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豆瓣9.8,“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2021-07-12 07: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看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

现象级动画《瑞克和莫蒂》第五季在六月回归了。目前播出三集,豆瓣评分9.8,保持了前四季的高水准。

这是一部科幻动画,讲述离家多年的科学狂人瑞克在70岁时住进女儿家,带着外孙莫蒂以及其他家人在宇宙中探险的故事。

自2013年推出第一季后,热度迅速席卷全球,IMDb均分9.2,豆瓣评分都在9.7分以上,还拿过包括艾美奖在内的不少奖项。

就算没有看过它,你对这个蓝头发老头的形象应该也不会感到陌生。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用他作为头像,成为某种身份标识。

单看简单的剧情介绍,似乎很难理解这部动画爆火的原因。制作人之一丹·哈蒙(Dan Harmo)曾在采访中表示,《瑞克和莫蒂》的成功,在于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现代的感受。

最新上线的第五季第三集中,瑞克带着外孙女桑美开始了一次末日派对之旅,去三个即将面临世界末日的星球和那里的人一起狂欢,然后在星球毁灭之前走掉。

他们来到第三个星球时,因为桑美气姥爷不遵守约定,就提前炸掉了本来要撞过来的彗星,“拯救”了末日。

但当桑美把这个消息告诉狂欢中的人,周围骂声四起,“是她拯救了末日!那明天又得上班了!”一个外星人喊着,随即一堆易拉罐向桑美砸去。

这句话和它所代表的心情,相信屏幕外的你我都可以感同身受。而这就是《瑞克和莫蒂》备受喜爱的原因,它和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通。

没有人比我们更懂现代生活的无望,但正如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在《荒诞》中写的,或许我们可以“以戏谑之心而非英雄主义或绝望来度过荒谬的人生。”

1.

作为“零件”的人生,

更需要高明的故事和脑洞

“脑洞大”是《瑞克和莫蒂》收到最多的评价之一。这确实是它的一大特点,也是不少人如此爱它的原因。

而人们之所以痴迷于它的“反套路”和“无限可能”,也许是因为对自己贫乏生活的无力。

前两天一条热转的微博描绘了年轻人们的工作状态:

“学电影”和“做excel”所代表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无法跨越的裂隙。学生时代被承诺的种种可能,最后只能被一个又一个“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所代替。

能做的选择似乎不少,但每个选择背后通向的,都是某种相似的的生活。这或许是今天许多人都需要面对的状况。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曾提出“理性铁笼”的概念。他认为,“由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和发展起来的技术和经济关系成为社会的基本力量。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这样组织的社会中,伴随着它的分工和等级社会结构,你不能不在这个体系中生活。一个人的生活和世界观被塑造得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甚至无法想象替代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

表面上看,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和自由,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但这些选择往往跳脱不了现有体系的框架,大多数人最后的归宿,是高度精细化分工中的一个“零件”。

而在庞大的系统下工作和生活,常常困于重复和枯燥之中,感到苦闷在所难免,又无力对现状做出改变,只能转而去寻求缓解压抑和苦闷的方式,比如,藏身于艺术作品或娱乐工业所创造的幻觉和刺激中。

《瑞克和莫蒂》提供的,就是一场疯狂又过瘾的梦。

相对于《攻壳机动队》这样逻辑缜密的科幻动画,《瑞克和莫蒂》的时空构建和角色设定是天马行空,“不正经”的。

各式各样的星球、居民和文明;狗可以变得聪明统治人类,人也可以变成腌黄瓜;游乐场建在人的身体里;一些时空中的瑞克和莫蒂集结成了一个城市……

而与匪夷所思的科幻设定对应的是,主角们居住在一个普通的美国社区,闲置的车库是一切奇妙创造和太空旅行的起点。

这建立起了一种和现实生活既近又远的关系,使我们能够在非日常的体验里观见日常。

它的剧情也“绝不按常理出牌”,短短二十分钟的剧集呈现的是一个个充满转折的复杂故事,观众常常会到了揭晓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或者在中途就被故事意想不到的走向逗笑。

因为足够精彩,所以即便在注意力稀缺的今天,这依然是一部能够让你沉浸投入的动画,也因为沉浸,现实的烦恼可以被暂时放下,在这二十分钟里,只需要跟着瑞克和莫蒂去宇宙冒险就行了。

同时,在主角们对一切的嘲弄、戏谑甚至攻击里,观者心中积压的情绪也得到了一些释放。

2.

“喜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

把糟糕的事情变成糟糕的笑话”

仅仅提供爽感是不够的,《瑞克和莫蒂》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还在于它对人生荒诞与虚无的探讨,这与年轻人的精神内核产生了共振。

瑞克对一切都满不在乎,质疑各种制度,质疑爱情,将自己的一切行为解释为对“川香酱”的追求……他探索整个宇宙,也消解一切意义。

最常被讨论的一段情节是,瑞克为了帮助莫蒂追求心仪的女孩,不小心将全人类都变成了怪物。他们只好逃去了另一个平行时空,那里的瑞克和莫蒂刚因为实验死去。

在新时空,莫蒂问“原来的世界怎么办?”瑞克则用一直以来的生活态度回答他:“那希特勒能够治愈癌症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答案是,不要去想它。”

于是他们在后院埋葬了自己的尸体,替代了自己。

在后面的一集中,姐姐桑美因为父母并不希望生下她而感到难过,莫蒂指着自己在后院的墓告诉她:“没有人的存在是有目的的,没有人属于任何地方,每个人都会死。来看电视吧。”

没有什么是重要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随机支配的世界中,那里并不提供任何意义。

“我们追求意义,而世界难以满足此种需求,此间存在的不对称被称为荒诞。”

在加缪看来,荒诞是作为人的现代境遇的体现。人失去了立足点和安全感,陷入一种矛盾、无望、无序的境况之中。

今天的年轻人成长于一个快速变化、旧有价值观不断被抛弃的时代,面对这个承诺一切却忽视兑现的世界,荒诞与虚无是他们熟悉的感受。

上升渠道的变窄动摇了努力就能得到回报的信念;对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也发生着转变;愈来愈原子化的社会,与人的连接被削弱,漂泊感加深……

同时,信息的高速传播还让年轻一代身处恐惧文化(culture of fear)当中,这指的是一种令人容易产生惊慌情绪的社会环境或氛围。因为过载的信息中经常包含令人不安的内容,大到环境危机,小到失业脱发,时时让人惶恐。

以上种种打破了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幻想,而《瑞克和莫蒂》以喜剧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解法:不要试图寻找意义,要用讽刺、笑声和荒谬感去回应这些无法改变的事情。

《奥德赛》中提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经常听到不好的事情发生,以至于我们无法像应该的那样哀悼。我们没有正面处理悲剧,而是赋它以讽刺……我们笑。我们笑是为了不哭”

Sarah Gibb则在博客网站Medium上这样评价这部动画:“喜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把糟糕的事情变成糟糕的笑话,让新闻中的一切可怕都变得更容易接受。《瑞克和莫蒂》正是从幽默和严酷现实的必要并存中诞生的。”

笑或许是对待荒诞和虚无的一种方式,尽管它采用的是退守的姿态,但它确实消解掉了人面对荒诞的无措和无力。这样的退守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没什么大不了的,放马过来”式的防御。

“生活着,就是使荒诞生活着。而要使荒诞生活着,首先要正视它。”

3.

“要紧的不是生活得最好,

而是生活得最多”

“绕过又戳中了我的所有泪点”,一条豆瓣短评这样评价《瑞克和莫蒂》。

“绕过”在于它故事的解构和“反套路”,“戳中”则因为,不管呈现的形式如何不着边际,这始终是关于破碎的一群人的故事。

瑞克是个时常晕呼呼的酒鬼,用疯狂和满不在乎掩饰自己的内心,常说的口头禅“Wubba Lubba Dub Dub”的意思其实是“请帮帮我,我很痛苦”;莫蒂是个懦弱敏感的小男孩,不太聪明,常常会在各种情感中挣扎;姐姐桑美在家庭里常常被忽视,性格叛逆,很渴望爱;妈妈贝丝懊悔自己早早生子,不能去追求想要的人生;爸爸杰瑞自失业以后,已经好几季没找到工作,时常自称为“失败者”。

他们并不是幸福的人,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总是吵翻天。但随着故事的进行,他们都渐渐学着面对并接受自己的不幸福。

如今的人们身处在一个“过分强调幸福”的世界,常用幸福的理想来指导生活,但或许,纯粹的幸福并不存在。

而追求幸福的过程或许会让人更加不幸福。有一集,贝丝和杰瑞夫妻俩用特制的设备观看他们在另一个时空的自我。在那里,他们没有选择让桑美出生,也没有结婚,各自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贝丝成了一名心脏外科医生,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医马;杰瑞则成了好莱坞一线明星,而不是濒临失业的广告公司职员。这样两种生活的对比让他们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

但后来,他们看到明星杰瑞精神崩溃地奔向贝丝的家,敲开正在靠酒精消愁的贝丝房门,说出后悔当初没有结婚的话。

贝丝和杰瑞从另一个时空中缓过神,看向身边人,才意识到,他们一直以为存在另一种更好的生活,但只有放弃了这种想法,才可以真正享受自己的生活。

幸福不是生活的目的也不是生活的必然承诺,对幸福的追求在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最好的办法是接受此时此刻的生活,“不会完全幸福、也不会完全悲伤”,只是让它自然地发生。

在另一集中,莫蒂要求瑞克帮他做一个可以存档人生的机器,这样人生就可以在任何时候无限次的推倒重来,但使用到最后,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没有后顾之忧地活着是很好,但我开始迷茫,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达到什么?如果我一味回头,就看不到前方,然后我才意识到,是这些后果才造就了如今的我们,我们是活在后果里,明白吗?”

就像萨特曾写过的,“人只是他企图成为的那样,他除掉自己的行动总和外,什么都不是;除掉他的生命外,什么都不是。”

不论是追求意义还是追求幸福,生活都有可能掉入绝望的泥沼,而《瑞克和莫蒂》教给我们的是:“勇敢地面对我们所能遇到的最稀奇、最吃惊、最不可解的事物”,尽量广阔地承受我们的生存一切。

或者正如加缪说的,“要紧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

参考资料:

1.如果上帝死了,《瑞克和莫蒂》就是他的葬礼|未来事物管理局

2.why Millennials Love ‘Rick And Morty’|StudyBreaks

3.“Rick and Morty’s” Phenomenon: Why Everybody Loves Them|SAVEDELETE

4.Salcedo J. Nihilism and Escapism in Rick and Morty[J]. 2013.

5.Koltun K. Rick, Morty, and absurdism: The millennial allure of dark humor[C]//The Forum: Journal of History. 2018, 10(1): 12.

6.Evans T. Wubba Lubba Dub Dub!: The Pursuir of Happiness in Rick And Morty[J]. Under Construction@ Keele, 2015, 2(1): 10-17.

7.成翊佳. 后现代文化中美国成人动画《 瑞克和莫蒂》 的荒谬性特征体现[J]. 收藏, 2019, 8

8.王雪. 科幻动画的荒诞性审美趋势研究——以《 瑞克和莫蒂》 为例[J]. 美与时代 (下), 2018, 6.

9.为何生命的意义是荒谬的|利维坦

10.蔡丽琴, 饶红玉, 李敏. 论加缪荒诞哲学及其意义[J]. 文教资料, 2008 (23): 100-101.

《没关系,我们都在学着对抗生命力的无意义》

头图和插图:《瑞克和莫蒂》前五季

撰文:Purple

监制:猫爷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xingyj@vistopia.com.cn

原标题:《豆瓣9.8,“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