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2岁考古人赵康民病逝:最早认定兵马俑是文物,修复并取名
最早认定兵马俑是文物并进行修复的人——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赵康民,5月16日晚9时30分因病去世,享年82岁。
从事文博考古40余年
参加过很多考古工作
赵康民先生的次子赵奇说,父亲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文物保护事业,在老人的书房里,还摆着一本正在修改的书稿。
赵康民,1936年生,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1990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秦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从事文博考古工作40余年,发现、参加、主持、发掘姜寨原始聚落遗址、秦兵马俑一号坑、秦始皇陵便殿遗址、秦始皇陵马厩坑、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唐庆山寺上方舍利塔地宫、关山唐墓、明刘懋石室墓等。撰写出版专著有《骊山风物趣话》、《骊山胜迹》、《临潼县志·文物志》、《临潼碑石》。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简报40余篇。
临潼区博物馆陈列部负责人梁女士说,赵老先生去世前几天还到博物馆来抄新收的一块古代石碑,临潼文物考古的很多基础性工作就是赵老先生做的。
曾写自述文章
介绍兵马俑发现和发掘经过
赵康民最受人关注的经历和兵马俑相关。曾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的袁仲一表示,赵康民是最早确定兵马俑是文物并进行修复的人。
赵康民曾写过一篇自述文章《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始末》,详细介绍了兵马俑发现和发掘的经过。他写道:“作为一个基层考古工作者,1974年,我有幸率先科学地鉴定、修复、命名和试掘了现已被公认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拉开了发掘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的序幕。”
文中介绍,出土秦兵马俑的原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西距秦始皇帝陵1500米。1974年3月下旬,按照公社部署,西杨村决定在春耕的同时抽出几人打井灌溉,一个清一色的“杨家将”打井队随之组成。打井过程中,发现了陶俑的残身断肢、铜镞等文物。获知消息后,“凭着铜镞和秦砖,当即武断(原文如此)为秦武士俑陪葬坑”,现场查看后“证实了我的武断准确无误”。“4月26日……16时左右,现场清理完毕,把全部文物装上三辆架子车,由原班人送县文化馆。当晚就把全部残片分类排队,清洗茬口。4月27日,开始用环氧树脂胶粘接,残缺处用石膏填补,连续三天,终于粘起两个武士俑。”
时任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临潼探亲期间看到了赵康民修复的兵马俑,假满回京后于当年6月24日写了一篇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情况反映,交给《人民日报》内参。这份情况反映印发后,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当年7月15日,秦俑考古队正式进驻工地。
据陕西省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蔺安稳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兼副总编、高级编辑,他对赵康民唤醒沉睡数千年的兵马俑做过这样的评价:秦俑的价值是赵康民经过一番探索研究后认识到的,一般群众认识不到泥巴烧制而成的瓦人碎片竟是宝贝。赵康民将收集到的破碎瓦片进行拼对、修复,并恢复了秦俑的原貌,不仅断定它是秦代之物,而且给它取名“秦代武士俑”,世界知名的“秦俑”一词就是从“秦代武士俑”演化而来的。
(原标题:82岁的临潼区博物馆原馆长赵康民离世:他最早认定兵马俑是文物,修复并取名“秦代武士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