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事没事喝点鸡汤,“鸡汤对人体有好处”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
近日,国外刮起了一阵“鸡汤热”。
不是“心灵鸡汤”的鸡汤,而是真正的可以喝的鸡汤!
一位营养学教授在媒体上发布消息称:鸡汤对治疗流感和感冒是有帮助的。
如果你正在遭遇感冒或者流感疾病,那么可以试试鸡汤;如果想预防流感,也可以试试鸡汤。
在现在这个感冒和流感高发的敏感时期,这位教授的发言,可谓是掀起了一阵“喝鸡汤”热潮。
但也将“鸡汤玄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两大阵营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支持的人,则表示,自己从小就是喝鸡汤长大的,觉得流传几年前的膳食,肯定是对人体有帮助的;
而不支持的人,则反驳道:
“不是已经有专家出来辟谣,说鸡汤脂肪高嘌呤高,营养价值很低,还不如吃肉,怎么突然就能治疗感冒了?”
更是有人直接将鸡汤定义为“安慰剂”食物,本身没有实际效果,但对身体有积极的作用。
那从科学角度出发,“鸡汤治疗感冒”,是谣言,还是真的?背后又是什么原理?
鸡汤的起起落落
说起鸡汤,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但凡有什么事,或者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都会以一只鸡的死亡为终结。
鸡汤,一直都被老一辈视为补身体最上乘的食物(我妈妈现在也舍不得丢掉剩的鸡汤)。
秋收了,杀只鸡,给下地干活的人“补力气”。孩子进入青春期,也会杀只鸡补一下。当时,普遍认为,鸡汤的营养价值比肉要高。
小时候,那种浓黄的发亮的鸡汤,我也没少喝。虽然不喜欢这种油腻腻的口感,但在大人的压力下,鸡汤拌饭,硬着头皮也要吃完。
在那个时期,鸡汤就像一门玄学,似乎身体上的头疼脑热,都可以用一碗鸡汤来解决。
这样的执念,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存在。
中国是最早喝鸡汤的,据记载,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国外,把鸡汤作为一种疗法,可追溯到公元60年左右,一位罗马皇室医生在他的书籍中提到了鸡汤疗法。
随着人类的发展,鸡汤文化更是遍布全世界,美国、法国、德国、哥伦比亚等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鸡汤煮法。
在我们家(浙江),上好的土鸡绝对是不加水隔水清蒸的,认为这样蒸出来的鸡汤浓稠有营养,加点盐就很美味了。
但是,国外的做法不一样,像美国就会在鸡汤里加水加面条,还会加很多洋葱土豆,菲律宾还会加一些稀奶油到鸡汤里。
做法多样,但对于鸡汤的疗效,都是认可的,当时,全球普遍认为,鸡汤是治疗普通感冒和相关疾病的民间妙方。
直到前几年,科普文章越来越流行,鸡汤不好的一面,也被扒出来了。
有研究表明,每100g的鸡肉和鸡汤,营养成分含量相差很大:鸡肉的蛋白质含量是鸡汤的20倍,钙含量是鸡汤的4.5倍。
由此推断,老话说的,鸡汤有营养是不准确的,要补蛋白质,还是得吃肉。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多喝汤还对身体有坏处,汤里有很多脂肪和嘌呤,高血压和痛风的患者,还得少喝。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人说鸡汤对感冒有好处?
鸡汤玄学有科学依据吗?
这其实是两个概念,鸡汤本身的营养价值确实没有鸡肉高,也不能治愈疾病,但对感冒的症状,是有缓解作用的,而且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直以来,鸡汤有“犹太青霉素”的称号,早在12 世纪,犹太医生摩西·迈蒙尼德就会向人们推荐鸡汤,来治疗呼吸道相关的疾病。
当时,科学家就认为鸡汤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专家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体外研究了鸡汤对炎症的影响。
结果发现,鸡汤中的一些物质是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迁移。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抑制它的活性,就能有效减轻炎症,而鸡汤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炎症。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相比于喝白开水,喝鸡汤有助于分解鼻子里的粘液。
其次,鸡汤还是有营养的,流质食物更适合病人。
虽然汤没有肉有营养,但汤里含有一些可溶性的维生素、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病人来说,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作为一种暖和的汤,鸡汤喝下去后,会刺激体弱之人的肠胃。
很多人表示,本来胃口不佳不想吃东西,喝了鸡汤,反而激发了食欲。毕竟纯粹从味道出发,鸡汤比鸡肉美味多了,而且热热的汤本身对鼻塞有缓解作用。
当然,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那就是安慰剂效应,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鸡汤有疗效的主要原因。
想象一下,如果你小时候经常喝妈妈煮的鸡汤,长大了,感冒时若能喝上小时候一样味道的鸡汤,是不是瞬间觉得心情好很多。心情好了,自然也好得快一些。
而且,有鸡汤喝,说明病人是有人照顾的。被照顾带来的情感舒适感,可以说比那些“心灵鸡汤”更有效。
最后
总的来说,在喝鸡汤上,全世界的人态度几乎都是一样的,认为为家人生病时准备一碗鸡汤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鸡汤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它只是对身体有帮助。
本身作为食材,就能为人体提供战胜疾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具备一些抗炎的作用,仅此而已。
中国药膳文化博大精深,鸡汤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道菜。
除了鸡汤,我们还有很多好吃的药膳来补身体,但对于食物研究不多的外国人来说,鸡汤可能是他们可选择的唯一会做的食物了。
原标题:《有事没事喝点鸡汤,鸡汤对人体有好处,到底是科学还是玄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