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代表团夺奥运首金!杨倩10米气步枪摘金,她来自清华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实习生 金叶
2021-07-24 10:15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杨倩,好样的!

24日上午,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以251.8环拿下金牌!

这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在东京的首金,也是东京奥运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中国射击队10届奥运7夺中国首金。

在比赛中,俄罗斯选手加拉什娜获得银牌,瑞士选手克里斯汀获得铜牌。其中,加拉什娜最后一环只打了8.9环。

杨倩举枪庆祝。

“00后”的心理暗示

2000年出生的杨倩是宁波鄞州人,2011年小学4年级时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师从国家级教练虞利华。

虽然本届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进行,但杨倩在备战过程中的状态不错。

2020年9月22日,全国射击冠军赛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比赛,杨倩与队友在决赛中表现突出,最终以17比11大比分领先获得该项目冠军。

次日,杨倩在女子10米气步枪资格赛中打出了631环的好成绩。决赛中,杨倩渐入佳境,以253.3环的极高环值摘得金牌,打破了该项目252.8环的全国决赛纪录,并超世界决赛记录0.4环,创历史新高。

“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国家队进行封闭式训练,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整个过程中虽然有些小问题,但都能及时解决。”作为一名“00后”小将,杨倩连续4站选拔赛全部夺冠,最终毫无悬念地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

小将杨倩。

杨倩参加的10米气步枪一直是这几届奥运会诞生首金的项目,虽然是一位“00后”运动员,杨倩过往的话语却透露出老到:

“要关注过程,而不是刻意追求结果。主要是你能不能想通——想开,这一念之间的事说上去似乎很轻松,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杨倩说,刚开始接触射击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难以克服心理障碍,连续多场比赛都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这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阴影,直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自己才慢慢找到了感觉。

夺冠瞬间。视频编辑:澎湃新闻记者 史训峰(00:10)
“我不再刻意追求比赛的结果,每次举起枪我都关注我的动作做得是否到位,努力去全身心投入比赛当中,慢慢就找到了状态。”

杨倩也不止一次提到,“自信真的很重要,每次比赛的时候都不要去想自己以往的成功或失败,因为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杨倩还分享了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一个小技巧——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真的能很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状态,我在比赛时每打完一枪就告诉自己——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

从清华到奥运赛场

除了射击运动员,杨倩身上另外一个标贴也很惹人关注——清华大学学生。

2016年的2月份,杨倩通过了清华大学的体育冬测和后备人才选拔,来到了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班,开始了跟着清华大学射击队训练的时光。

随后在2017年,杨倩参加高考,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2019年夏天,杨倩还以清华大学学生运动员身份参加了二青会,当时她夺取了1金1银1铜。

不管是射击国家队还是清华大学,两者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水平,杨倩想要兼顾,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2019年,杨倩入选国家队,想要回学校上课只能和国家队请假,加之作为文科生的她刚刚入学就遇到了“微积分”这个难题,一度让赛场上无比自信的她感到迷惑和挫败。

好在大一期末考试,杨倩顺利通过了全部科目,这也让赛场上的“常胜姑娘”长舒了一口气。

杨倩自己戴上金牌。

说起大学生活,杨倩坦言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毕竟以前在体校几乎将全部时间、精力都用在训练上。大学则开阔了视野,对射击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将来无论是继续走专业射击道路还是尝试其他领域,大学的学习生活都会是最好的助力。”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主页中还有杨倩自己的个人介绍——她重点提到了高三下学期面临升学和训练的双重压力。“看着周围别的项目的同学都可以全身心投入高考,而我还要兼顾日常的射击训练,其实心理压力和落差还是很大的。”

这难熬的半年里,杨倩奋战高考的同时还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射击冬测,难免会出现焦躁情绪,和父母交流也屡屡出现争执。

提起那段时间,杨倩一直很感激师兄师姐的帮助——射击队的师兄师姐经常和她分享他们当年是怎么一路坚持下来的,积极开导杨倩。

杨倩也说:“师兄师姐们给了我很大支持和帮助,我也很希望自己将来能像他们一样,在清华不仅自己能获得成长,更希望能多多帮助学弟学妹们,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