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7
生育的细节|董玉整:少子化老龄化来袭,广东要加快建设“生育友好省”
【编者按】
2022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靴子终于落下。在生育率长期走低的大背景下,此走势并不让人意外,然而应对已更为吃紧。低生育是个千千结,但务必要解,它关乎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希望,也系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能。基于此,澎湃新闻推出“生育的细节·构建生育友好”专栏,特邀人口领域的知名研究者就生育话题发表观点,抽丝剥茧,共同求解。
多年来,广东被称为“最能生的省”。2023年,广东省常住出生人口103万人,出生率8.12‰。广东连续四年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100万的省份,连续六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全国生育率走低的大背景下,广东已经面临着少子化、老龄化的现实挑战。2018-2022年的5年之内,广东出生人口降低了26.93%。2023年,在常住总人口比上一年增长49万人的同时,常住出生人口却减少了2.2万人。同时,广东省内珠三角9个城市(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肇庆市、惠州市)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七人普数据显示,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10年间增长了1.79%。
2023年,广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3.57万亿元,已连续35年位列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创造了广东奇迹。分析把握广东人口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对于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走在全国前列、“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战略目标,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作为第一生育大省,广东有其内在“韧性”
广东连续六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人口发展之所以具有如此“韧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源于既有的人口规模基础和优势。长期以来,广东一直是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第一大省,连续六年成为全国常住出生人口第一大省,连续四年成为全国唯一的出生人口超百万的人口大省,也是全国唯一的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双过亿的人口大省。有如此坚实的历史和现实基础,2023年广东的常住人口逆势增长49万人达到1.27亿人,也就有迹可循,具有其内在的发展性。
二是超量的经济规模和产业发展为人口长期保持规模增大和数量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2023年广东省GDP达到13.57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10,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多家在广东布局。这样的超大经济体量,为人口再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粘合力较高。广东省委省政府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概念,制定了“1310”具体部署,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对于众多人员在广东就业创业和成家生活,持续保持吸引力、凝聚力和粘合力,有利于稳定适度生育水平。
四是广东具有重视家庭建设发展和代际良性传承的婚育文化传统。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广泛宣传新时代国家婚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形成了以尊重婚育社会价值为基础的、具有了新时代特点的丰富内涵和精彩形式的新型婚育文化。这对于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和生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是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人口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生育友好省”建设,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多方面综合施策,努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年轻人从沉重的经济负担中、从紧张的精神压力中、从婚育与事业发展的冲突焦虑中解放出来,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享受天伦之乐。
出生人口总量较大,但少子化趋势日益明显
近几年,广东在保持出生人口100万人以上的同时,少子化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两孩”生育政策以来,2016年广东常住出生人口129.45万人,2017年达到151.63万人,但接下来却快速下降,2018年为143.98万,2022年只有105.2万人,2018-2022年的5年之内降低了26.93%。2023年再降2.2万人,只出生了103万人。
同期,全国出生人口由2016年的1786万人下降到2022年的956万人,下降幅度达到46.47%。2023年再降到902万人,又减少了54万人。从1992年起,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就开始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2020年降到1.3,2022年只有1.05。
广东妇女总和生育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的趋势也是逐年下降。同时应注意到,广东不同区域生育水平差距较大,粤东粤西地区会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2020年,广东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3人,比2010年的3.20人明显减少。据《2023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22年,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76人,广东为2.83人。
广东少子化趋势明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育龄妇女快速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19年全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8年减少500多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600多万人。2021年全国15—49岁育龄妇女比2020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相较2022年,我国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减少了1075万人。广东是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在全国劳动力人口、育龄妇女人口、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口快速减少的背景下,广东的育龄妇女人口也随之快速减少。
二是结婚人数减少、婚育年龄推迟。2010年广东初婚人数为158.30万人,2015年为150.18万人,2020年减少为106.52万人,2022年再减少到96.88万人。2010-2022年间减少了38.80%。其中,20-24岁的初婚人数,由2010年的54.96万人,快速减少到2022年的14.64万人,更是减少了73.36%。
三是流动人口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到出生人口数量。作为流动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的流动性,与出生人口的稳定性存在一定关联。近年来,流动人口尤其是外省流动人口总量在减少,现有的流动人口在广东就业生活的时间在拉长,且年龄逐渐增大。比如广州市,2023年自然增长人口3.89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7.77万人,但常住总人口只增加了约9.30万人 ,意味着流动人口减少了10多万人。这些现实因素也会影响常住人口的生育水平。
四是流动人口外出做工,接受新事物、碰撞新观念,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原有的婚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逐渐淡弱,会更加重视婚育的自主性和高质量,从而影响到实际的生育水平。
五是年轻一代的婚育生活负担较重、压力较大。住房、结婚、生育、教育、养老等多方面的经济和时间精力压力,影响青年人的婚育热情和现实期盼。同时,周边人群的婚育生活不稳定和矛盾冲突,离婚率逐渐抬高,也会影响青年人的婚育信念。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行为和生育水平,减少出生人口,降低出生率。
人口总体年轻,但老龄化在加速发展
七人普数据显示,广东常住人口的老年化程度相较全国水平算是比较年轻的。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2.35%,低于全国的18.70%;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58%,低于全国的13.50%,相当于2010年时8.87%的全国平均水平。
但与2010年相比,十年间,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6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79个百分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有14个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其中,梅州市达到了14.41%,潮州、韶关和江门也都超过了13%。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都较严重,且在不断推进,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都在16%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都在11%以上。
对比来看,截至2023年年末,广东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4.24%,有1809万人。从2020年的12.35%到目前的14.24%,仅仅4年就提高了约1.9个百分点,可见,广东省的老龄化在加速推进,大大快于2020年之前十年的年均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的人口老龄化增速在加快。比如深圳市,2020年七人普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为占3.22%,但据测算,到2027年,深圳60岁以上户籍人口将增加到65万人左右,占总人口的10%左右。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特大型城市,由于吸引了许多人才来就业创业,其家人包括一批老人也随之过来生活。他们并没有被统计,但却实实在在在城市生活,成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人口。
同时还要看到,广东人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广东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9.31岁。
人口规模巨大,同时增长乏力
广东人口规模巨大。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
2023年,广东省常住人口达到127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万人。1.27亿的常住人口规模,略高于菲律宾(约1.1亿人)、日本(约1.24亿人),略少于俄罗斯(约1.46亿人),是韩国(约0.51亿人)的两倍多、中国台湾(0.23亿人)的近6倍、中国香港(约750万人)的近17倍。
但也要看到,在经过连续多年的增长之后,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增长乏力。2020年,广东常住总人口达到12601.25万人,10年间增长约2171万人。但2021年只增长60余万人,2022年却减少了约27万人,出现负增长现象。2023年增长了49万人,成为全国少有的常住人口正向增长的省份之一,略低于浙江50万人的增幅。作为全国流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总人口规模减少与全国总人口负增长、流动人口减少的关联度较高。
2022年全国总人口减少85万,2023年再减少208万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94072万人一直下降到2023年的86481万人,比2011年减少了8.07%,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长的速度逐年下滑,2012年为16336万人,比上年增长3.0%;2022年为17190万人,比上年只增长0.1%。
与此同时,随着其他省份的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新的外来人口进入广东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系统中,香港和澳门实施优才等人口人才计划,对广东的人口和人才稳定也有一定冲击力。
珠三角人口聚集力强大,同时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加剧
2018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70%,是首个直辖市以外城镇化率突破70%的省份,远高于全国59.58%的平均水平;2023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42%,远高于全国66.16%的平均水平。7年期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4.72个百分点。但粤东粤西粤北都没有达到60%。
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显示:2010-2020年的10年间,在全省总人口中实现占比增长的只有珠三角地区中的7个市,其他14个市的人口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包括属于珠三角地区的江门市和肇庆市。
面积只占全省30.5%的珠三角地区,却居住着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2017-2022年,珠三角地区9市人口在全省人口中的占比由60.44%上升到61.86%,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却都在不断减少。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10大外来人口净流入城市中广东就占6个,他们的非户籍人口占比都超过了40%,东莞最高达73.6%,深圳次之也达到64.5%。常住人口不断向城镇区域集聚的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更加明显,短期内也不会有根本性转变。珠三角城市群,是常住人口数量增幅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也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可见,广东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还会继续分化。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变量。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广东吸引了大批内地和省内劳动力,以丰厚的人口红利,使广东连续35年位列中国经济第一大省,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3.57万亿元,创造了广东奇迹。
要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再造一个广东”,就一定要在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积极顺应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人口规模扩大向人口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变,主动作为,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构建全龄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型社会、青年发展型社会、老年康养型社会),加快建设生育友好省,促进人口系统自身的和谐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发挥传统人口红利的同时,不断塑造新的人口红利,激发人才红利,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列提供坚实的人口基础和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专家:未出现新发传染病
- 多省推反腐大片,部分案情首次披露
- 长三角万亿城市GDP预计增速渐出
- 洛杉矶山火过火面积超过旧金山市区,已导致16人死亡16人失踪
- 日媒: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拉面店倒闭数量创纪录,主要原因为提价空间受限
- 第一架望远镜是由谁发明的?
- 明朝的主要法令条例,由朱元璋制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