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怎么啥都和肠道菌群有关?包括糖尿病
原创 蒋卫民 华山医院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低度炎症。近年来,存在于肠道内的微生物,也称肠道菌群,是人体主要的内环境成员,可作为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肠道微生物对营养物质代谢、人体自身发育、免疫及疾病的产生等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和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表型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及其相关代谢产物在血糖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慢性炎症等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
人体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里98%的菌群主要为以下四种细菌门类: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占绝对优势。
与正常情况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到底有啥子不一样呢?研究发现,与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结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有以下结构特点:
1、粪便中的菌种大多来自条件致病菌,比如粪便拟杆菌属、多枝梭菌、共生梭菌、大肠杆菌等,并且富含产硫酸盐的脱硫弧菌属;
2、肠道厚壁菌门比例降低,拟杆菌门、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水平升高;
3、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含量明显减少;
4、罗氏菌属等产丁酸类有益菌大量丢失,而梭菌等有害菌数目增多;
2019年3月,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Cisca Wijmenga 和英国牛津大学的Mark McCarthyl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丁酸,能改善人体的胰岛素响应;而另一种产物丙酸的异常,则会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1]。相关研究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肠道菌群失调竟然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重大关系!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
01
影响机体炎症反应
人体肠道内居住着1000多种细菌,总数目超过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数的10倍,其总重量可达1.2Kg。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动态变化的生态系统,称为肠道微生态。肠道微生态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同时还有抵御致病菌、诱导免疫、保护内环境稳定等作用,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肠道微生态中度失衡,引起肠道菌群的种类组成、丰度以及功能的改变,益生菌减少,有害菌增加,菌群种类减少。这样会引起机体炎症反应水平升高,使体质指数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
02
影响血糖水平
目前已公认,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如何?肠道菌群究竟对肠黏膜细胞做了什么,进而影响到血糖?2019年《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2]。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失调的肠道菌群可通过分泌次级胆汁酸刺激肠壁细胞大量分泌5-羟色胺,进而升高血糖水平,使患者长期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可见,次级胆汁酸分泌增加是肠道菌群对血糖下手的重要第一步。
03肠道菌群通过短链脂肪酸(SCFAs)的变化来影响糖代谢
除胆汁酸途径外,肠道菌群还可能通过SCFAs来影响糖尿病的进展。SCFAs是肠道菌群发酵食物产生多种代谢产物之一,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
2019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导致糖代谢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1],并提出了肠道微生物产生SCFAs的变化是重要机制。其结果表明,粪便中丁酸盐含量越高,预示着胰岛素反应越好;另一方面,粪便中丙酸含量升高则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而这些均与基因有一定关系。
随着肠道菌群的神秘面纱一点一点被揭开,以其为支点,撬动糖尿病治疗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可期。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千万要维护好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平衡,不要忘了适当补充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哦!参考文献:
[1] Cisca Wijmenga et al.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gut microbiom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and metabolic diseases[J]. Nature Genetics, 2019.
[2] Martin AM, et al. The gut microbiome regulates host glucose homeostasis via peripheral serotonin[J].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9; 116(40): 19802-19804.
作者介绍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
博士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导
华山北院感染科 执行主任
简介: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艾滋病学组成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艾滋病学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骨结核组成员;上海市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
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异常、各种发热性疾病、寄生虫疾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