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请查收这份大自然观察手册
原创 欧阳婷 读库
按:“大自然观察手册”是我们新鲜上架的系列绘本,包括《自然图鉴》《四季年鉴》《树木和森林的世界》。其中,《自然图鉴》《四季年鉴》是已出版的《大自然》系列的延伸,《树木和森林的世界》则集中展现树木生长、不同生物带的森林及生活其中的动植物,可看作一本树木小史。
本文作者即是这套书的专家审校欧阳婷,如她所言,在当下这个出行不便的时期,“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处在对山脉、河流、湖泊、海岸的渴慕之中。打开这样的书,可以让我们暂缓低落和压抑的心情。它拓展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神奇”。无论身在何处,愿你都可以亲近自然。
▼
最初读到热内·梅特莱尔的书,是2015年读库出版的《大自然》系列自然绘本。这套大开本虽然文字简洁,内容却非常丰富,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才看完,目光流连在那些画得细腻又逼真的山川河流、草木鸟兽的诸多细节之间,赞叹作者用画笔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五彩斑斓、仿若实境的大自然。
后来我时常会把这套“大书”拿出来翻看,跨页的大图能展示出一个局部环境里的所有元素。在这样一个大自然的切片里,每个物种都突显出来,我看到了它们所在的生态环境、它们的生存状态,很有视觉冲击力。
《大自然·一年》用固定视角,围绕着田野中央一棵大栎树,展现从春到冬十二个月里,大自然默默地发生着枯荣变迁,季节交替。农场周围出现的花草、鸟、小动物月月都有不同,可以感知到正是太阳位移和日照强度的变化,塑造了大自然的节序。
《大自然·一年》由季节变化讲起,展现大自然的一岁一枯荣。
《大自然·一天》里的物种更丰富一些,描绘了晨昏晴雨,农场外的一片田野里,植物、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的生活,并且有了生死、捕食、食物链。
《大自然·一天》由昼夜更替讲起,延时摄影般记录时间的流动。
《大自然·一条河》讲的是水的旅程,从山间的源头,一路到小溪、浅水河滩、河流、水塘、沼泽、湖泊、城市、河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口,直至抵达海洋,生活在不同水域的水生植物、动物、水鸟,都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习性和食性。
《大自然·一条河》由水循环讲起,展现水从源头到大海的旅程。
这套书,就像是一幅长卷,而在画面之外,那些没有表达、看不见的地方,又能留有想象的空间。尤其是《大自然·一年》里,总是处于画面中心的那棵笔挺的栎树,随着季节变化形态,萌生新芽、绿叶繁茂、满树金黄、寒枝静寂,让我感到像在真实的自然里凝视一棵树一般,与它有种情感的联结。
我盯着盯着,忽然想到了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也同样是站在一个固定位置, 用近乎于宗教式的目光,凝视过北京昌平的一小片田野和田野尽头的树,并且拍摄和记录着节气。虽然两者的风格和媒介完全不同,一个是色彩明艳又不失准确的绘画,一个是用高度凝练、如诗般的语言书写,然而他们的心思是相同的。
看完这套 《大自然》之后,我很喜欢热内·梅特莱尔,又找了他的另一本书《树木和森林的世界》来看,内容同样是与自然相关,画风也是延续的,个人风格非常明显,从此便记住了他。
阅览大自然的真实变迁
巧合的是,去年年初,读库的编辑吴肸找到了我,想请我为一本科普书做审校,没想到正是《树木和森林的世界》。版权到期后,读库准备为它出一个新版,也找了译者重新翻译。我只是一个博物爱好者、自然写作者,还没有做过审校,很感谢编辑对我的信任。我之所以敢接下这个工作,也是因为这本书是比较基础的科普书,难度不算大,页码也不太多,感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
《树木和森林的世界》是一本讲树的书,可以视之为树木小史,介绍了树的构造、生长机制,不同生物带的一些树及其特性,以及在各种森林生态里动植物共存的关系。离我第一次看热内·梅特莱尔的书已经过去了几年,这期间我在植物学和鸟类学方面多积累了一些知识,对他画笔下的许多物种也都熟悉起来。我尤其偏爱大树,再看这本书里关于树的知识点,感到很亲切。
《树木和森林的世界》内页。
审校工作跟我自己平常阅读博物类书籍的过程,其实也差不多。进入博物的海洋之后,相关的中译版书籍,阅读多了会发现,涉及到物种的中文名称,或者生物学知识的表述,有时会存在些问题。遇到提及的物种没有附拉丁名或英文名,中译名又很奇怪的情况时,我会想办法找到英文原版,再查证一番。我平常学习、辨识植物和鸟类,也会花很多时间多方查阅资料来比对、确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审校”于我而言,是贯穿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里的。
顺利完成后,编辑吴肸又问我,手上还有作者的第二本书《四季年鉴》,讲的是大自然的四季,愿不愿意再接着做?这之后又是一套《自然图鉴》。原来,这次是要将热内·梅特莱尔的几本书集中在一起出版。
热内·梅特莱尔的这三本书即是一份绝佳的大自然观察手册。
《四季年鉴》跟《大自然·一年》很相像,也是讲一年十二个月的季节变化,但形式稍有不同,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不但物种多了,也写到许多细碎有趣的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内容。
比如,四季循环和太阳光照之间的关系,雪花和霜的区别,鸟兽怎样过冬,怎样在雪地上辨识它们的足迹,鸟类如何做巢,如何置放人工鸟巢,春天树的新芽和花朵的结构是怎样的,林下新开的小野花有哪些,不同的树叶有什么差别,谷物的种类,云彩的辨识……
谷物的种类,云彩的辨识。选自《四季年鉴》
还有时令食物,用野草莓和覆盆子做果酱;原来恼人的荨麻在很嫩的时候,可以摘它的芽或嫩叶加上奶油、大蒜、土豆做汤;如何播种和扦插,秋天怎样压制植物标本,怎样拓印树皮的纹样等等。一本小书里,既有法兰西乡村的物候,也有生活和风物。
拓印树皮的纹路,亲手制作鸟巢。选自《四季年鉴》
树上掉落的树叶可以用来制作漂亮的标本。选自《四季年鉴》
《自然图鉴》的原版其实是一套四本,《探索大山》《探索池塘》《探索河流》《探索入海口》,现在合成一本来出,它对应的是《大自然·一条河》里的内容,当然,也更加丰富和详尽。这几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植被和动物,涉及的物种很多,不仅植物、鸟,动物种类也增加了,还出现了鱼类、贝类、 昆虫等。
池塘里的动植物。选自《自然图鉴》
在我看来,这套书给人的最直观感受,就是会有一种对“生境”的认知,了解什么样的动植物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每种环境都有其独特的物种分布,进一步说,是海拔、温度、气候和地理决定了动物、植物的分布。热内·梅特莱尔详细地描写了这些物种的习性,也纳入了许多地理、地质小知识,比如河流的水自哪里来、岩石的种类、潮汐的规律、沼泽是怎样形成的、海边的滩涂为什么很重要等等,可以说是一套更加广义的博物手册。
由于出版过程比较漫长,我在断断续续持续一年多的审校过程中,把每本书都看了三遍,不单单是核对物种名,全书都要细致地通读,留意植物学、鸟类学、地质学等学科术语,有时也会从专业书里查证。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热内·梅特莱尔博物学知识的丰富。在这一系列关于自然的作品中,他绘制了大量的图片并撰写文字,可想而知在创作时所投注的心血和时间,所需要的耐心、细心和恒心。
这几本书连在一起看,就像是在细品一幅大自然的长卷,好似自己也走在自然中,心里感到幸福。我想,他一定是个深爱自然之人。
还原大自然的形状和色彩
热内·梅特莱尔出生于1942年,他的祖父是一位纹章学家。他从小就接触到了画笔和色彩。年轻时,他在一所应用艺术学校学习,并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搬到巴黎,先后在一家百货公司和多家广告公司担任艺术总监,之后,又在一家大型设计公司的图形工作室担任主管。1971年,热内·梅特莱尔在伦敦住了很长时间,在那里,他决定全心投入插画创作。他觉得在广告行业,图像的寿命很短,而一本书可以永远保留下来。很快,他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开始与法国的儿童图书出版商Gallimard Jeunesse长期合作。
左为热内·梅特莱尔,右为《树木和森林的世界》原版封面。图片来源于出版商Gallimard Jeunesse官网
他一直喜欢与自然有关的一切:动物、植物、风景,这也导致他选择画动物和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绘画技术越来越娴熟,插画也越来越细腻。他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喜欢感受颜色在纸上滑行,感受颜色之间的协调性。
他说:“我的工作是相当细致的,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制作一幅插图……有时我甚至觉得花的时间太长了,但我每天都在进步,这是无止境的。驱使我的,是创作的乐趣和传递我的激情。 ”
热内·梅特莱尔的其他作品封面。图片来源于出版商Gallimard Jeunesse官网
我在初读热内·梅特莱尔时,就觉得如果把他的作品归类为儿童绘本,显然是有些局限和低估的。书中的绘图细节相当逼真,我在辨识物种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即使不去查找法文名所对应的拉丁学名,单看图片便能确认。
每每在心里慨叹,他画得实在太准确、细致,几乎达到了科学绘画的标准,比如那些特征比较明显的欧洲常见物种,大山雀、欧亚鸲、红额金翅雀、苍头燕雀、驴蹄草、雪滴花、蓝蓟、黄花九轮草等等。因为画得栩栩如生,所以识认起来就比较有把握。
这种细腻准确,其实还体现在更细微的地方。让我再来举几个例子。
红喉潜鸟。左图选自《自然图鉴》,右图源于维基百科
我很喜欢水鸟,尤其是涉禽和远洋海鸟。当我看到他画的红喉潜鸟时,便停留在画面上看了好一会儿。红喉潜鸟的拉丁学名是Gavia stellata,我出于好奇,查了查种加词“stellata”的英文释义,“With spreading star-like rays, starry”,描述的应该是红喉潜鸟背部洒了银屑般的星星点点吧。再看热内·梅特莱尔所画的,真的就如同在赤褐色的天空上星光熠熠闪耀。他还画出了夏天的繁殖羽和冬羽两种不同的状态——夏天繁殖期时,它的前颈会出现橙褐色斑块,头颈部也变为淡灰色,到了冬天,头颈和胸腹部的羽毛则变为白色,背上的细碎斑点也更为明显。
圆叶茅膏菜。选自《自然图鉴》
书里还有一种生长在泥炭沼里的植物“drosaire”,看热内·梅特莱尔画的图片,很像是圆叶茅膏菜,因为那标志性的带着长柄的一圈扁圆形基生叶,叶缘周围有像触须一样的腺毛,腺毛末端会分泌黏液,当有昆虫被粘住之后,这些触须便会活动起来,把昆虫移到叶心。不过,根据 “drosaire” 我始终查不到对应的拉丁名,不知道是不是写错了,茅膏菜属的法文为Droséra,拉丁名是Drosera。后来编辑通过版权代理方发给热内·梅特莱尔的询问邮件得到了回复,果然是圆叶茅膏菜,拉丁名为Drosera rotundifolia。
树种胚芽。选自《四季年鉴》
还有一处很有意思的地方,也可以窥见他的细腻。这一处图片画的是椴树叶,标示图说“Tilleul”,对应拉丁名是椴属Tilia。图中有三片小叶,最上面的那片有些椴树叶的特征,叶缘有锯齿,而下面两片小叶则深裂得像两个小手掌。这也令我感到有些迷惑。后来看到热内·梅特莱尔在回复邮件里说,他画的是Tilia cordata,心叶椴,那两片手掌般的小叶子是幼苗发芽时期的子叶。确实,在这一页里他并排画的另外几种树的叶子,展现的也都是幼苗破土时的根系、子叶和真叶。欧洲鹅耳枥、欧梣、山毛榉的子叶和真叶完全不一样。
这对我是一个很有益的启发。我一直在持续观察树,原来还能够如此拓展思路,去看种子萌发长出的子叶和真叶形态的差别。
所以,看得出来,热内·梅特莱尔的绘画是非常严格地遵从植物学原理,没有一丝演绎成分的。这几本书的科普分量自然也非常高,处处都能看出他的用心,精美可爱的插图和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之间,并不矛盾。
他也认为,虽然自己的作品主要面向青少年,但他首先是个科学家,然后才是插画家。他总是先学习相关知识,再用简单的方式向读者讲述。大自然是免费的舞台,也是绝妙的作品,但需要有耐心,需要懂得欣赏它的技巧。而他的书对小朋友来说,是学习和观察自然的第一步,保持好奇心,用好奇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才永远是最重要的。
自然万物共生共存
在一次访谈中,面对“一个尚未实现的梦想”这个问题时,热内·梅特莱尔说,他真的非常喜欢画风景,想有更多时间投入其中。翻看这几本书,便能时常看到占满整页的风景画面,我们好像可以感受到流动的溪水在阳光下发出哗啦声响,湿地边的芦苇和柳树也在夏日的风中摆动,金雕在高空中飞翔,发出一声嘶鸣,鸻鹬们在滩涂上觅食,则是一片啁啾之音……
他先让我们看到一个视野中的整体环境,然后再在后页细细描摹生活于其间的种种生物。这样的设计,也强调了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物种都有各自的生态位,有它们适宜的生境。
这三本书给我的整体印象,便是大自然里有彼此互相关联的共生关系,从中可看到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比如,溪流就像食物供给站,池塘和沼泽是野生动物的生存圣地,几乎包括了所有动物门类, 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场所;芦苇可以让小动物藏身,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河流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城市的烙印,流经城市的河道是人类和动物共享的……我一次次地进入热内·梅特莱尔的内心世界,看他的目光停留在哪些植物、动物上,看他对自然的关注和理解。像我喜欢的那些从事文字写作的博物学家一样,他用细腻的绘画,画出万物之间的关联。
他也在教我们如何去观察自然。他像一个向导,带领着我们学会如何解读大自然,怎样拥有一种观察能力。当我们走在田野中、树林里、河岸边,该怎么去看,如果懂得看,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这就是一种“观看之道”。在那些简单的语言中,他讲了许多植物、动物、鸟类的习性,他画出了一个好像是充满美好和温情的自然世界,野性,又生机勃勃。他先让我们感到美,只有能够感受到美,才会意识到应该去珍惜这样的美,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他只展现大自然和谐美好的一面吗?也不尽然。他同样提到了我们今天的环境问题,比如水体富养化、垃圾、化学污染。水中营养成分过多,比如像洗涤剂和粪便中的磷酸酯会令悬浮藻类迅速繁殖,而这些藻类会使水体变浑浊,阳光无法穿透水体,氧气变得稀薄,将导致水中许多动植物窒息死亡。
《自然图鉴》中提到的环境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很少会考虑那些倒进水槽、洗脸池或马桶中的东西,是不是给污水处理带来压力,有没有可能危害环境。潮汐时常将藻类、空贝壳、蟹壳、树枝等各种物体带上海滩,而其中也有一些垃圾:塑料瓶和各式包装袋。
事实上,大海依然经常被当作垃圾场。农业中使用的氮肥和畜牧业产生的排泄物最终都会流入大海,导致藻类过度生长,污染海水。化学品污染水域、石油泄漏,这样的情景虽然不太多见,但化学污染会影响整条食物链,对大自然的危害是毁灭性的。
前面提到的红喉潜鸟是在北极苔原带的湖泊中繁殖。在秋天漫长的迁徙路途中以及冬天,它们会栖息在沿海海域,因此极易受到沿海石油泄漏的威胁,尤其是在热点开发地区,“它们对沿海的风力发电厂有着高度的敏感性”。我曾在鸟类网站上看到一个来自青岛的帖子,说“年年冬季常见黑喉潜鸟,今年总算来了红喉潜鸟,不过,身上还是有油污”。“还是”这个词,令人心情沉重。
热内·梅特莱尔的书并不仅仅面向孩子,再大一些的青少年甚至我们成年人,都可以从中获益许多。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深受疫情影响的时期,出行越来越难,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处在对山脉、河流、湖泊、海岸的渴慕之中。打开这样的书,可以让我们暂缓低落和压抑的心情。它拓展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神奇——能包容如此多的物种,而人类,只是其中一员,和万事万物共存于这个星球。当我们受到自然的抚慰时,也理应回馈它以爱惜和保护。
原标题:《请查收这份大自然观察手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