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午变法|专家:地方立法要配套审查机制
![](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4/143/442.jpg)
地方立法需要明确立法权限和范围。 CFP 图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决定》在明确立法权力边界的同时,也适当开放了地方立法权,“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2000年的《立法法》的规定,在地方,除了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享有立法权之外,只有经济特区、省会城市以及“较大的市”等49个地级市享有一定的立法权之外,其他233个设区的市不享有立法权。
关于较大市的立法权,自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规定地方立法权后,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设区的市普遍存在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
今年8月份,《立法法》实施14年后首次修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地方立法权授予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市可就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草案提出,草案规定的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澎湃新闻:四中全会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前所长王公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也很复杂,中央立的法都具有一般性质,但很多地方需要特殊的法律,比如少数民族区域、草原区域、沙漠区域,中央立法不一定适用这些地区的特殊问题。另外,我国各地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东部和西部肯定需要不同的地方法规来适应当地面临的情况。
澎湃新闻:开放地方立法权后,会不会出现滥用立法权的问题?
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前所长王公义: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立法具有严格的流程,需要人大的授权。随着立法人知识和素质的提高,一些荒唐的法律会逐渐减少。立法也配套有立法审查机制,新提案的法律都要报上级审查和备案。但要完全杜绝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立法技术的问题。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 开学,准备好了吗
- 王毅谈中方对中美关系原则立场
- 缅甸逮捕29名涉赌涉诈人员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 英伟达持仓百万股加持,文远知行一度暴涨至熔断
- 字节CEO反思DeepSeek:跟进速度不够,今年要追求智能上限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