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司法之光
原创 知了君 知了x FUTURE


我们眼中的《清明上河图》,曾经只是再现北宋盛况的传世名画,然而伴随着《清明上河图密码》的热播,画卷中的840多个人物瞬间成为惊天大案的参与者、见证者,而在重重谜团之后,开封府、大理寺甚至皇城司纷纷下场,侦查取证、抢夺证人、查阅卷宗、反复推理……

宋朝的讼师们
如果你已经追完了这部电视剧,就会发现 “讼师”这一职业群体格外引人注目。在宋朝,讼师们虽未像现代律师般拥有明确的职业地位和统一的资格认证,但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熟稔和对诉讼程序的精通,使其成为宋代司法体系中无法忽视的存在。
其实讼师这个职业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这个行业就出现了。当时的郑国有个叫邓析的人,他是郑国大夫,平时除了日常工作,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研究法律。还收了一帮徒弟,教他们法律法规的应用。

后来,邓析还帮着平头百姓打官司,当然是收费的。放在今天,这是几位寻常的事,大律师1小时的咨询费都要几千元,但这在当时可坏了规矩。作为郑国大夫,贵族怎么能跟百姓站在一边?于是郑国贵族对他相当不满。
很快,郑国统治者就把罪魁祸首邓析抓了起来,并处死。随后为了纪念他,从事讼师职业的人,就把邓析作为行业祖师爷,供奉起来。
孔夫子都不推崇老百姓打官司,以帮人打官司为生的这帮讼师,自然被世人冷落。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只顾着赚钱,毫无廉耻心的小人。历朝历代都有针对讼师的法律条例,让他们的子孙不能当官,还多收人头税。

然而到了宋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出现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老百姓对打官司的需求越来越高。讼师这一行业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兴起。
讼师的业务范畴可以参考当今的律师。甚至可以说比现如今的律师还要受人的尊重与追捧。也正因此电视剧中温悦(白百合饰演)的邻居才会劝她说:“赶紧跟你们家大郎和好吧,你是不知道你家大郎有多少女人在惦记。”
在古时那个权力至上的年代,讼师是唯一敢同那些权威叫板的存在,也属于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不像现代律师拥有明确的职业地位,也没有统一的资格认证,但却凭借对法律条文的熟稔、对诉讼程序的精通,成为了宋代司法体系中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他们既是平民百姓的“救星”,又是官方眼中的“讼棍”,这种角色的复杂性使得他们成为宋代司法舞台上的一抹亮色。
宋代的讼师们大多是科举未能功成名就的读书人。但他们对《宋刑统》和地方法规了如指掌,却未能在仕途上大展拳脚,只好退而求其次,靠着帮助他人打官司为生。

讼师们有着多方面的技能。他们会根据不同案件撰写“既合法又感人”的诉状,擅长用“法言法语”把简单的纠纷包装成“大义之争”,让官府无法忽视。同时,他们还会亲自调查取证,靠逻辑推理和现场观察来寻找证据,虽然部分讼师会有灰色操作,但也突显出他们对证据的重视。此外,讼师虽不能直接出庭辩护,但会在法庭旁指导当事人如何“说话得体”,甚至会用咳嗽、手势等“信号”提醒当事人应对法官的提问。
不过,讼师的社会地位在当时极其尴尬。在官府眼中,他们是“唯利是图、扰乱秩序”的讼棍,被列入重点监控对象,禁止收取高额费用或恶意挑动诉讼;在百姓心中,他们虽像是“救命稻草”,但也因其鱼龙混杂,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而对其又爱又恨。
直到大清,随着国力强盛,民间打官司的需求也增加了。尤其是清朝冗官冗员现象严重,很多读书人有了功名也只能后补,讼师才成规模出现。他们帮人写状纸,偶尔也会帮官府写点儿公文。要是给的钱够多,还能帮当事人打点官府内部关系。
古代司法之光
知了君写过很多有关宋朝超现代的生活方式,而在法律上宋代也实行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鞫谳(jū yàn)分司”司法制度。因此,很多学者把宋代司法视为古代司法之光。

鞫,即鞫狱,审讯的意思;谳,即定谳,检法定罪的意思;鞫谳分司,就是“事实审”与“法律审”分离,其原理有点像英美普通法体制下,陪审团负责确认犯罪是否属实,法官负责法律的适用。在宋朝法院系统内,负责审清犯罪事实的是一个法官,叫做推司、狱司、推勘官;负责检出适用之法律的是另一个法官,叫做法司、检法官。两者不可为同一人。这便是“鞫谳分司”的基本精神。
为了满足这一原则,州府、大理寺等机构进行了人员的明确区分:一般的州要设置初步审查机构,如州院,由司录参军负责,管理民事案件;又如司理院,由司理参军负责,管理刑事案件,都审理完毕后由司法参军核对法律条文,给出司法解释,再由判官、推官写出判决意见,最后交由知州、通判判决。
在一起刑案的审判过程中,推勘官唯一的责任就是将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审讯清楚。按照宋朝的立法,“诸鞫狱者,皆须依所告状鞫之。若于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论”。意思是说,推勘官鞫问的罪情,必须限制在起诉书所列举的控罪范围内,起诉书没有控罪的,法官不得自行问罪,否则,法官以“故入人罪”论处。这叫做“据状鞫狱”。确立“据状鞫狱”的司法原则,自然是为了限制推勘官的权力,防止法官罗织罪名、陷害无辜。惟盗贼杀人重案不受“据状鞫狱”的限制,允许穷究。

为更加清晰地考察司法流程,不妨以宋仁宗时期的“冷清冒充皇子案”来加以探讨。宋仁宗在位长达40余年,名臣如云、政绩颇多,然而仁宗却没有子嗣,这成了他的一大心病,民间有胆大妄为之人想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冒充皇子来继承大统。
皇祐元年(1050),开封府迎来一位神秘之客,名为冷清,其自称流落民间的皇子,权知开封府事的钱明逸上下打量一番,只见冷清高大英俊,钱明逸自然不敢怠慢,随后冷清更是亮出仁宗所赐的金线肚兜(仁宗每临幸嫔妃宫女便会赏赐),据冷清所言是仁宗将大量宫女放还民间,母亲正好怀有身孕,于是冷清一出生便拥有皇家血脉。面对如此大事,开封府上下极为重视,如果为真则是大功一件,如果为假则要严厉惩戒以儆效尤。经过开封府内的多次审查,冷清确有来头,但是并不能完全证明其身份,于是长官钱明逸就想圆滑解决,让冷清前往汝州编管,借以缓冲静待时变。但是此举遭到府内推官韩绛的反对,他认为应该及时上报中央,对此人就地正法,以威慑民间冒名顶替之徒。按照宋代司法规定,只有开封府内的审查官与判决官共同签署,此案才能通过,所以在争执之下,案件只能提交给中央进一步复核。

经过大理寺复核后便转交御史台讨论,经过包拯亲自复查和派人再次寻访之后,发现冷清所言前后不一,最终发现冷清绝不可能是仁宗的子嗣。事已至此,处决即刻,然而包拯认为冷清冒充皇子的背后,应该是有人教唆,一番调查后发现是名为高继安的江湖术士,他投机钻营蛊惑冷清,并带着冷清从潭州(今湖南长沙)一路赴京城,沿途散布皇子身份的谣言,于是确定了高继安为首犯,冷清为从犯,二人最终均处以死刑。
而“鞫谳分司”的司法程序,宋亡之后即被遗弃。

宋朝的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是无可厚非的,它立足于审查与判决的分工,立足于改变屈打成招的惯例,立足于实现充分讨论的公正。但正如《清明上河图密码》所揭示的复杂景象,哲宗、徽宗、钦宗三朝已然是党争不断,司法领域的各级执行者们或留意政治,或一心贪腐,欺压百姓,或玩忽职守,有心坚守司法原则、道德底线的官吏已经少之又少,这或许就是后人不断推崇包拯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原因所在。

宋朝还有多少奇迹没被发现?!
撰文 | Jane
原标题:《《清明上河图密码》中的司法之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首批两百人抵达
- 中国专家再赴日本采集核污染水样本
- 公安部去年破获6万余起黄赌刑事案件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阿里巴巴涨近10%
- 阿里CEO吴泳铭:未来三年云和AI基础设施投入超过过去十年总和

- 《西游记》中指导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的神佛
-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个现象叫什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