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交大附中女生获剑桥考试四项最高分:爱“偷懒”从不刷题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5-10-21 16:21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右)与剑桥卓越学子代表钦佩(左)

钦佩,这是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她是上海交通大学附中IB国际部的女生,一年前,她选择了剑桥国际IGCSE和AS课程,修读英语、中文、数学、综合科学和高级数学五门课程。

在2015年6月的剑桥国际资格证书课程考试中,钦佩获得了一项中国顶尖奖和三项世界顶尖奖。2015年10月19日,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亲自向她颁发了证书。

隶属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是全球唯一由顶尖大学所独立创办的国际资格证书颁发机构,其开发的课程中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被称为“英国高考”的A Level课程。

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沙利文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剑桥国际考试委员会为各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课程,这些课程组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剑桥课程体系,能和中国的教育体系衔接,学生可以在任何阶段开始学习剑桥课程。

钦佩此次囊括了四项最高分,分别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Counted-In Oral) - IGCSE中国顶尖奖、Combined Science - IGCSE世界顶尖奖、First Language Chinese - IGCSE世界顶尖奖、Mathematics - International AS 世界顶尖奖。

钦佩不愿意别人称她为“学霸”,她说她不爱刷题,自己的成功秘诀是“偷懒”。

钦佩

【对话】

澎湃新闻:为什么在初高中阶段选择了剑桥国际IGCSE和AS课程呢?

钦佩:我的爸爸是英语老师,平时会和我分享相关的信息,让我对国际教育有了初步了解。

选择剑桥国际课程的决定是我自己做的。国际教育注重实际的学习经验,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我认为知识的学习是贯穿一生的,在工作依然会进行,如果一开始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可能会事倍功半。而且我本身不喜欢刷题和应试,所以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国际教育。

澎湃新闻:你享受被其他同学和家长称为“学霸”或是“天才”的感觉么?

钦佩:在整个求学生涯中,有一个问题我常常会被问到——“你为什么可以做到优秀?”时至今日我仍然无法给出答案。

这一半是因为总结自己的过去就如同山中寻雾,整个过程并不似想象中那么容易;另一半则是因为我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特别出众的地方。

我的班级里有一位热爱文学的女生,她去年和我一个寝室,每晚熄灯后她仍会打开电脑,校对、翻译一部有关《歌剧魅影》的小说。

另一个例子是我12岁的堂妹,这个秋天她刚上六年级,她与任何一个顽皮的孩子无异,却对动植物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得闲就喜欢往公园里跑,观察各种小东西的生长和变化,她在生物方面说不定比我懂得都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谈及所谓“智商”、“天赋”,大多数人之间的差距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是表现出的兴趣点不同罢了。所以我不是学霸也不是学神。

澎湃新闻: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钦佩:大概是“偷懒”这件事情了。

“偷懒”的第一个方法是“追根溯源”。我背诵的能力不好,当历史学到货币的出现时,我并不是一步步记下它的发展历史,而是在脑中建立一个小型社区,想象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起他们会怎样发展。

物物交换需要每次都带着沉重的货物,十分不便,所以双方会交换信物;当涉及到多人时,就需要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的信物,这也就是货币的雏形了;当人的贸易圈扩大,圈与圈之间的信物若是不统一就很难做生意,所以在中国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当单纯的记诵变得困难时,抓住事物的本源,然后掌握发展的规律,接下来的步骤都应当可以推导。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历史学习上,更可以用于所有科学、数学,甚至人文学科。使我减轻了很大一部分的记忆负担,也算是满足了我“偷懒”的哲学。

偷懒的第二个方法是“适应”。

剑桥课程和国内课程的教育观念十分不同,最明显的分歧之一就是预习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会怪罪孩子“没有预习的习惯”,我倒是觉得孩子们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在中国的教育方式下预习的重要性本身就并不大。所有的内容老师上课都会讲到,也都会一遍遍练习巩固,如果预习了效率未必很高。

但国际课程情况却不同。学生需要更大的主动性去课前自学,在上课过程中完成巩固、提高和释疑的过程,课后再去提前接触下一项内容。

学年刚开始时,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和课程进展,我发现依照原先的方法学习开始有些劳累。于是为了“偷懒”,我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轻松地完成了接下来的学业。

第三种“偷懒”方法是“提问”。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马上询问身边人,不仅可以省去自己查询的麻烦,在这个人是此领域的专家的情况下,更能免除自己查询时的误解、疏漏。

在学习中,老师恰好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在课上遇到问题就问,有不理解立刻提出,确保上课效率要远好过懵懵懂懂混过一堂课。

第四个“偷懒”方法是“绝不刷题”。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小到大没有刷过更多的题目。在考试前的大多数时间,我不是在放松心情就是翻阅笔记或浏览课本。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题目必然是从知识本身出发的,试图刷题来掌握知识无异于刻舟求剑,不如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或建立不同知识间的连接,从根源上提高认识。这样成绩的提升也就顺理成章了。

澎湃新闻:除了“偷懒”,还有什么方法?

钦佩:我觉得语言,作为学习任何其他知识的主要媒介,也十分重要。

没有好的语言基础,不仅无法进一步获取知识,更无法表达自己。对于以第二语言学习剑桥国际课程的我们来说,这样的障碍在学习中很致命。

语言的不同也包括了思考方式的不同。

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地尤为明显。剑桥课本中对于一个特定问题的解法常常和我们所熟悉的解法大相径庭。这对我而言几乎是一个惊喜。国际课程的学习给了我一个探索新路线的机会,更给了我以某一门学科作为出发点去接触属于另一个文化的思考方式的可能。

澎湃新闻:这些选修课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科目呢?

钦佩:我一共有五门选修课:英语、中文、数学、综合科学和高级数学,最感兴趣的是综合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里的物理。

物理老师是个很幽默的人,平均每两堂课都会穿插一节实验。有时只要求记忆的理论和公式,老师也会让我们做一遍实验来亲自验证,因为理论一般是在理想环境下得出的,很多条件没有被考虑到。比如在降落伞下落的实验中,发现实际和理论的差别很大,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包括风、地理位置、空气阻力等。这是我在选修课程中较大的收获。

澎湃新闻:你觉得国际视野如何培养?

钦佩:外教的影响最直接,他们会在课上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例子,而这些例子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对外国文化有较直接了解。剑桥中心也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即将到来的万圣节变装日。

我觉得拥有国际视野,是在寻找并接受不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就拿数学学习来说,中国的解题思路和国外的不同,你必须学着理解和接受,试着使用对比不同的方法,然后有了包容并济的体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