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网文改编观察丨“古言101”,能打的都没有?
【编者按】
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网文被改编成影视剧,网文改编的是非一直不少。每月的网文改编观察,提取当月网文改编中存在的某个共性问题,与大家一起透过现象看本质。11月的网文改编观察将经由《风起西州》《乐游原》《宁安如梦》三部古言剧,聚焦古言网文的改编现象。
11月的荧屏颇为热闹,现偶古言齐上阵。不只是有“现偶101”,也有“古言101”的《风起西州》《乐游原》与《宁安如梦》。它们分别改编自古言网文《大唐明月》《乐游原》与《坤宁》。
三部古言的海报
言情,自然是以“爱情”为故事的核心与主体。古言与现言的区别,除了爱情发生的时代背景的差异外,至关重要的是,故事元素的不同。譬如,宫斗、武侠、仙侠、权谋等元素,一般只出现在古言作品中。所以,古言的面向要更广一些,改编成影视剧后,观众底盘也高于现偶。
新世纪以来,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网文平台成为古言创作的主要阵地,尤以晋江文学、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最具代表性。古言网文极大拓宽了传统古言的宽度与广度,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穿越、重生、宫斗、宅斗、仙侠、玄幻、女强、女尊、耽改等古言的分支,虽不是古言网文的“原创”,但都是经由古言网文发展壮大、自成体系。
要清晰追溯网络古言的类型演变,并非易事。虽然网文平台在某个时间段,某一类型的创作可能会得到更多关注,譬如2004年前后的“穿越热”,2008年前后的“女尊热”;但是,某一类型古言剧的火爆,与某一类型古言网文的流行,时间是错位的。例如清穿剧2011年前后才流行,女尊剧更是2020年的《传闻中的陈芊芊》才受到更多关注。
由此,我们要考察的是改编自古言网文的古言剧的变化趋势,探究不同阶段流行的古言剧类型。“古言101”能否出爆款,既取决于剧作的“自身努力”,也要考虑到古言剧的“历史进程”。
古言剧的“历史进程”
2004年,金子的《梦回大清》让清穿古言网文一炮而红,《步步惊心》《独步天下》等穿越文相继涌现,“穿越”成为古言网文一种长盛不衰的类型。2011年播出的《步步惊心》(改编自桐华创作于2005年的同名小说),带火的不仅是穿越剧,也真正让古言网文改编成为古言剧的主要创作路径。
《步步惊心》海报
2011年是穿越剧的天下,但旋生旋灭,随即受到政策限制。之后,很多穿越文改编成剧集时,都去掉了穿越设定,比如改编自《11处特工皇妃》的《楚乔传》、改编自《庶女攻略》的《锦心似玉》。
2011年底播出的《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2007年创作的《后宫·甄嬛传》),让宫斗剧走向巅峰。宫斗剧很快遭到政策限制。2018年播出的《如懿传》(改编自流潋紫出版于2012年的《后宫·如懿传》),成为宫斗剧的余晖。不久前坎坷播出的《岁岁青莲》(改编自解语的《熹妃传》),已经删减得不成模样。
《甄嬛传》海报
宫斗固然偃旗息鼓,但大女主之风顺利刮起。2011年的《倾世皇妃》(改编自慕容湮儿创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说),还有点纯粹玛丽苏的意味,2015年的《芈月传》(剧本与小说同期创作)、2016年的《锦绣未央》(改编自秦简2012年的抄袭文《庶女有毒》)、2017年的《楚乔传》(改编自潇湘冬儿2009年创作的《11处特工皇妃》)、2018年的《扶摇》(改编自天下归元创作于2010年的《扶摇皇后》),保留玛丽苏色彩的同时,试着更多凸显女性的勇气、智慧和谋略。
《楚乔传》海报
各种原创和改编的大女主剧狂轰滥炸后,观众审美疲劳,哪怕有大牌演员加持的大女主剧,也没有很好的市场反响,比如2021年章子怡主演的《上阳赋》(改编自寐语者创作于2005年的《帝王业》)。时过境迁,玛丽苏大女主戏已经“过时”。
与大女主戏相关的是“双强”古言剧,男主角不是大女主的陪衬,女主角也不是大男主的附庸,他们旗鼓相当、并驾齐驱。双强作品往往涉及历史、权谋、武侠等元素,最终走向基本是男女主角携手为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而努力。
2017年的《孤芳不自赏》(改编自风弄创作于2011年的同名小说),因抠图备受诟病。之后的《风起霓裳》(改编自蓝云舒创作于2011年的《大唐明月》)、《有翡》(改编自Priest创作于2015年的《有匪》)、《且试天下》(改编自倾泠月创作于2004年的同名小说)、《长风渡》(改编自墨书白创作于2019年的《嫁纨绔》)等双强剧,均未能真正引领一时风潮。
《孤芳不自赏》海报
重新说回2015年。2015年除了发力的大女主戏,《花千骨》(改编自Fresh果果创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说)的爆红,让仙侠剧成为长盛不衰的古言类型。
《花千骨》海报
相较于一般的古言题材,仙侠剧的创作自由度更大、想象力更为澎湃。比如主人公的身份可以是人是仙是魔是妖,配置多样;爱情的时空背景可以N生N世,爱或虐都进一步加码;仙侠剧对于服化道、特效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所以,几乎年年都有爆款或热播仙侠剧。2017年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编自唐七创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说),2018年有《香蜜沉沉烬如霜》(改编自电线创作于2008年的同名小说),2020年有《琉璃》(改编自十四郎创作于2008年的《琉璃美人煞》),2022年有《与君初相识》(改编自九鹭非香创作于2019年的《驭鲛记》)、《沉香如屑》(改编自苏寞创作于2009年的同名小说)、《苍兰诀》(改编自九鹭非香创作于2014年的《魔尊》),2023年有《长月烬明》(改编自藤萝为枝创作于2020年的《黑月光拿稳BE剧本》)……
2018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改编自关心则乱创作于2010年的同名小说),弱化了大女主戏的玛丽苏色彩,凸显宅斗元素,又保留原著种田文的细水长流,让它成为一部长尾效应非常亮眼的剧集。2021年的《锦心似玉》(改编自吱吱创作于2010年的《庶女攻略》),宅斗部分的可看性依然不差。
《知否》海报
2022年的《卿卿日常》(改编自多木木多创作于2013年的《清穿日常》)与2023年的《田耕纪》(改编自弱颜创作于2012年的《重生小地主》),让种田剧更多走进观众视野。种田剧里可以有躬耕日常,有小确幸的生活,也可以有鸡飞狗跳的宅斗……它们最终都是为了完成一种“普通的生活”。
《田耕纪》海报
2019年的耽改剧《陈情令》(改编自墨香铜臭创作于2015年的《魔道祖师》),如流星般绽放璀璨光芒,这一类型随着《山河令》(改编自priest创作于2010年的《天涯客》)风波,迅速消失。一系列改编自热门IP的耽改剧胎死腹中。
《陈情令》海报
2020年的《传闻中的陈芊芊》、2022年的《赘婿》(原小说与女尊无关)的部分情节,让女尊剧引起关注。这一类型剧并未成气候,与女尊文昔日的蔚为壮观不成正比。
到了2023年,热门古言除了仙侠类别的《长月烬明》之外,“一女多男”“买股”形式的《长相思》(改编自桐华出版于2013年的同名小说,非网络小说)、《为有暗香来》(改编自七月荔枝湾创作于2019年的《洗铅华》)、《宁安如梦》(改编自时镜创作于2019年的《坤宁》)都受到不少关注,《为有暗香来》《宁安如梦》均涉及“恶毒女重生”的创作概念,具有一定的新颖度。
《为有暗香来》海报
至此,我们可以大致厘清改编自古言网文的古言剧的变迁之旅:穿越剧——宫斗剧——大女主剧——仙侠剧——宅斗剧——耽改剧——种田剧——重生剧。一部古言剧能否出圈,除了剧作的“自身努力”,也取决于它是否踩中古言剧的“历史进程”。
或不够努力,或没抓住趋势
时下的“古言101”,总体表现不容乐观,或口碑平庸,或热度平庸。究其根本,要么自身质感不行,要么质感差强人意,类型上却没有踩在流行的点上。
《风起西州》改编自蓝云舒的历史言情小说《大唐明月》,小说的文学质感不俗,历史底蕴深厚,但经过面目全非的“魔改”后,《风起霓裳》《风起西州》均俗不可耐。2021年播出的《风起霓裳》豆瓣评分只有4分,但剧集上星播出时收视率不错,制作方更是“信心十足”地制作了续集。
《风起霓裳》口碑惨淡
《风起西州》接续《风起霓裳》的故事,琉璃(古力娜扎 饰)和裴行俭(许魏洲 饰)婚后一起琴瑟和鸣,夫唱妇随,共同应对生活各种危机。
从古言类型上说,《风起西州》属于双强古言剧,这一直是一种极难爆的古言类型,迄今还没有哪一部爆款古言是严格意义上的双强剧。为何难爆?一方面,无论是男频的大男主还是女频的大女主,主人公都会有一个“由弱到强”的爽燃过程,这构成戏剧吸引力,也能让目标观众获得代入感;但“双强”模式中,两个主人公的起点很高,他们的成长空间已经非常逼仄。
另一方面,双强古言的剧情主线是“双强”如何跨越阻碍,携手共进去完成拯救天下等大事,很容易变成“主旋律古装剧”,这是网文被主流“收编”的一种形态,流失了网文的草根性、边缘性和批判性……
《风起西州》一上来,琉璃和裴行俭已经成婚,夫妻俩相互信任、情深意切,剧情的冲突主要来自夫妻俩如何携手对抗各种栽赃陷害,譬如一开始是“宫斗”“宅斗”,接着是权谋,比如裴行俭被害,琉璃怎么去拯救他云云。
裴行俭(许魏洲 饰)与琉璃(古力娜扎 饰)
这部剧网播效果很差,云合评级只有A级。它既不是当下古言流行款,也着实拍得平庸。无论是宫斗还是权谋,大抵都是“过家家”水平,很容易看懂,一细究就露馅。这是一部创作思维、表现手法都很陈旧的作品。
一样错过古言剧“历史进程”的,还有《乐游原》。
《乐游原》是匪我思存的最近作品,今年5月份在微信读书连载(至今下册仍在连载中),实体书几乎同时预售发行。所以,小说自身的粉丝量自然比不上那些知名的网文大IP。但匪我思存自身就是大IP,加之演员阵容不错,剧集一开播还是获得不小的关注度。
《乐游原》也是一部双强古言。其讲述的是,朝堂动荡皇权旁落的时代背景下,镇守边关的皇孙李嶷(许凯 饰)肩负重任,与隐藏真实身份的将军独女崔琳(景甜 饰)各领一军卷入纷争,棋逢对手的两人在数次交锋中,上演了一场江山为聘、共赴乐游原的古装浪漫爱情故事。
在“古言101”里,《乐游原》质感合格以上。匪我思存自己担任编剧,故事较为顺畅;女性角色的人设都颇为讨喜,尤其是女主人公崔琳心思缜密、智勇双全、能文能武,是一个不流于口号式的人物;画面清丽、镜头语言正常、置景讲究、武侠戏份有设计……
崔琳(景甜 饰)
只是,就算匪我思存非常卖力地宣传——最近的话题点是,《东宫》的李承鄞是李嶷的重孙;《乐游原》的播出效果还是低于预期,有效播放量排名在前三名之外(次于《安宁如梦》《以爱为营》《无所畏惧》等)。
匪我思存在微博上率先揭晓小说的结局,“李承鄞”是亮点。
从剧作的“自身努力”来看,《乐游原》努力了,但短板依然存在。这是一部格局较大的作品,紧紧围绕乱世中对家国天下的守护展开,涉及比较多的权谋戏份。这并非匪我思存所长,写得中规中矩,看得下去,却也与那类传统的权谋戏有深度上的差距。譬如男女主角各自的军队在城下激烈地“假打”,以蒙蔽在城墙之上观战的第三方,竟然还蒙骗成功了……这类情节真是经不起推敲。
城池下的人假打,竟然成功蒙蔽城池上的人
匪我思存在微博上解释“双强”的创作动因:“一个虽然出身皇家,但其实赤手空拳,什么都没有,全靠自己拼命才有一席之地。而另一个在古代,是注定因为性别永远无法走到幕前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人,也是全靠自己的能力,在军中是特殊的存在。所以这就是人生吧,时时刻刻都在背水一战,不论是什么开局,不论手里有什么样的牌,不论敌人是谁如何凶残,那么就战吧!没有退路,唯有自己的本事,可以一决高下!”
很遗憾,从古言剧的“历史进程”看,双强剧的概念很好,效果着实一般。李嶷和崔琳一出场,就都有勇有谋,人物成长的爽感颇为稀薄;主人公确实有各自的人生阻碍,譬如李嶷虽是皇孙却不受重视,崔琳只能女扮男装实现将军的抱负,但他们手中拿到的牌不仅超越时代中的绝大多数人,也超越了当下绝大多数观众,观众的代入感和共鸣感并不那么强烈;因为主人公的“双强”设定,他们价值观上没有根本性的冲突(都是心怀天下之人),不易形成极致的虐感……
其结果是,《乐游原》虽然很认真,但至今缺乏一个足够强有力的戏剧吸引力,步入很多双强作品后尘——类型模糊。说是大男主或大女主吧,成长空间有限;说是权谋吧,段位不够;说是虐恋吧,正确的价值观大于情感……
姗姗来迟“开虐”(因为误会),此时剧情已经是14集结尾了
放心,第17集就又和好了
《宁安如梦》不是口碑最好的一部,却是“古言101”热度最高的一部。有效播放数据遥遥领先,热度大有希望破万,评级是无争议的S+。
《宁安如梦》改编自时镜的小说《坤宁》,讲述的是频频作恶的皇后姜雪宁,遭遇宫变、被逼自杀,却意外重生,她决定在第二世“改邪归正”,规避上一世的劫难,改写人生结局。
姜雪宁(白鹿 饰)含悔自刎
这部网文2019年开始连载,热度很高,趁热打铁推进影视改编,影视化后可谓万众瞩目,播出平台的预约人数达到700多万。空降播出后,热度与争议齐飞。张凌赫的怪异妆容和演技、导演的奇葩运镜,让人无力吐槽;对于未看过小说的观众而言,开篇几集的剧情或显得凌乱,让非原著粉觉得莫名其妙。这种默认观众都看过小说、无法通过剧情让观众了解人物的改编模式,是傲慢也是改编能力的不足。
化妆师是跟演员有仇吗?
但粉丝有时一句话就能噎到我们:骂吧,《宁安如梦》的热度就是高。
《宁安如梦》确实踩在了古言剧的“历史进程”,抓住了流行的趋势。虽然穿越/重生是老梗了,但10年前它是在政策限制下偃旗息鼓,并不代表这一类型没有生命力。穿越/重生自带一种强大的爽感:主人公带着“过去的信息”,在已知的情境中开挂。穿越往往是穿越到某个与己无关的年代,重生则是人生的重来一次,契合了很多人内心中“重来”的隐秘欲望,将爽感放大到极致。
《宁安如梦》的剧情逐渐明晰,爽感有增无减,只要跟着姜雪宁“开挂”就行。前世是“恶毒女”,这一世姜雪宁要做个好人,前世忠义世家燕家被害,这一世姜雪宁要保护忠良……主体剧情就是她在“惩恶扬善”“扭转乾坤”。恶毒之人根本不是姜雪宁的对手,也就产生了碾压的爽感。
姜雪宁利用上一世的信息,做出自我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姜雪宁希望改变上一世感情上的遗憾结局
以前的大女主戏,大女主身旁都有几个优秀男性追随,但男性角色的主配之分很清楚;而今流行的是“买股”模式的“一女多男”,女主角有多个追求者,但追求者各有特色、有时戏份也差不多,观众可以“买股”下注,谁是官配,或者哪一组CP最迷人。
《长相思》《为有暗香来》的CP混战引起广泛讨论,《宁安如梦》亦然,是疯批腹黑男谢危,是一身风骨的张遮(他是否也是重生,亦是剧情的悬疑点),还是少年侠气的燕临?观众一纠结,热度自然来。
谢危(上),张遮(中),燕临(下)
只是,如果一部古言剧因为踩在“历史进程”上就无往不利,也令人担忧。创作者都忙着跟风,一个新的类型很容易就进入衰退期。说到底,流行不是跟风跟出来的,剧作自身的质量够硬,完全有能力跨越“历史周期”,甚至开辟新的流行周期。
回顾古言历程中那些标志性的作品,既踩中“历史进程”、击中了时代的情绪,也离不开“自身努力”——剧本、视听、表演等层面上均衡的质感,才能实现口碑与热度双丰收。当下的“古言101”,要么只具其一,要么二者皆无,要么没热度,要么无口碑,多少让人感到遗憾。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