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买卖疾病与死亡的贸易,我们拿它怎么办?

2020-08-20 1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康蔼黎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来自专辑ART快速行动研究小组

写在前面: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仍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爱自然公开课的直播系列回顾。本期的主讲嘉宾是WCS野生生物保护学会亚洲项目执行主任康蔼黎博士,她将与WCS中国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项目主管李立姝、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项目主任程琛一起,从人兽共患病与野生动物贸易的关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现状和负面影响、作为普通公众我们能为减少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做些什么等几方面展开,讨论野生动物贸易与公共健康的话题。

01 研究人兽共患病,为什么要关注野生动物贸易?

虽然直到去年为止,人兽共患病,还是一个相当冷门的话题,但事实上它在全球,包括我们国家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发性的事情了。在近30年全球的新传染病的发生中,有超过70%属于人兽共患病,而且在这个范围中有将近70%是来自于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

人兽共患病是一个双向箭头,它存在三种状况,一种是动物传给人的疾病,病原体传到人并感染人;第二种是人身上携带的病原体传播到动物;第三种是双向传播,也就是动物和人之间可以互相感染的一类病原体,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单箭头的问题。

John W. Lowenthal 等研究人员在2015年发表了“STUDYING ZOONOTIC DISEASES IN THE NATURAL HOST”文章,对地区性的和全球性的人兽共患病进行了回顾。可以看到,在过去近30年~40年中,人兽共患病导致的传染病的发生率在逐步上升,尤其是近20年。这可能不单是因为以前少而现在多,其中包括的一种原因是我们现在探寻技术程度的提高,使得我们能够更多地探知这些病。但同时,也反映出随着人口增长、全球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人兽共患病出现的情况比以前加剧了。

每一类人兽共患病,它的具体传播途径是相当复杂的,总结来看,我们可以相对简单地画出一个概念型的机制:原来野生动物们在野外的栖息地生存着,其携带的病原体在很多时候对它们自身并不会产生危害,它们相当于自然宿主;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在这些野外栖息地不断地叠加,人类活动会使得原来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获得传播途径,用专业术语说,就是“溢出”,也就是病原体从原来的宿主跑到了中间宿主,甚至是最终宿主身上。接下来出现的一个情况是传染在人和人之间扩大,这样就从个体的案例变成了传染性的案例。有一个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疾病研究组团队领导的项目,叫做Global Virome Project,目前他们的推断是,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共计有160万种未知病毒,已知的人兽共患病毒在全球差不多有200多种,但是未知的病毒数量可能是百万级的,其中可能有超过70万种存在造成人类感染的潜在威胁和风险。

对于这类潜在的威胁和风险,其实不用过度恐慌,在自然系统当中,针对“溢出”的机制,有一系列的“溢出屏障”,隔断了或者是降低了这种“溢出”的可能性。

本简图来源于Plowright, R. K., Parrish, C. R., McCallum, H., Hudson, P. J., Ko, A. I., Graham, A. L., & Lloyd-Smith, J. O. (2017). Pathways to zoonotic spillover.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15(8), 502–510. https://doi.org/10.1038/nrmicro.2017.45

其中包括自然宿主的屏障。所谓自然宿主就是在野生状态下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分布数量及分布区域都会是“溢出屏障”。比如说对某种动物而言,它生活和活动的范围都在非洲的某一片丛林里,那么它所携带的病原体所能构成威胁的范围也就只在那个区域。另外就是宿主的密度,如果个体之间相对隔离比较远,密度比较稀疏的话,也可能形成“溢出屏障”。

在自然宿主之外的屏障,包括病原体在脱离原来的初级宿主、感染到其他中间宿主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脱离度,也就是有多少的病原体能够脱离,或者在它传播的范围当中可以存活。接下来是最终宿主,这里面包括结构性屏障,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人在上海,那如果在非洲某一个地方的某一种疾病,对于感染他的可能性相对要低很多。自身的免疫系统同时也都是一些“溢出屏障”,这些“溢出屏障”能够减少或者防止很多病原体的溢出。

但是现在的人类活动,其实是在打破或者是干扰这些“溢出屏障”。人类活动不单包括森林砍伐,农田向野外栖息区的扩张,还有运输,在这些野外体系里开发道路做大型建设,这些活动都会对于“溢出屏障”有不同程度的干扰。

在这些活动当中,野生动物贸易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而且是很重要的打破“溢出屏障”的人类活动。在整个运输链条当中,从猎捕、运输、暂养/饲养,进入到市场,这一些环节的过程其实都在跨越不同的屏障,缩短或者是直接消除原先屏障的存在。同时,在整个贸易链条上,它除了可以打破“溢出屏障”以外,在整个贸易链的不同节点上,也在创造很多“接口”,这些接口在原来的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多物种的混杂。此外密闭的空间,动物的混杂,还有噪音的干扰,都会导致动物的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它们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这样会使得生病的恢复率更低,进而导致病原体的感染。这些状况都是非自然的,都是在整个贸易链过程当中产生的,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超级接口”,这些超级接口也就是病原体溢出相对更加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的接口节点。

举个例子,2013~2014年,WCS越南项目组和当地政府部门、科研组织一起合作,开展了一个研究:在三个省份选择其中不同的整条供应链,包括上游到下游的个体供应商、大型市场,还有餐馆的冠状病毒检测分析研究。采集的样本主要是针对啮齿类动物和蝠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野外团队收集了将近1500个样本,最终发现在整条供应链上,从上游到下游,病毒的测得率是在逐步上升的;尤其是餐馆这一个级别的测得率,由于累积效应,使得它的测得率会远远高于上游供应链的测得率,甚至达到三倍。我们原本的猜测是整个链条上面可能都存在冠状病毒的测得,而这个令人惊讶的调查结果更进一步展示了风险在整个贸易链上面的累积性和扩大性。可以看出, 从上游到下游,尤其是在市场这个环节,在一些超级链口的影响下,会使得人兽共患病爆发的风险更高。
02 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危害

2019年,一篇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文章对全球陆生野生动物的贸易进行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论文表明在这些贸易中哺乳类和鸟类占比是很高的,每5种动物当中就有1个物种涉及贸易。在这些贸易当中,IUCN的分类中属于濒危的、极其濒危的物种受到贸易的覆盖量,甚至超过了那些并没有进入濒危级别的物种。这样的贸易状况使得很多原来可能是易危、近危的物种,被进一步推向了濒危甚至是极度濒危的状况。所以,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除了对公共卫生产生影响以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不可持续性。

本图来源于Scheffers, B.R., Oliveira, B.F., Lamb, I., & Edwards, B.P. (2019). Global wildlife trade across the tree of life. Science, 366(6461), 71 LP-76. doi: 10.1126/science.aav5327

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使得超过7000个物种受到了威胁。其中以哺乳动物和鸟类为多,尤其是占据比例最高的哺乳动物,高达30%。在这个贸易当中,举两个物种的例子:一个是非洲灰鹦鹉,它们的死亡率在非法贸易当中是很高的。在这些非法贸易中,这些动物被拥挤地关在笼内,导致它们有很大的应激反应,整个健康情况不断下降,死亡率上升;另外一个物种是黑池龟,目前在IUCN的名录里还是濒危种,但它在CITES附录已经被列到附录一,即被禁止国际贸易,但从2012年之后,整个黑池龟的国际贸易量,从案件查获率来看是逐年上升的,在三四年的时间里,上升的数量超过了三倍。黑池龟并不只涉及一个种群,在它分布的整个范围内都受到了贸易的威胁。贸易途径也包括了陆路、水路等,这也说明了目前这些贸易本身的复杂性和区域的扩张性。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链条是日渐复杂的,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尤其在如此发达的互联网中,在全球交通如此发达的状况下,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中都有不同特定的人群参与其中。其中相对复杂的是野生动物批发商环节,这个环节单次涉及的人数就可达10人以上。在整个贸易链上面,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人群参与,加上整个环节是从野外一直到人类聚集区,使得“溢出屏障”不断地被跨越、被干扰和被打消。

还有一种情况是跨国贸易的增多,这是另外一种溢出,也就是我们的需求导致的溢出,而这些需求本身有很多并不是基本的需求,只是兴趣方面的需求和爱好。这种选择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对野生生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组合,使得野生动物贸易在整个公共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层面上,都显示了它自身的角色和复杂性。

03 我们可以做什么?

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或许会对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它所带来的利益,它对于公共健康、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健康的经济体系,都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个人,首先可以做的是和野生动物保持健康的安全距离。此外,我们以前总是认为什么都可以买卖,什么都可以消费,但是到了今天,此时此地,很多自然资源都在消失,我们已经不是在一个什么都可以消费的阶段,而是我们要谨慎选择如何消费的这样一个阶段。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对自我进行严格的管理,还有不推崇不跟风,其实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行为。在你身边,你的朋友圈里,如果有人提到食用、买卖野生动物,即使你不想去指责他们,但你至少不要做同样的事。

04 嘉宾对谈Q&A

以下用字母代替人名,C-程琛、K-康蔼黎、L-李立姝

C:刚才康老师的分享里边也提到了,我们国家也有一些野生动物贸易带来传染病的情况,那么还有其他人兽共患病吗?我们身边有什么病原体值得大家去关注?

K:如果大家有时间,不妨去留意两本书,一本是《新编人兽共患病学》,里面列举了将近50多种人兽共患病的案例。另外一本叫《自然疫源性疾病》,这里列举了95种人兽共患病的案例。举几个例子的话,大家可能相对比较熟悉的有鼠疫、结核病、日本血吸虫病,还有幽门螺杆菌等。

C:在这么多的人兽共患病中,有哪些与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是有关系的?它们可能主要涉及的都是哪些动物呢?

K:前面提到的很多鸟类和兽类,由于它们与人的遗传基因上面的近似度,所以它们携带的病原体更容易传染给人。比如说灵长类的动物中最熟悉的两个病源,一个是埃博拉,它的宿主就是从蝙蝠类传播到了新兴的个体上面;艾滋病也是一个人兽共患病的例子,艾滋病的载体也是灵长类。还有鸟类所携带的病原体,这样流感性的病原体,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类型。还有鼠类,蝙蝠类。我们去外面旅行,可能会由于好奇去接触,比如说像爬行类动物,它们不一定带有病毒,但是会带有寄生虫,所以像皮肤上的癣类的共生病,也有从爬行类动物转移到人身上的可能性。

C:为了减少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建立了一些法规、管理机制,实际上各个国家都在行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吗?

L:刚才康老师反复提到的CITES,事实上就是在国际层面上控制国际贸易的一个公约。它通过不同的附录等级,根据物种所面临的灭绝、受濒危、以及受到的暴力威胁情况,来制定了不同动物所受到的管制程度。在国家层面,我们国家主要是规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它所相关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和一些其他的名录。在新冠疫情之下,今年可能对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会有一些加强立法的进程,特别是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通过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相关决定。从这些举措能看出,未来野生动物保护,特别是关注到人兽共患病、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野生动物贸易所具有的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一些风险,我们会更全面地去考虑。我们希望公众的关注,以及我们共同的努力,能够推动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共存,为我们保障一个更好更安全的未来。

C:实际上野生动物贸易的监管在法规和制度层面都是很严格的,现在会变得更严格。但为什么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这些非法贸易,是不是仍然需要一个不断去完善的过程?根据WCS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经验,你们觉得对于野生动物贸易控制的机制有哪些关键的建议?

L:与其说建议,不如说我们现在观察到的一些有效的手段。最近这5年,我们国家在野生动物贸易方面的管制,以及加强执法及公共宣传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所以我们看到,对那些受到贸易威胁濒危、濒临灭绝的物种,严禁以及有力的执法打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公众传达出很清晰的信息,即购买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从康老师一开始讲的屏障的问题中可以看到,全球化贸易带来的冲击硬性地冲破了那些屏障,相当于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快速通道。反过来,从控制贸易的角度来讲,我们必须要意识到那个链条足够长,也足够复杂,所以我们在每个环节都要做好相应的控制,才可能保障贸易是安全的,同时是可持续的。

C:刚刚一直在说,人大做了什么,政府做了什么,现在我们回到我们自己身边来,我们可以做什么?现在我们已经有立法、文件方面的各种管制,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已经得到了一个控制。那么除此以外,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还有其他的行为吗?

L:我们特别想呼吁大家关注的,是宠物市场和一些其他现在还被允许合法贸易的行为。这几年,国内宠物市场,特别是异宠市场,涉及到的野生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特别高,很多时候大家可能不一定意识到自己购买的宠物就是野生动物,或者是在变相促进野生动物的贸易,因为并没有关注到它们的来源。

C:如何确定宠物市场的动物是不是合法的?有认证的网站、证书吗?该如何查呢?

L:暂时还没有这样的权威网站,特别是涉及野生动物。可以考虑查一下中国科学院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的网站,里面有最新的CITES附录的名录(http://cites.org.cn)。我们也非常希望我们的主管部门还有相应的一些管理机构,能够制作出一个更为集中的数据库,让大家知道如果要查询我的动物的来源,无论是不是宠物,我可以从哪里查。我觉得信息的公开、透明和集中,会是帮助到消费者更好地承担我们自己责任的一个平台。

K:再补充一下,我们国家的野保法第27条明令规定,出售和利用非国家保护动物,需要提供狩猎证、进出口证、检疫证明。虽然说这些证明我们不一定能够在网上查得到,但每个人在购买的时候至少可以咨询一下有没有这些证明,因为这几个证明是明确规定需要出示的。

C:如果我们发现了一个非法的野生动物买卖,我们应该向什么部门举报,或者现在有没有一些什么网络平台可以来举报?

L:针对网上的非法贸易,现在有好多平台都有相应举报的途径,只是要看有没有把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作为一个可以被举报的理由,比如微信里面就有。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站品牌把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纳入到他们要监管的黑产中,所以大家可以看一下平台上面有没有可以举报的途径。除此之外,做一般报警的处理也可以。

总的来说,减少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的风险,不仅是一个继续完善法规和监管的问题,其实也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我们作为消费者,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责任,对野生动物和非法贸易一定要say no。也希望大家能多参加对非法贸易的监督和举报,我们作为消费者发挥的作用越大,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空间就越小。

从我们自身做起,实际上是从源头上改变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挽救了生命,同时又降低了它们身上的病原体进入我们人类社会的可能性。保护了它们,又保护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同这种价值,也能够加入到保护的行列当中来。

从今年开始,山水将与开云集团、湖北省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武汉市生物多样性公民科学”项目,项目也将和乐跋自然等在地机构共同合作。对野生动物与公众的关系的科普和研究,也同时得到了山水战略伙伴广汽丰田以及华泰证券的支持,而在武汉在地的公民科学活动,我们也得到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助力。我们希望和诸多的合作伙伴一起,通过线上课堂、相关培训、公民科学调查等方式,为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以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提供有益的数据和观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主讲嘉宾介绍
康蔼黎

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亚洲项目执行主任,生态学博士,负责统筹和协调WCS在亚太地区的五个区域(15个国家项目)的运营,并直接参与阿富汗气候变化项目、蒙古可持续羊绒发展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对谈嘉宾介绍

李立姝

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项目主管。本科清华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系,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蒙大拿大学野生动物学系研究高原野生有蹄类的行为与种群生态学;就职WCS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非法野生生物贸易研究工作十五年。

对谈嘉宾介绍

程琛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项目主任,中科院生态学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

文字整理/维儿巴 魏怡然

编辑/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郑玥莹、李彦臻

封面图片摄影/李语秋观爱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

观爱自然(Watching for Caring)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旨在配合将于2021年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CBD COP15),推动和激励普通公民对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了解、增加知识,享受自然的美好,建立个人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激发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并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能。

原标题:《买卖疾病与死亡的贸易,我们拿它怎么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