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公开调查甘阳事件

2016-01-11 21:02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甘阳被青年教师李思涯当众打耳光已有5天,事件起因仍未公布。

甘阳作为知名学者、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在中国大陆学界的身份和地位,决定该事件所引起的关注远超一般流氓斗殴。各种原因的推测和真真假假的后续传闻,持续引起学界关注。

中山大学官方表示,“学校一定会秉公按程序处理,打人者将会依法依规得到处理。”另有媒体报道称,目前,中山大学已就李思涯殴打甘阳及相关职称评定争议一事启动调查程序,将于近期公布处理结果。

公开报道传递出确定无疑的信息:李思涯将会为这次打人付出代价,而打人的起因,很可能与“职称评定争议”有关。

从目前有限的信息看,这次殴打甘阳,除了直接出手者李思涯,还有另一名散发材料的教师,以及一名进行现场拍摄的人员。这个细节说明打人并非临时起意,一时义愤,而是“蓄谋已久”,也就是说,李思涯与甘阳之间不是一对一的仇恨,而是甘阳至少“得罪”了两个以上的(青年)学者。

如果把官方从“职称评定争议”入手进行调查相联系,那么很显然,这次冲突的起因,完全可能是李思涯等(青年)学者评称遇到死结。

李思涯等(青年)学者显然认为,甘阳要为这个死结承担责任。不过在没有更为权威的第三方调查公布之前,不管是李思涯一方还是甘阳一方的任何解释都没有公信力,循着任何单方面的看法想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都是徒劳的。

高校青年教师本身普遍收入不高。2014年7月,《中国青年报》援引一份样本量达13万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5.9%。另今年7月,《中国青年报》援引一份样本量达13万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占到总人数的85.9%。另一份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显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收入不高而高校青年教师还愿意坚守,除了职业声望较高,还因为它的上升空间比较明确。经过努力可以评上副教授、教授,不仅意味着职业声望的进一步提高,经济待遇也会有很大改善。

但在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评职称并不容易。抛开网上传闻不谈,在其官方网页上,列出了包括打人事件的甘阳和李思涯等17名专职教师的基本信息,截至去年9月20日,拥有讲师职称者多达12名,其中与李思涯同一年评为讲师的多达6名。而据报道,中山大学也开始实行职称评定“非升即走”的办法,即讲师9年内没有评上副教授就要走人。知情者透露,中大曾有一年因这条硬规定,“走”了一两百人。中大职称竞争激烈,博雅学院高级职称“僧多粥少”,竞争可能更为激烈,相关(青年)学者压力可想而知。

既然实行“非升即走”以促进高校人才流动,那么与之高度相关的职称评定就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

而甘阳被打恰恰与职称评定高度相关。到底是甘阳和李思涯之间的个人恩怨,还是博雅学院职称评定欠缺公正?抑或是中山大学“非升即走”的改革存在问题,乃至于是从国外移植进来的“非升即走”在中国水土不服?要回答这些疑问,都有赖于甘阳被打事件的公开调查。如果为了“遮丑”而大事化小,则不仅失去一次重要的教改机会,而且难保类似打架斗殴事件不会再次发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