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
    40

定格中国|刘香成:行走在历史中

澎湃新闻记者 丁依宁
2018-04-10 18:0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刘香成:镜头见证历史。澎湃新闻记者 丁依宁 史阳琨 陈荣辉 视频编辑 史阳琨 李宁琪(03:58)
1980年,央视引进了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该剧掀起的西方潮流席卷中国。那一年,29岁的《时代》杂志驻华摄影记者刘香成,在云南景洪的街道上遇到三个青年,他们穿着相似,清一色戴着电视剧主人公经常佩戴的复古蛤蟆镜。“在欧美,我经常听到人们说‘中国人穿得都一样’,然后我就遇到了他们。”刘香成按下快门,而这幅标注为“中国朋克”的照片,成为刘香成的代表作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内,刘香成是外媒当中唯一的驻华摄影记者。上世纪80年代前后,在西方世界发表的有关中国的照片中,有超过一半出自刘香成之手。1976年,刘香成受《时代》杂志委托拍摄毛泽东的葬礼,后因故滞留广州,他记录了沉浸在哀悼中的广州市民。1978年,他再度赴京,并在中国待了五年。期间,他先后为《时代》杂志、美联社工作。

刘香成认为,在中国创作时,要思考两个问题:其一,是否把中国人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其二,对中国之前走过的路、之后又会走向何方,有怎样的理解。

与战争、自然灾害等冲突强烈的影像不同,政治经济类题材相对平淡,比较难以进行视觉呈现。而刘香成擅长用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细节描摹历史的浓墨重彩。如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园,一个青年在毛主席塑像前自如地溜旱冰,象征着个人崇拜的瓦解;而另一位青年穿着军大衣,在故宫太和殿前举着瓶装可口可乐,评价饮料“马马虎虎”,可口可乐第一次在新中国开设生产线。

1981年,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一个青年在溜旱冰。刘香成 供图

这或许得益于刘香成贯通中西的文化背景。他1951年出生于香港,在福建度过了童年时光。十年后他回到香港生活学习,接受了英式教育。之后又赴美留学,在大学主修政治学,并接触了新闻摄影。这种“三分之一中国、三分之一香港英式、三分之一美式”的多元经历,亦成为刘香成工作和创作的优势——既不陷入外籍记者对“他者”异国情调的片面追寻,也不困于中国本土摄影师对壮观大场面的本能偏爱。

1981年,北京,在故宫拿着一瓶可口可乐的青年。 刘香成 供图

“很多中国人看了我的照片后都觉得很亲切,”刘香成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而外国人也能感受到我有多贴近拍摄对象。”他的照片中,有公园里相互依偎的年轻情侣,有借着天安门广场灯光彻夜复习高考的市民,也有南京路上挑着扁担经过巨幅索尼广告的青年。

但选择了不同于传统中西创作思路的刘香成,发现自己不仅经常需要向外国同事解释,也时常需要跟中国同行表示:“不,中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刘香成认为,很多中国本土摄影师喜欢寻求一种具体的模式。而在他看来,“摄影是没有模式的。我们都说摄影客观,但实际上摄影也十分主观。相机记录现实,但是你选择聚焦的区域却是非常非常主观的。”

一张照片何以不被历史尘埃淹没而得以流传,其中没有套路。但好照片似乎有共性:能够打动人。刘香成陆陆续续记录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他的照片中可以发现,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从一个集体主义社会,走向更加多元与个性化。

1980年,北京,在照相馆拍摄结婚照的夫妇。为了节省开支,新娘选择了只有上半身的婚纱。 刘香成 供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长安街上身着同样的工装、骑自行车下班的工人,到预算有限、只能穿上半身婚纱照相的新婚夫妇,再到新世纪开着敞篷车在浦东陆家嘴兜风的新女性,或倚在栏杆上一脸骄傲的郭敬明,这些见证中国发展的景观中,透着细腻而又微妙的变化。

刘香成的摄影职业生涯并非仅限于中国,他后来担任美联社驻南亚的首席摄影记者,见证了东欧剧变。他和同事在苏联解体前后拍摄的一系列照片,获得1992年普利策新闻奖。功成名就背后,却出现了类似军人战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压力,刘香成称这种压力为“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他此后离开了美联社。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我经历过多少战争。”刘香成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除非你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否则很难免于这种疲劳所累。很多人都说摄影师很机械、很专业,就像钢铁一样——实则不然,恰恰相反,我们是人类。”

刘香成目前在上海生活,并创立了非营利性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SCoP)。如今,已年近古稀的刘香成致力于推动摄影文化的发展,鼓励艺术家和摄影师创造更出彩的作品。

(明晔、季韵琳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40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2)
    发表
    热评论
    尊师重教,任重道远。
    2019-02-21 ∙ 山东
    1
    回复
    举报
      还是对教育投入少
      2019-02-21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5元,哪有10元?
        2019-02-20 ∙ 贵州
        1
        回复
        举报
          国企央企,10元每工龄每月路过
          2019-02-20 ∙ 安徽
          回复
          举报
            我们每月洗理费30年不变
            2019-02-20 ∙ 亚太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尊师重教,任重道远。
              2019-02-21 ∙ 山东
              1
              回复
              举报
                还是对教育投入少
                2019-02-21 ∙ 广东
                1
                回复
                举报
                  5元,哪有10元?
                  2019-02-20 ∙ 贵州
                  1
                  回复
                  举报
                    国企央企,10元每工龄每月路过
                    2019-02-20 ∙ 安徽
                    回复
                    举报
                      我们每月洗理费30年不变
                      2019-02-20 ∙ 亚太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踏雪向未来
                        • 美俄回暖是否影响中俄合作?中方回应
                        • 国防部回应美在菲部署中导系统
                        •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
                        • 2024储能电芯海外出货排名揭晓,宁德、比亚迪、亿纬、远景动力、瑞浦霸榜前五
                        • 哪种岩层可以找到化石?
                        •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的上一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