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 +1
    398

央行再降准意义何在:释放出强烈的稳定市场信号

简容
2018-10-07 14:12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10月7日午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而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期间,海外金融市场却剧烈波动,央行在此时宣布降准,其政策意义何在呢?

1.国庆期间,海外市场各国股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香港恒生指数更是创出8个月来的最大单周跌幅,上周三港股沽空比率一度高达18%,是29个月来的新高。虽然由于假期因素,境内市场暂时躲过了海外市场调整外溢性影响,但节后开市能否稳住,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央行此时降准,释放出强烈的稳定市场信号。当然,市场是否买账,还要等到明天开市再看。

2.具体到本次降准安排,第二次采取“降准+置换”的操作,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有两个好处,其一释放长期稳定资金,诱发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实体力度;其二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进而在银行利差得到保护的前提下,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3.从商业银行的层面而言,8月份金融数据出来,时隔14年后,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再次突破75%(8月份为75.3%),反映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潜在隐忧,降准有助于缓解此忧(虽然不能根治)。

4.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而言,“降准+置换”并不会带来货币投放的增加,央行也不会因此扩表,这一点更多是处于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的考虑。但参照上次央行“降准+置换”之后,还是快速依靠MLF进行了货币投放,这次是否也有类似安排,尚待观察,但预计大概率是和上次操作手法一样。

5.国庆期间,包括鲍威尔在内的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的鹰派言论,同时从10月份开始,美联储的缩表速度已升至每月500亿美元,节日期间10年美债收益率已经突破3.2%,因此不出意外的话,中美利差将出现倒挂。但由此也带来了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的潜在压力。如何化解,或者如何控制这个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冲击,对于央行是个大问题。

以上五点就是笔者对本次央行降准的事后观察和解释。但政策是否能够如愿,我不敢下定论。因为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政策快速正常化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均面临在“宽松保持经济增长”与“紧缩维护市场稳定”之间做好权衡,两者给政策部门的压力均十分巨大。

    责任编辑:刘秀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398
    收藏
    我要举报
    评论(12)
    发表
    热评论
    如果能实现全民在职人员都缴纳住房公积金,那房地产还会难吗?
    2024-04-29 ∙ 辽宁
    回复
    举报
      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展中引导好方向,避免出现更大的区域差距和不平衡。
      2024-04-28 ∙ 重庆
      回复
      举报
        房地产行业还有发展空间
        2024-04-28 ∙ 黑龙江
        回复
        举报
          新评论
          如果能实现全民在职人员都缴纳住房公积金,那房地产还会难吗?
          2024-04-29 ∙ 辽宁
          回复
          举报
            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希望政府能够在发展中引导好方向,避免出现更大的区域差距和不平衡。
            2024-04-28 ∙ 重庆
            回复
            举报
              房地产行业还有发展空间
              2024-04-28 ∙ 黑龙江
              回复
              举报
                加载中
                • 至暗时刻?
                • 东部战区位台海中、南部组织演练
                • 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
                • 国务院任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警务处处长
                • 人形机器人概念震荡走强,大洋电机涨停
                • 太阳系行星中,有一颗星在傍晚被称为长庚星,清晨被称为?
                • 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动量与位置不能同时精确测定的原理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