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旭东:疫情危机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2020-05-20 12: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浦精心灵驿站

2020年5月14日,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浦融传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健康有道》之【浦心堂】第一期的开讲人-赵旭东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疫情危机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以下内容根据本次节目主持人欣绘和赵旭东教授对话整理,希望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1.精神卫生中心的特殊性

欣绘:那么说到精神卫生中心,可能我们有不少听众并不是太明白这是什么机构,它和普通医院的精神科有什么不同,能不能给我们先来扫个盲呢?

赵院长:在我们国家的医疗机构分类里边,有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是属于专科医院里面的一种是精神专科医院,它主要是为了医治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跟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一类障碍。在以前因为精神科人很少,医疗机构少,就只顾得了比较严重的精神病性障碍,就是发作的很厉害,行为紊乱的病人。那么现在也开始拓展,就是面对广大的普通人群,比较轻的神经官能症,还有人际冲突,压力相关的一些问题,他跟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的区别就越来越少了,正好我本来就是在两种医疗机构里面工作,我在5年以前来精神卫生中心兼职,之前都是在综合医院精神科,所以有区别,但是也有很好的联系。

欣绘:我们说外科系统的医生他天天是在刀光血影当中穿行的,那么内科系统医生每天是和疾病在斗智斗勇,咱们精神科医生要懂什么要做什么呢?

赵院长:我们受的训练在医学院本科阶段跟所有其他的医生都一样的,很多人都是毕业以后成为了精神科医生,在我80年代初期做医生的时候,那就是分配,你开始干你就干了,我原来在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干过两年,那么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就是要懂内科,要懂神经内科,在这个基础上懂精神科,精神科要比其他科的医生多懂心理学的东西,对社会人文科学的东西要比别的医生关心的多。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艺术、音乐、文学这些要比别的医生要比别的人要杂一点,但是应该有很好的医学基础。

2.浦精疫情服务

欣绘:那么我听说从2月3号开始,咱们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就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是吗?

赵院长:对。我们单位有三块牌子,他的第三冠名就是浦东新区心理咨询中心,这个功能就是对所有人服务,不是光对病人服务。我们在疫情开始之后,就马上恢复了这个功能,以前也曾经有过热线电话,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们有心理治疗师,有心理咨询师,参加公益性的义务劳动来值守这个热线。

欣绘:我听说这个热线它一直还在为大众服务着,是吗?

赵院长:对,它要长期保留。

欣绘:长期保留。说到这样的告诉我一下,听众朋友们我们分享一下。13072154838,就是我们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那么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为人们提供到:比如说像情绪的疏导,心里的支持,拨打率是不是很高呢?

赵院长: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和使用。我们全国有800多条热线,是对全球的华人服务,所以大家有很多的选择。那么选到我们热线的也还不少,服务了好几百人次。

欣绘:那么除了这个以外,疫情期间,您还出版了《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

赵院长:对,对。

欣绘:而且我听说它非常及时,在2月9号的时候,就已经送达到了武汉方舱医院的患者以及其他读者的手中。

赵院长:对。这是我们在国家宣布乙类传染病甲类防控,就是一级响应之后,我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个很重要的一个举措,就是我们心理救援、心理疏导要开始了。在这方面,我原来17年前在综合医院当院长的时候,就在抗击SARS期间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讲,这是一个专业的积累。我们团队可以在6天之内拿出这个书来,所以就同类书里边是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已经有几百万人次下载阅读了,全免费的。

欣绘:这个我觉得应该也是你们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是吗?

赵院长:对。这跟我们日常工作是一种延续,虽然它是一个严峻的新挑战,但是它的基础是在我们平时的积累。我们平时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里边的心理健康工作,就在应对各式各样的灾难、困难的情况。只不过这次是大型的这种疫情,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现成的东西拿起来,然后在实践当中不停的再充实,增加新的内容。

欣绘:其实我们有时候可能在想心理技术它不能够直接的杀死病毒,但是当我们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其实所有人他们都是渴望,比如说安抚,被倾听,被关怀,这种时候就需要你们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了。

赵院长:对,我们打的比方是在抗击病毒最严峻的阶段,急性反应期,我们是属于配合去当助攻手的,要把社会面上的恐慌,要把它能够降下来控制好,帮助党和国家政府要来安抚民心,澄清这些信息,让他们有比较冷静理性的认知,然后慢慢,慢慢的传染病控制方面的任务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了,现在进入了战略性的一个转折阶段,那么心理健康的工作反而凸显出它的重要性来了,这个工作是要持续做下去的。

欣绘:其实在疫情初期,你们也是派出了心理治疗师,跟随多支队伍去到了武汉是吗?

赵院长:对,我们有三人小队跟随的是全市的大队去分配到了方舱医院,中医院,还有社区里边去服务。

欣绘:你们服务的对象,是不是除了一些患者,会不会也会有医务人员?

赵院长:我们有一位医生的主要工作是为医务人员服务。

欣绘:因为我们会想医务人员和那些英雄们,他们可能也会产生一种职业的耗竭,是不是我们也会垮掉,我们也都很心疼他们。

赵院长:对,这是超强劳动,然后又是超级危险的工作。因为这个病毒到现在为止,也还没有把它完全拿捏住,所以有很多的风险,那么要帮助他们去顶着这些风险,艰苦的工作,就需要他们心理上要减压,要集中注意力,要免除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心理疏导的工作,危机干预这些要处理的事情。

3.精神科医生的特殊性

欣绘:是,我觉得这种救别人的人,他的内心是非常强大的,特别是像你们。您觉得您天生就是那么强大的吗?

赵院长:人不会天生强大。当然了一些先天的素质可能还是有关系,跟个性、气质这些有关,但是更多的是要在后天磨练,要专门的训练。如果没有很好、很系统的医学训练,心理学的信念,我们有胆无识也不行了,有勇无谋也不行。所以我们沉着应战,我们能够去帮别人,是因为自己要多懂一点或者懂一些别人懂不了的东西,偏门的东西,所以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就是平时积累下来,所以要经常的磨练。我们当医生的人不在疫情爆发的时候,也天天在处理这些个人的这些苦难灾难,病痛。所以这个是我刚才强调的就是基础的训练、基本功能。

欣绘:我在想是不是像从事你们这份职业的人,要有更强的,比如说同理心,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这么一种心理。

赵院长:对,这些年比较时髦的一个词叫“情商比较高”。我们要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平等的跟别人沟通交流,尊重他的表达,尊重他的感受,不要强人所难,不要一厢情愿去逼迫人家接受自己的东西,比较平等民主的姿态,所以让人就会解除对你的戒备,他会有安全感,有依靠感,你这个人靠谱,可以把你当做知心的人来坦诚的沟通。

欣绘:那么说到很多时候,可能我们普通人对于自己是否需要寻求心理帮助会有些疑惑,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怎么样鉴别我们的心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到什么样的地步,我们要求助医生?然后可能还有些听众会想,我到底应该找心理咨询师,还是找精神科的大夫,这些我们都不懂。

赵院长:当然了,这个涉及到比较专业,但是也不是那么深奥、不可理喻的东西。从我们普通人来讲,要不要看精神科医生?一个是自己的痛苦,是不是通过常规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了?传统的方法找亲友、找领导疏泄是吧?去散心、去购物,忘乎所以的去干一个感兴趣的事情,让自己分心,让自己改弦更张。但是很多的人做了这些事还不行,那么可能就要去看看自己面临的压力、麻烦是不是没有解决掉,它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危险,那么就要去实物的层面上,要去解决问题。如果这个还不行,比如说什么地方把你解雇了,或者是降了级、扣了奖金,如果你跟同事、跟领导去沟通,还有阴影,还有后遗症,那么除了继续的处理这些问题,你可能就要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就有人多一双眼睛,多一双手,他们有不同的经验,有不同的视角可以来帮助你、分析你为什么会惹这个麻烦?他们的经历里边、见闻里边看到的别人可以做什么样的一种解决方案,这个就可以大大的拓展你的空间了,你就可以找到一些新的办法。如果不能在实物方面进行帮助,情感上的支持也非常的重要,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叫工具性的帮助,解决情感上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有了很多的人就是因为差那么半口气,差了一个转身而来的一个新的态度,那么这个是需要情绪上、信心上的一个支撑。还有的人就是知识、技能眼界方面需要别人来帮助开拓一下,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可以干的事情。那么有一些事情心理咨询师他们不是受训练的医生,甚至有一些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心理治疗师也不是学医出身的,他们心理学上会懂得很多,但是医学层面上可能不如精神科医生懂得多这样的情况,涉及到有一些躯体疾病相关的事情,要吃药治疗的事情,那就要找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医生按道理来讲,知识技能应该是非常全面的,他们是心理健康事业里边的核心的力量。但是很遗憾在中国很多的精神科医生其实对心理学了解也不多,是因为以前的培养模式让他们了解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并不多,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搞诊断,去搞药物治疗。现在我们浦东精卫中心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是努力的向国际上的先进水平靠拢,特别是德国,是心理健康服务最好的国家,制度不错,然后知识、技术也不错,所以我们在改造我们精神病院。刚才您问到的精神卫生中心,其实就是以前讲的精神病院,但是因为它增加了这么多心理、社会服务的内容,它是越来越开放了,所以我们就不叫他精神病院,因为不光是治精神病,我们还要治其他的神经官能症,治其它小孩的一些逃学、厌学的情绪,还要对其它的成年人婚姻、家庭、工作、事业生涯设计这些事提供帮助,所以叫心理健康服务。

欣绘:对,打开这些人群的心扉。

4.听众解答1

欣绘:说到这儿,其实我们已经有听众说通过我们的微信平台留下了语音的一些问题,我们先来听听看这位听友,他的问题是什么?

每天回到家都会看到老婆在骂孩子,没有好好上网课,我真不知道该帮谁说话,工作压力本来就大,回家还要面对这种情况,真得挺郁闷的。

欣绘:这位张先生的问题本身他的工作压力就大,每天回到家还发现老婆总是在骂上网课的孩子,没有认真上网课,您从他的声音听出了什么?

赵院长:他现在是有点无奈,也有焦虑、郁闷。听得出来。那么正好今天早上我们在东方医院才做了一场新华大健康的讲坛,今天晚上8:00就可以回放。专题就是讲家庭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我现在在这个地方简单的聊一下,我的专长做心理治疗就是做家庭治疗的。小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大人施加压力,家庭里的互动不良造成的。这位提问的先生讲到(妈妈)太太在家里边气急败坏,这是比较普遍的,就是育儿焦虑,但是他们表达出来的是对孩子行为的种种不满,但是其实有时候是反映他们自己的心理问题,他们为什么会对孩子的行为会做出非常激烈的反应?是引起了他们内心里的什么样的一些需要的满足,受到了挫折,是挫折了他们什么样的一种理想,或者是不是他自己在职场上,在家庭生活里边有压抑、挫败的、失败的感觉,然后让小孩成了替罪羊、出气筒。如果这位先生愿意的话,我建议可以挂我们的号,做家庭心理咨询,一起来聊一聊,那么可以评估一下小孩的问题到底值不值得像这样暴跳如雷,然后气急败坏,这种方式是对处理问题有好处,还是越来越糟糕?那么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夫妻的沟通关系方面是不是也有问题。可以去源深路622号,我们有门诊部,三林路165号也有我们的门诊部,可以到网站上去挂我们的号预约,有普通门诊,有专家门诊,还有特需门诊,欢迎大家来。医生平常很忌讳说“欢迎”,非常抱歉。刚才我说出来了,说您要是觉得可能有帮助,就请你来。

欣绘:说到之前很多孩子都是在家上网课,现在有部分的“神兽归笼”了,那么接下去,下周一更多的孩子们他们要复课了,那么家长可能就是已经一直在期盼这天到来,但是欣喜之余,终于家长可以适度地解放了,但是可能家长也可能会对,比如说学校的防疫安全,还有孩子们能不能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也会充满了担忧,对此您觉得能够为大家支些招吗?

赵院长:我想首先要相信我们上海市的卫生防控工作是非常棒的,市教委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一定是在充分听取了医学专家的意见,然后考虑了学校里边的防控条件,能够实现的这种防控举措的效果以后决定的。所以大家首先要相信我们上海有全中国最棒的医疗条件,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卫生系统跟教育系统的合作是非常好,所以不用过分的紧张。我们听医学专家的,然后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保持好学校里边教的这些个人防护的这些措施,他们不会轻易的被感染。该戴口罩的时候,该保持社交距离的时候,去听老师的安排,就不用担心。这几天我顺便提醒一下,有一些报道说到戴着口罩跑步这些出问题,那么也要注意在户外,到现在看来,在户外活动,体育活动的时候,用不着过分的防护,反而会造成一些副作用。

欣绘:对,特别是不需要戴n95口罩。

赵院长:对,因为它造成一种呼吸,我们叫解剖死腔,呼出来的二氧化碳很大一部分又被吸回去了,就会导致呼吸性的酸中毒。然后我们大口大口的呼,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恐慌的时候又会让血液里边的二氧化碳减少,就会造成呼吸性的碱中毒,就会手足搐搦,就是会像抽筋一样,这些都是属于跟紧张焦虑,跟不恰当的戴口罩的也有关系。

5.听众解答2

欣绘:我们这边有位陈女士,她提问,她说有的时候看到孩子上网课开小差,她就忽然之间就没有办法管理好自己内心的焦虑。然后有的时候,除了语言暴力以外,她会体罚孩子,体罚之后又很心疼,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这让我想到上个月的最后一天有个叫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情绪上脑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赵院长:本来一年到头都不应该打。从我们心理学的学习原理来讲,最早100多年前巴浦洛夫发明“条件反射的学说”,后来几十年以内又发展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等等。这个人的行为主要还是要靠正面的去塑造,英文叫shaping,还是要靠正面的,说俗话一点就讲要靠诱惑,要靠正强化。他做了一个事情以后得到好的结果奖赏,他要多使用奖赏的方式,这样的话,形成的条件反射是跟积极的情绪相关的,他技能也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情绪是一致的,是和谐的。当然了,学习理论里边也说要用惩罚来施加一定的刺激,让一些坏的行为不要学好,要让坏的学行为消退,但现在我们很多的家长是过多的使用了惩罚,这种恶性的刺激,他们是想去消除这些不良的行为,但是用得过滥、过多,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强化,你想消退的行为恰恰得到强化了。老是指责孩子,你不专心、你又走神了,你又在玩手机了,其实是在不停地暗示他,你又要玩这个了,你就得玩这个了。所以,聪明的家长应该要减少过分地关注孩子,减少过分地提醒这些不良的结果,这个越来越会塑造一个所谓的自我应验的预言,你越怕的东西最后越会成为现实。我在这个地方可以讲一个原来希腊神话,但是后来变成了一个心理学里边的原理,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以前在古希腊神话里面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位雕塑家特别的喜欢他有一个石雕作品,他就想着我要是真正的我的爱人就是美的石头就好了。他雕出来的一个作品,他就一天盯着盯着看,结果盯着看以后,这个石头就变成一个活人了。这就叫皮革马利翁效应。我们积极的期待、鼓励,热切的期望,会让一个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罗森塔尔是一个教育心理学家,他去一个学校里边,让校方给一张名单,其实他是乱点鸳鸯谱,随机的就打一些勾勾,说这些学生我看好,我经过了测试,其实他没有测试,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打勾的这些人普遍都有进步,好的更好,原来差劲的也变好了。后来他解释这种效应就是他打了勾以后,对这些老师、家长、学生都形成了积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非常重要。如果妈妈一天就说你这个笨蛋,你这个讨债鬼,你就是来折磨我的,你就是不孝子孙,你一天到晚折磨他,刺激他,就是在暗示她,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这些小孩带着重负,带着内疚自责去学习,他不会愉快得。所以家长要慎用惩罚,多用鼓励诱导奖赏。所以我的家庭治疗里边经常给家庭做的作业,小孩垂头丧气,不读书,我就说你今天回去的任务是给我写你从小到大,干的最厉害最棒最开心的事,你写50条出来,别人表扬过你的优点,你也把它写出来。然后妈妈一天唠叨,说你不行,妈妈要写150条,爸爸中间一点,就写100条,爸爸也吭气太少了,鼓励太少,要写你100条,这小孩一听我布置作业,就眼睛就会一亮。我这个作业是没有副作用的,作业非常的好玩。下一次来谈的时候,有很多小孩就开始变化了,因为这样的作业是一种很好的暗示。

欣绘:这是一种鼓励和表扬,它所带来的一种能力。

赵院长:要朝前看,要知道小孩不停的在发展变化。

欣绘:对,然后让他感觉他每天是被爱包裹着的。这让我想到,但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经常会用一些比较极端的评价来骂我们,然后可能他们更多的认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赵院长:这个说法在现代教育里面是不提倡,我们不要用恐吓,不要用过分的威严来逼小孩就范,还是要激发他内在的动机,内在的热爱,要把他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不要老想着是为爹妈学习,有的父母亲在这方面做的过火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老在吓他,你要干不好,你要学不好,你就会像谁谁谁一样。用恐吓的方式,也是一种负面的预期,你就像在诅咒一样,就会变成自我应验的意义。我们强调每一个人天赋不一样,生长的环境条件不一样,努力的程度不一样,不要去用一条标尺,一个标杆来衡量所有小孩的成功系数。这个社会系统是个很大很大的机器,每一个零部件都是有用的,所以不要拿某一个行当,某一种人、某一个人的标准,你一定要成为他这样的什么什么?这样的话都会很勉强,勉为其难。

欣绘:有很多的家长,他们总是会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在谈论的时候,其实就说明了他们也非常的焦虑。我们在焦虑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很本能的用攻击他人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而往往比如说像刚才那位家长讲到,她觉得她控制不住她这种坏情绪,可是她之后也不去修复。

赵院长:我觉得这样的妈妈,自己应该寻求一个个别的心理治疗。如果她觉得需要,她也可以像我刚才对那位男士提的建议一样,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找家庭咨询,就不一定是看病,他们不一定有病,要来理一理是不是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有一些什么重大的缺憾,有一些他自己的父母亲的期待,没有落实,没有实现,还有她自己是不是有所失落,所以她才会这样的,我们就要有个专业术语,这样的派遣, delegation,就是说我命令你要成为这样的人,要去执行我这个任务。

欣绘:尽管他自己做不到,她希望她的子女能够替她做到。

赵院长:所以我也看到有一些笑话,一些漫画,就讽刺这样的爸爸妈妈,你有本事吗?你原来怎么不像你要求这样,你厉害一点,我今天不会这么苦。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亲对孩子的过分的这种教育行为太多,其实是反映了他们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有一些可能空虚挫败的事情,他们会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把自己夫妻关系方面的一些失望会传递给小孩,这对小孩是会有很大伤害的。

欣绘: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发现有些父母,比如说他特别溺爱他的孩子,是因为他的童年,他的父母经常打骂他。他从那个时候就在想,我以后有孩子,我一定要好好对他。那么还有一种家庭的情况是这样,以前他的父母是经常打骂他,他把这一套延续到了他现在的孩子的身上。

赵院长:后一种情况其实是不少见。我刚才讲的教育的过程,他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我们小的时候怎么样被对待,就会形成我们对别人的基本的态度、看法。在处理冲突的时候压力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爸爸妈妈处理压力挫败的那种方式就自动化的浮现出来。在这个方面神经科学现在已经有很多发现,我们中国的父母亲经常以为小的时候不重要,小孩吃饱、喝足、睡足、穿暖就可以。其实不然,在我们的大脑发育成熟之前,我们在记事之前,其实有很多情绪的学习,行为模式的学习,已经印记在我们的脑袋里边了,而且小孩学坏的东西,记忆坏的事情记得特别的清楚。我今天早上做另外一个讲座还在讲,有人就研究,父母亲对孩子做一桩坏事,要拿做十桩好事才抵消的过来。在大脑的记忆里边,记忆专门选择记不好的事情,所以这些家长要小心,你们辛辛苦苦对孩子好一半天,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到青春期、甚至读大学,来我们面前诉苦,就是他恨妈妈恨爸爸,有的爹妈就一听就懵圈了。

欣绘:我问你做了那么多,你为什么没记住?

赵院长:所以它是反映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在里边。

欣绘:说到这我们真的还是很希望,有句话这么讲,我们希望用童年来治愈我们的一生,而不是说用一生来治愈我们的童年,就希望家长能够给到孩子相对宽松的一个环境。

赵院长:对,这个道理刚才说了两句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一定。有很多人长大以后还是可以修复一下,弥补一下童年的那些创伤的。

6.听众解答3

欣绘:好,说到这我们又有听众提问,我们来听听看这位听友她的问题。

我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最近要开学了,我就特别的兴奋,但是和我同一个寝室的同学告诉我,她已经习惯了在家里面上课了,开学后她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和老师还有同学相处了,还有些同学最近总是失眠,我们到底是怎么了呢?

欣绘:孩子们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赵院长:对。这个同学七年级相当于初二,是吧?初一的样子。这个情况我最近确实碰到过,三个月已经可以养成一些习惯,不管这个习惯是好是坏,他已经会有一定的惯性。最近在家里边不操心窗外的事儿,有的人会烦,一天到晚对着屏幕上课,但是也有一些人就乐在其中,他就发现他不去跟别人打交道,不用花功夫去维持关系,没有家长里短,不去比穿、比吃是吧?因为大家戴口罩,也不用去比你的衣服之类的,你有什么小零嘴,反而轻松了。特别是我有兴趣的事情,就是刚刚我们医院恢复看门诊,就有一天来了两个孩子,就都是已经休学在家一年了,就是开了证明在家里面,后来特别高兴,说最近我们拉平了。因为这是比较特殊情况,他们有社交恐惧,学校恐惧,他们怕,所以对不同的人,疫情来了以后有不同的影响。那么妈妈爸爸有的高兴了,是神兽回笼了,这是我要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就是我们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当中,要学会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次疫情给全世界的人,都上了这个紧箍咒,叫我们不能动弹。但是现在我们解禁一部分,我们又要学会新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像睡觉这个事,有的人是在疫情当中焦虑导致的,也有的人是恣意妄为,因为没有约束,晚上熬夜,看他喜欢看的东西,想干嘛就干嘛,那么现在又回到了有结构、有章法、有规则的环境里边来,又产生不适应了。我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性的方式,是受我的一个弟子的启发。我的一个博士生,现在是很有名的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她最近讲居家上课心理健康,讲得特别好,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都爱听她讲。她就推荐一种日程表,就每个人都给自己画一个日程表。在这方面我倒是就建议你们手机上,你们的电脑里边,都有这种应用的日历,你们在日历上要跟家长、跟老师、跟同学去商量一个除了正常教学以外,还包括你们业余活动、居家活动、休闲休息活动的,这样一个结构化的表格,然后尝试着重新回到新的一个时间框架里面来。这是一种锻炼。要祝贺提问这个同学,好像她是为别的同学操心,你像这样能够帮助人,为别人操心,这就是你的长处。你可以去沟通一下,把我刚才讲的这一条,还有其它刚才聊的东西,都跟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这一代人,这一批人很倒霉,遇上了多少年,17年才遇的一次疫情。但是反过来也讲,我要告诉你们,你们也有幸接受了一次心理上的免疫的锻炼,你们会在苦难折磨当中要成长,这个是我讲课的一个主题,就是“在灾难中学习成长”。我就是在这个方面我们遇到了不幸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头脑,我们的精神比原来坚强。

欣绘:内心也更加的强大。

赵院长:对,对,对。

7.听众解答4

Q:

刚刚过去母亲节,有一个网站,它做了一个关于“我们和好吧,妈妈!”这个一个主题,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说从小是被男女混合双打的,甚至有自残的倾向,有的甚至还有什么就是伤害父母的想法。但是这个视频到最后,我们先听下去,我一会跟您分享。

这是一个男孩发给我的私信,他说自己一直被欺负,终于有一天忍不住了,跟同学打了一架,结果爸妈第一时间冲到学校给了他一巴掌,当着所有人的面。而后我们收到了超过4000条评论,近千条私信,几乎全是来自10来岁的孩子。我想是这帮孩子对他们的爸妈说,难道我们都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吗?我们也贪玩,也怕考试,也渴望爸妈的一份尊重和体谅,为什么就不能在他没考好挫败的时候说:成绩好不好,妈妈都爱你;在他们压力大到不想做作业的时候说:你的作业你做主;在他们无意顶撞你的时候,说:我尊重你的感受;哪怕在你控制不住,打完骂完之后,蹲下来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妈妈也会犯错。他们想要的真的多吗?看了这么多私信后,我带着一种说不出是愧疚还是愤愤不平的情绪,试探性地问了孩子们一句。

欣绘:这个试探性地问了一句就是:如果给你换个妈妈,你愿意吗?结果大部分孩子的回答是:妈妈是为了我好,妈妈虽然脾气不好,还说脏话,但是她很爱我。还有说“妈妈很辛苦、很不容易”,还有孩子说“其实我爱您,比你想的要多得多”,您怎么来看这些孩子们?

赵院长:对小孩犯错以后被父母亲混合双打的事,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我们一年四季都不应该打。但是有时候做了一些事,错误的要施加一定的惩罚,我们也要把原委搞清楚,要学会跟孩子用讲理的办法,指出来他错误所在,要让他明白哪一些事该做到什么程度,界限在什么地方不能过,出发点应该是什么?归宿是什么?要学会理性的对待问题,对待冲突。那么不由分说,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是传承以前有一些人脑袋里边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主要就是说你不能在外边惹祸,惹祸就不管什么原因都是错,这不对的。因为现在我们国家也是提倡法治,我们的法治社会是讲道理的,所以要培养孩子,不要侵犯别人,要注重自己的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益,不要侵别人的权。但是不能说遇到什么事,都是劈头盖脸先打了下来,把你打蔫了再说,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要学会要找老师讲道理,实在不行,如果是对方的家长也不讲道理,还要家长之间要理性的沟通,甚至不行要找律师。我们应该教小孩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有时候太过分的话,如果学校偏袒这是不公平。有什么暗箱操作,有什么潜规则,也要学会讲道理,所以我们走向了法治的社会,应该要教会学生在法律的轨道里边,范围以内,要学会理性的思考,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因为我们自己以前可能在家庭的社会上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我们学会了用这种比较不成熟的方式,攻击性的行为,找出系统的行为去帮助人。所以我希望这些家长们能够在他们还不太老的时候,因为他们都还在养小的孩子,要学一些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方面的东西,要来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气急败坏,这么像一个火药筒,动不动就发火,就把这个小孩当做刚才提到的替罪羊,这个是非常有害的方式。在我做家庭治疗这几十年当中,我见这样的家长太多了,他们自己的生长发育早年,有过一些不幸,有过一些不顺的这些逆境。时间不晚,如果他们还是三四十岁这样的父母亲,他们应该有机会还能得到更改,像刚才这个节目里边配音的那位讲到的大人,所谓的大人,就是年纪长一点,如果做了错事也会学会跪下来,不用不用跪下,蹲下来,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这个就是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权益。我们教育里边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小孩在幼儿期、青春期要完成个性的分化,要个性化、社会化,慢慢地知道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有平等权利的人,不要老把他当做一个比自己低贱的人,要听命于自己的人,都要完全百分之百,不问青红皂白,不问缘由都要服从,被动的服从,是不可能说服现在的小孩了。

欣绘:是,我发现这个疫情之下,刚才我们有听到夫妻之间有些矛盾,有些不够彼此的理解,然后更多的是亲子之间产生了种种的,比如说焦虑、或者说负面的情绪,其实在这种时候是不是也是我们可以和身边人共同成长的一个机会?

赵院长:对,这次疫情确实是对我们本性修养的一次大考验。很多的毛病,平常大家都以工作忙,应酬多为由都回避掉了,这一次逼着大家一天到晚闷在一个窝里,就把我们平常这些不足,我们这些缺陷,我们这些毛病就憋出来了,积极地讲,这就是我们一种改变成长的机会。

是,也希望所有的家庭,我们通过这一场疫情能够拥有的是更加丰富的经历,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那么如果说有些严重的心理危机和问题,也请您一定要寻求专业的机构进行帮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