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
    2

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2025-03-23 18:22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稻泉连

最近译文纪实系列出了一本新书《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当社科君在朋友圈Po出封面以后,收获了各种评论(吐槽)和想读!

那些关于工作的困惑、对社会的疏离感、被裹挟的焦虑……原来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一样,原来工作占据我们人生的份额是那么重,围绕工作/不工作的理由(活法)有那么多。

日本作家稻泉连在即将大学毕业踏入社会之际,为解答自己对就业的疑惑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完成了这本书,数年后,他又写了一本《工作漂流》(译文纪实系列已出版),探讨职场年轻人跳槽的现象。

在《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中,稻泉连走访了8位年轻人:缺乏求职热情的高材生,就业后为工作所苦的职场新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选择音乐家、渔夫等“另类”职业的人,茧居族。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工作”这个看似日常的词语背后,藏着多少迷惘与困惑。

如果你无论上班/离职/失业都很痛苦,那么读读这本书吧。如果你也曾在深夜怀疑过工作的意义,这本书就是照进现实的一束光——它不提供答案,却让你看见千万人正与你共享同一种阵痛。

人生不是单选题,在标准化人生模板之后,永远存在属于你的另一种活法。

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对“营销”职位的焦躁

节选自《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文 |(日)稻泉连

译 | 熊芳

沿着那条道路,有一家丰田卡罗拉的营业所,是武田明弘开着他的Mark II旅行车上下班的地方。我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惦记着“那家伙最近过得怎么样”。我和武田从小学起就是朋友。

他成为丰田卡罗拉的营销员已经快一年了。

我给他打电话时,他爽快地说了句:“你直接到店里来吧。”

于是,我驱车从东京出发,途经第三京滨、横滨新道和国道1号线,前往他工作的店铺。

到店后,我把车停在路边,隔着橱窗窥视陈列着锃亮新车的店内情形。我怯生生地走进店里,便看到了正在工作的武田。他过去总是把长及下巴的褐色刘海扎在后面,而现在剪了个清爽的发型,穿着衬衫打着领带。

我有点不安。我想,是不是因为工作了,所以整个人都变了。

“最近怎么样?”

在店外的新款丰田车旁,我终于说出了这句话。他从在店里时的社会人摇身一变,变回到那个我所熟知的老朋友。

“真想辞掉这工作。老实说,全是些我想要揍一顿的家伙。”

他皱着眉头说道。

那一刻,我在店里感受到的与他之间的距离瞬间缩小了,就像“啪”的一声,把手从拉拽着的橡皮筋上拿开一样。

工作快满一年的3月的一个午后,武田把车停在神社旁边,将座椅放倒,翻开了就业信息杂志B-ing。

在未来的20年、30年里,我到底能不能在这份工作上坚持下去?

他在这样思考着的同时,不得不得出结论:“不可能吧。”

在他看来,要想继续做“这份工作”,就必须努力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无论工作多么不顺利,都不能动摇。否则,就必须要求自己极度迟钝,什么都感觉不到。

在已经翻开了的杂志B-ing里,他看中的是房地产相关的工作,因为很多公司的初次任职薪资都是26万日元以上。即便他要辞职,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将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当初进这家公司就是个错误。

他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

“真想辞掉这工作。”

这句话他已经在心里默念了多遍。

在汽车座椅上读完B-ing后,他打起盹儿以消磨时间。然后,看准时机把车开到工作地点丰田卡罗拉的营业所。

“找到Hot了?”

一回到营业所,上司便说出了那句固定的台词。

每当听到这句话,他总是感到心情很不愉快。所谓“Hot”,就是指“有可能买车的人”。

按理说,作为一名营销员,他白天跑外勤的时候不得不一个接一个地按下陌生人家的对讲门铃,询问“您要买车吗?”并进行推销。尽管如此,进入3月以来他一次都还没有按过门铃。然而,回到营业所之后必须汇报当天的业绩。由于实在没办法,所以他就随便做汇报,也就是编造说自己去了几户人家。上司听完汇报之后,一定会说的台词就是“找到Hot了?”。

白天什么都没做,所以不可能找到Hot。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因为个人原因而心情不愉快。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要改善的想法。

第一天上班,当他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时,总觉得有些拘谨。他曾经听说过有人一系领带就会像癫痫发作一样呼吸困难,现在觉得能够理解那个人的感受了。也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踏入这个新世界,所以感到紧张。

《宽松世代又如何》

按照规定,起初新人要去其他营业所接受培训。他去到那里发现,在营业所修配厂的一个角落里,有一栋预制装配式建筑被用作了培训中心。他在那里学习了订单写法及报价方法等业务方面的基础知识,但对他来说,一整天都要坐着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好想快点开始跑外勤啊。

他一边急不可待,一边忍受着无聊的培训。

所以,当培训结束,可以出去跑外勤时,他高兴地按下了陌生人家里的对讲门铃。新人没有销售定额,没有任何压力,这也是他觉得工作快乐的一大原因。

那个时候,他觉得工作很有趣。无论做什么都感觉新鲜,有干劲去做新的事情。

在跑外勤时,如果找不到Hot的话,就会被指定任务,即傍晚6点半到8点多之间要在营业所完成之前提到的“电话呼叫”工作。事实上,他在跑外勤的时候睡午觉去了,所以这项任务今天又成了他的义务。他非常讨厌这样做。在吃饭的时间突然要给人家打电话,这让他很痛苦。

另外,有一件事他无论如何也无法习惯。那就是在寻找Hot之前要进行的“评定”工作。这对营销员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因为如果事先知道车子的状态和价值,就能给出一个更具体的新车报价。

“车子根本就卖不出去嘛!”

他开始有这种想法,是在夏秋之交的时候。

说到底,外勤这项工作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力的强弱。一旦去到外面,就得自己一个人决定是工作还是不工作。做什么都是随意的,没有什么会强迫你工作,简直就是放养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对工作失去了干劲。

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工作被规定了销售定额,即所谓的个人目标。而在此之前,他只是接受教育培训,没有任何目标。尽管“定额”一词从未被使用过,但公司里有一种“至少要卖出这么多!”的无声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习惯了工作内容,失去了新鲜感,剩下的就只有痛苦了。至于业绩方面,7月份他卖出了一台车。父亲说“家里的车也挺破旧的了……”从他这里买下了一台,此外他便再也没卖出过一台车。

职场的人际关系也让他觉得很痛苦。

起初,他觉得公司里的人都不错,但到头来发现只是自己随意地解释了表面的部分而已。现在,他甚至都有想要打人的冲动了。

而且,尤为让他感觉狼狈的是员工们的“拐弯抹角”。

近来,当负责新人的教育主管问“找到Hot了?”,他几乎每天都回答说“没找到”。于是,主管的态度逐渐冷淡起来。

的确,如果车卖不出去,周围人的态度变得冷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销售就是这样一份工作。不过,他对这份工作还是抱有理想的。他曾立志“要成为一名每周都能拿到1台订单的有能力的营销员”。虽然他觉得实现这个理想是不可能的,但正因为想或多或少接近理想,才能坚持工作下去。只要能卖出去,现状应该就会得到改善。尽管如此,在过去的4个月里,一台车也没能卖成。他如此萎靡不振也的确是无可奈何。

《宽松世代又如何》

有一天,他在车站前走着,突然一张疲惫不堪的脸映入自己的眼帘。身穿旧西服的那个男人正是他自己投射在镜子里的模样。

啊,我老了,看着有点身心疲惫啊。

细细想来,和上高中时相比,现在时间过得快得吓人。他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情景,那时自己还曾想着“希望早点工作”。

但当他真的从早到晚都在工作时,回想起曾有这样的想法,就变得很可笑了。

然后到了晚上,他一边想着“再不睡觉的话,明天就够受的了”,一边想把一切都放下,回到学生时代。他很怀念以前玩耍时不用考虑明天的日子。

正是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开始购买B-ing。他隐约明白,即使自己在就业杂志上找到新的工作,结果也大同小异,但他还是觉得会比现在好。他非常讨厌按对讲门铃,憎恨别人家的玄关。当然,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进了这家公司。

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出辞职的选择。如果辞职,就无法偿还入职时购买新车的贷款了。

目前,我迫切地在考虑钱的问题。

想到这里,他不禁意识到自己内心纠结得可怕。

当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即使没有钱也很开心。而现在,没有钱的话,生活就会不如意。现在成了车奴,每个月都要支付停车费和信用卡还款。不知不觉中,他发现自己被金钱束缚住了。而且,最可怕的是,在被贷款束缚的过程中,他将走完二十几岁的岁月,迈入30岁。他对就这样继续做营销员没有信心。

如果就这样不辞职,也许我会变得和自己看衰的那些30多岁的员工们一样……

到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会对卖不出去车的员工态度冷淡,说些挖苦的话呢?想到这里,他不禁毛骨悚然。无论如何,他都不想改变。

现在还来得及,现在还来得及。

他每天上班嘴里都在嘟囔着“不干了,不干了”。

也许正是因为他在寻找辞职的契机,所以才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无趣,周围的员工看起来都是讨厌的人。镜子里的自己看起来很累,一定也是这个原因。

《我的事说来话长》

最重要的是,销售这份工作也应该必定有其趣味性和深奥性。如果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人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像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一样,在工作中感受到生存价值的时候吧。只有那些到达充满光明的出口的人,才会继续留在公司,而不是辞职。

然而,他对工作感到厌倦,甚至没有余裕意识到自己身处隧道之中。他已经感觉到辞职是不可避免的了。

现在,即使车好卖,他也一点都不觉得高兴,就连受邀去客户家做客也让他感到讨厌。他想着“啊,车子交付之前不能辞职啊”“糟糕,又要说很长时间了”。他在妄想“我会不会中彩票呢”。

他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将近一年。在此期间,他一直抱有好感的一位销售前辈因业绩不佳而辞职了。前辈是那种认为即使去跑外勤,午睡也是理所当然的人。

有一位同事说自己将在5月份结婚。而肩上背负着家庭的人在业绩不理想的时候,真的会露出那种有可能自杀的表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婚不要紧吧……”

他那一批进公司的新员工有24人。在过去的一年里,好像已经有8人辞职了。再往前算的第三批据说已经只剩下两个人了。

这是一份会让这么多人辞职的工作。这么一想,好像有一段时期,他几乎每天都对负责新员工的主管和其他员工嘟囔“不干了,不干了”,然后,还对身边的同事们一味地发脾气。但是,因为比车贷和信用卡月供更让他无法辞职的理由不断出现,所以即使不知道这对自己来说是否正确,他也曾有过放弃和妥协吧。

但对他来说,“辞职”这一最大的自由仍然真实地存在着。

辞职就行了,仅此而已。

现在还来得及,现在还来得及。

今天,他也开着那辆纯白的Mark II旅行车前往公司,带着自己会成为第9个人的那种预感。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作者: [日] 稻泉连

译者:熊芳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内容简介:

有人从小一帆风顺,顺利拿到名校的入场券;有人一度辍学又重返校园;有人退学之后一蹶不振。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与人生观。

8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抱着不安摸索着踏入“社会”,在烦恼与困惑之中做出各自的选择……

作者简介:

稻泉连,1979年生于东京。1995年高一时退学,1997年通过大学入学资格检定,考入早稻田大学,2002年从第二文学部毕业。

2005年凭借《虽然我也在战时出征:竹内浩三的诗与死》,获得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主(时26岁)。已出版作品有《我的高中辍学手册》《工作漂流》《做书这件事》《重生的书店》等。

稻泉连其他作品:《工作漂流》

原标题:《我们工作的理由、不工作的理由、不能工作的理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2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3)
    发表
    新评论
    不容易都是一样的
    5天前 ∙ 陕西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驰援缅甸
      • 外交部发言人就缅甸地震答记者问
      •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解答
      • 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将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 先声全重发布“求索计划”:将持续5年投入累计20亿元,针对10大研究方向
      • 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