- +1
著名的欧洲“春晚”是怎么一回事
全文共5420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本报记者
苏祺超 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
北京时间明日凌晨3点,第64届欧洲歌唱大赛将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Tel Aviv)开幕,不过来自以色列的尤齐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特拉维夫本身就高昂得吓人的物价又要飞涨一次,脆弱的交通系统随时可能瘫痪,而且,反对这次比赛的声音似乎太多了一点。”
尤齐的话得到了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参赛歌手Zala Kralj的证实,“特拉维夫的食物价格太高,我们没有钱到城里去。”
欧洲歌唱大赛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这档走出过ABBA、席琳·迪翁等国际巨星以及小K和波琳娜等当红唱将的节目,为什么又会在位于地理意义上的亚洲的以色列举办?
欧洲的春晚
如果你曾在5月中旬的某日,查看过欧洲区的推特热搜趋势,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标签——#ESC20XX,它会高高占据热搜榜的前几名。
△ESC的logo
ESC,是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缩写,在中文语境中常被称作欧洲歌唱大赛,简称为欧视。作为欧洲观看人数最多的音乐类电视节目,这个在黄金时间八点开始,持续到第二日凌晨的合家欢节目,被很多中国粉丝戏称作“欧洲春晚”。
欧洲歌唱大赛历史悠久,正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埃莱娜老师所言:“欧洲歌唱大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这个节目就已经在希腊广受欢迎了。”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当时,为了平息二战后的伤痛、庆祝欧洲重建与团结发展,欧洲广播联盟(EBU)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希望可以创建一个由EBU成员共同参加、在各个成员国同时直播,既富娱乐性,又不失竞争性的节目。
1957年,第一届欧洲歌唱大赛在瑞士卢加诺市区进行,参考了当代欧洲最大的音乐节——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的竞争规则,共有7个EBU成员国受到邀请。当年,代表瑞士参赛的歌手Lys Assia凭借法语歌曲《Refrain》夺得首次大赛的冠军。两年后,她又用一首意德双语歌曲《Giorgo》拿下了亚军,堪称ESC的传奇。
然而,相比当年,如今参加ESC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参加ESC,意味着参赛国的承办电视台要向EBU以及主办方缴纳大概100万欧元的资金,用以进行舞台的布置,大赛的宣传等等。如果无力承担,就只能选择退赛,今年的保加利亚电视台就是如此。
其次,歌手本人必须要通过层层筛选。一部分国家会办大型的选拔赛,例如法国,今年便有18首高水准的歌曲参加了国内选拔赛“目的地:欧洲歌唱大赛(Destination Eurovision)”。
而如果祖国选择直接指定一位歌手参赛,很多歌手就会选择参加其他国家的选拔赛,以寻求参加ESC的机会,波兰歌手Magaret就是非常著名的例子。由于波兰电视台TVP采用选送制度决定参赛歌手,她近些年一直在参与瑞典的国内选拔赛“歌谣祭(Melodifestivalen)”。奈何在音乐强国瑞典,想要赢得歌谣祭的难度非常高,她连续几次都是铩羽而归。
北京大学预科生玛塔来自波兰,作为Magaret的粉丝,她十分期待自己的偶像能够登上欧视的舞台,只可惜今年TVP选送了波兰民族风组合Tulia。“Tulia也是很棒的组合,欧视对这样的新人是很重要的机会,就像是一个造星工厂,很多歌手的星途都是从欧视开始的。”
同时,EBU对参赛歌曲有很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是原创歌曲;其次,不能在规定时间之前面向公众进行表演,并需要在规定时间结束前提交参与审核;最后,全部歌曲在现场都要求真唱,相应的,大赛会配备最佳的设备,以保证现场的音效。
每年的欧视冠军归属都要引发粉丝们的争吵,要知道这可是当代欧洲少有的超大型以国家名义进行的竞赛。目前ESC的冠军归属由一套复杂的打分规则决定。首先,每个参赛国形成一个由5名评委组成的评审团,观看带妆彩排(Jury Show),对全部的歌曲进行打分,综合考虑5位评委的分数,给第一名12分,第二名10分,第三名8分,四到十名自7分递减。随后由一名发言人,在决赛当晚,向观众告知评委的选择。
而观众分,则要看歌手们面对大场面的表现。评委分只占全部分数的50%,剩下50%由今年参加ESC国家的观众们通过电话、短信、app等方式投出,不允许投给自己的国家。随后以每个国家为统计单位,第一名的歌曲得12分,第二名10分,第三名8分,四到十名自7分递减。各个国家给予歌手的观众分将直接相加,由现场主持人自低向高汇报。
在欧洲,人口最多的参赛国俄罗斯有近2亿的人口,而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圣马力诺连3万人都不到,但在ESC的规则中,这样的差异被抹平,尽可能确保这是一场公平的竞赛。观众分与评委分得分总和最高者将获得ESC的冠军,与此同时,获得冠军的国家自动获得承办下一届ESC的资格。
不过,即使这样,投票系统依旧难以让人满意。来自塞浦路斯的帕尼克斯目前工作于北京,他说:“没有什么人给我们投票,毕竟我们是个小国家。”曾经多次夺冠的卢森堡,退出欧洲歌唱大赛的原因也很类似——在当今的欧洲,像卢森堡这样的“弱势“小国家,很难像从前一样获胜。
要进入决赛,只有三种方式。一是自己国家在21世纪初大力投资EBU,成为Big Five,每一年被保送入决赛。Big Five由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和2009年回归的意大利组成。但有趣的是,自09年Big Five实施以来,这五个国家联手拿下1个冠军,和7次倒数第一。
△Big Five在ESC的心形标志里
二是上年本国派出的前辈很争气,拿下了冠军。作为今年比赛东道主国家的选手,他将自动晋级。往往当年比赛的东道主会派出一些具有本国特色的歌手,不在乎成绩,只是为了展现文化软实力。
如果很不幸,既没有投资的眼光,又没有给力的前辈,那么就只有通过残酷半决赛这一条路了,近年来半决赛往往是18个国家竞争10个名额。由于EBU不当场公布半决赛选手的分数,而是打乱顺序宣布入围名单,当只剩最后一个名额的时候,每位选手都在默默画着十字。
那如果分数一样怎么办呢?根据EBU的规则,从更多国家获得的分数的歌曲,将获得较高的排名。只有一个例外,在2015年夜色中的维也纳,两个德语国家德国与奥地利携手拿下0分,甚至EBU卷帙浩繁的规则,也没有料到这样的情况,只能依旧按照得分相同,且得分来自的国家数相同,先出场的歌手排名更高的原则,将德国送上了倒数第一的“宝座”。
△漫画描述了2015年维也纳的ESC
由于投票是在全部歌曲结束后进行,因此,似乎越晚出场,具有的优势也越大。经过统计,人们发现自2010年起,第二位出场的歌手往往成绩是最差的。然而,EBU除了在决定决赛上下半场时采用抽签,出场顺序完全由当晚的导演决定,导演的编排主要是为收视率做考虑。这也是欧视饱受争议的一点。
在亚洲举行的欧洲歌唱大赛
今年5月14号,2019的ESC将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进行——等等,不是欧洲歌唱大赛吗?为什么会在一个亚洲国家举行?
EBU对参赛国家的限制并不依据地理上的划分,只要是在其广播的覆盖区域内,并且存在至少一家电视台是长期活跃注册会员,便拥有参与欧视的资格。后者是更为重要的要求,去年,以色列还因国家电视台间的合并导致没有活跃的注册电视台,险些失去参赛资格。
因此,历史上参与过ESC的国家还包括处在非洲大陆的摩洛哥、大高加索山脉南麓的外高加索三国、土耳其以及塞浦路斯。但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时刻希望脱亚太入欧的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人对欧视爱得深沉,电视台STB已经连续转播了该节目20年。墨尔本的一所大学中,甚至开设了一门研究ESC社会属性的课程。对澳大利亚来说,进入ESC决赛的方式还有一种最最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得到ESC的邀请。
2014年,在哥本哈根,第一次有人代表澳大利亚登上了欧洲歌唱大赛的舞台,在中场时表演以缓和紧张的气氛。2015年,适逢欧洲歌唱大赛第60个年头,澳大利亚首次被邀请参赛,并直接收获了决赛的外卡。代表澳大利亚参赛的歌手Guy Sebastian拿下了第五名的成绩。
有了第一回,就有了之后参赛的借口。2016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澳大利亚韩裔歌手Dami Im以一首恢弘大气的《Sound of Silence》摘得了评委最高分。然而,Dami Im没有笑到最后,凭借着全场第二的评委分与第二的观众分,10秒钟后,乌克兰歌手Jamala和她的《1944》,将ESC的冠军奖杯,第二次带到了基辅。
△获得16年大赛冠军的乌克兰歌手Jamala
对于Jamala的成功,很多乌克兰人都觉得有些梦幻,来自乌克兰的叶芸还记得,看到Jamala获得冠军时那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她的歌曲题材比较复杂,需要有很深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明白。”
ESC可以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欧洲人的审美与思考,更折射出国族与国族间的关系。例如,巴尔干国家总能打成一片,互相给出高分;前苏联国家总是同仇敌忾,不管政治上的龃龉,民族文化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做出的选择总是一致的。
这一极端便是希腊与塞浦路斯两个希腊文化国家,他们总会彼此给出12分。面对质疑的声音,埃莱娜老师表示:“谁还能比塞浦路斯人更了解希腊文化呢?有很多塞浦路斯人生活在希腊,还有很多希腊人生活在塞浦路斯。希腊人相比欧洲的歌曲,更喜欢希腊的歌曲,我们每年派出的歌曲,都具有希腊的特色。那么除了希腊人,谁能更理解希腊的歌曲呢?塞浦路斯人呀。”
△代表塞浦路斯出战的希腊歌手Eleni Foureira
除此之外,ESC也是一个集中反映欧洲丰富的文化与欧洲一体化的重要事件,其最重要的体现,便是歌曲语言的多样性。在早期的Eurovision,不仅有英语、法语等大语种的歌曲,还有希伯来语、希腊语、卢森堡语等小语种歌曲,以及很多民族风格的歌曲。也许是为了保持这样的多样性,EBU甚至曾经规定歌曲必须是该国的法定语言之一。
叶芸也觉得,无论是英语还是乌克兰语都有利有弊。“欧洲人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英语,英语歌曲他们也许会更加熟悉一些。不过乌克兰语毕竟是我们自己的母语,是很美丽的语言。用乌克兰语唱出的歌曲更能表达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
由于近现代欧洲推进的一体化,小语种歌曲越来越少,英语歌曲越来越多。在2016年,只有3首歌曲不是以英文为主,其中一首还是奥地利带来的法语歌。好在到了2018年,共计出现了13首,12个非英语语种的歌曲,ESC上也将听到更多的民族的声音。
Barbara Dex Award
除了每次比赛冠军的归属,关于ESC的另一个奖项也十分引人关注:Barbara Dex Award。
相比ESC,Barbar Dex Award的历史要短得多。它是被Eurovision官方认可的一个粉丝自创的奖项,颁发给当年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服装。这个奇异奖项的源起,是比利时歌手Barbara Dex——1993年,她身着一件自制的米黄色半透明裙子,安静地在舞台上歌唱,让很多观众一头雾水:她是不是穿了一件巨大的灯罩?
△Barbara Dex 在1993年的Eurovison Song Contest
然而,尽管该奖项以Barbara Dex命名,第一位获奖者却是来自马耳他的女歌手Debbie Scerri,她略显诡异的蓝紫色裙子,赢得了97年观众们的心。
△马耳他歌手Debbie Scerri 在1997年的Eurovision Song Contest
之后的“获奖者”,一些是因为穿得太随意,像著名的俄罗斯女子双人组t.A.T.u,就穿着两件“18元包邮,图案自选”的印花衬衫登上了欧洲最大的舞台。另一些是华丽而莫名其妙,比如16年的获奖者Nina Kraljić。剩下的则是舞美和服装严重不搭配,结果就是“辣眼睛”的景象透过EBU的电波,送到每一个观众的眼前。
△克罗地亚歌手Nina Kraljić在2016年欧洲歌唱大赛
拿到Barbara Dex Award并不是一种失败,很多获奖者也在当年的大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t.A.T.u,她们最终收获了第三名。另一位台风幽默搞笑的反串歌手Verka Serdushka甚至还夺得了当年的亚军,在欧洲斩获大批粉丝。但更多获奖者成绩也很差,毕竟这是个依靠舞美打天下的时代。
△获得过Barbara Dex Award的国家
近年来,欧洲歌唱大赛受到的争议声不断。一些人吐槽欧洲歌唱大赛不是一场高雅艺术的比拼,变得庸俗而低级趣味;一些人则不满它的商业化和政治化。即使一首歌曲获得了冠军,也并不能称得上是成功。
不过,歌曲的好坏不能全由歌手的唱功所判定,其所表达的情感也是重要的标准。当今的欧洲乐坛,有太多急功近利的作品,人们更喜欢show,而讨厌抒情舞曲。ESC终究是一场晚会,有着太多的舞曲与抒情歌,因此近些年来也饱受诟病。东西欧之间意识形态上的隔阂,也让ESC多了一分文化角力的味道。
埃莱娜老师也觉得,现在欧洲歌唱大赛的商业气息似乎过于浓厚。“有太多的商业歌曲,这让ESC少了很多年轻观众。尽管这不是一场高质量的演出,但每个人还是会在Grand Final的当天,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这场Party的开始。”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今年在以色列进行的比赛,小语种歌曲数目有所增加。第64届欧洲歌唱大赛,谁将获胜,又将向世界传达什么样的声音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