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焦作读本” !焦作市举行“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焦作发布
2020-11-14 12: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1月13日,我市举行“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对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政策进行解读,介绍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五年来,我市围绕“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努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切实增强生态环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祉。

— 践行绿色发展要求 —

勾画绿色生态图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战生

按照国家、省要求,我们已全面启动焦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区域一体化构想、空间统筹、生态修复、文化提升、山水太行、品质提升、交通支撑等规划路径,为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空间规划体系夯实了基础。

从生态功能提升角度,构筑“一廊、五区、多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廊”:黄河生态廊道;“五区”:太行山生态保护区、山前缓冲涵养区、人居安全保障区、农业生态发展区、黄河滩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多带”:沁河、大沙河、蟒河、丹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带;“多点”:马鞍山水库、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涝河入黄口、沁河入黄口、蟒河入黄口。突出抓好黄河生态保护,落实黄河流域总体保护要求,以水为脉,营造相互依存、自然循环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焦作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面积36288.22公顷。

2018年,我市牵头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全市共设置35个子项目,总投资24.16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奖补资金8.74亿元)。目前 35个子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年底有望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 破茧成蝶水润怀川 —

百姓安居增添福祉

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 杨希庆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高规格实施“四水同治”,高标准推进大沙河生态治理,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工建设了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大沙河上游郊野公园生态提升、中原路节点绿化工程等项目,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间形成了长12公里、宽260米的景观水面467公顷,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对市民开放节点公园9个。目前,大沙河已经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连接南北的新纽带、城市转型发展的亮丽名片。

我市的“四水同治”共谋划了八大类64个项目,其中,省涉重大水利工程2个、市重点水利工程10个、县(市)区工程52个。小浪底北岸灌区已于7月19日在孟州市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10.7亿元,我市负责的田间配套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已于5月9日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9.2亿元;市十项重点工程已开工6个,完成投资62.7亿元;52个县(市)区工程已开工46个,完成投资25亿元。

— 全民治污背水一战 —

水碧天蓝成效显著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高健

焦作市从2016年起打响蓝天保卫战。全市上下基本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坚持“科学、精准、精细、规范”治污,以“四大结构”调整和“三散”治理为重点,既强化管控,又加快治本,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项措施的落实,2016年至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中,我市排名从2016年的倒数第3名上升到2019年的第4名。特别是2019年,大气6项因子均同比下降,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2019年至2020年秋冬季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2+26”城市中排名第9位,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前10个月,全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PM10、PM2.5浓度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10.7%、13.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2天。

2017年至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攻坚期间,我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4个省控地表水责任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省定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连续4年实现“双达标”。2020年前9个月,全市4个省控断面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十三五”以来,我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平稳。

— 凝聚精神提升品位—

建设宜居美丽焦作

市南水北调城区办四级调研员 李小双

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建设曾搁置8年之久,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2016年,焦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综合研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果断作出了“举全市之力干成之”的决策部署。2017年,焦作市仅用4个月时间,一举完成了绿化带征迁任务,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2018年4月,绿化带项目全面开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积极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疑难问题。截至目前,“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公园全部开放,形成了一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亮丽风景线,呈现出凝翠叠绿、姹紫嫣红、游人如织的精美画卷。

9月下旬,南水北调纪念馆获批为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目前主体完工,计划明年五一开放,将成为彰显南水北调千秋伟业、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达109.32米的南水北调第一楼年底建成后,将成为与山阳故城相呼应、展现焦作人文历史的新高地。

2020年,绿化带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67公顷,构筑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安全屏障,谱写了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绚丽篇章!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晓琳/文 蒋鑫/图

焦作市“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

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实录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主任 李旭华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焦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这场发布会是焦作市“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我市五年来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战生先生;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杨希庆先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健先生;市南水北调城区办四级调研员李小双先生。请他们就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举措、建设成效进行介绍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杨战生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焦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战生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市政府召开我市“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场,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绍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首先,真诚感谢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也希望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推动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取得更大成果。

五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努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水平,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增强我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市人民奉献更多的生态福祉。

一、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高标一流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国家、省要求,我们已全面启动焦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完成多项重点专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形成了焦作市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初步思路,提出了区域一体化构想、空间统筹、生态修复、文化提升、山水太行、品质提升、交通支撑等规划路径,为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空间规划体系夯实了基础。

二是规划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生态功能提升角度,构筑“一廊、五区、多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廊:黄河生态廊道,五区:太行山生态保护区、山前缓冲涵养区、人居安全保障区、农业生态发展区、黄河滩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多带:沁河、大沙河、蟒河、丹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带,多点:马鞍山水库、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涝河入黄口、沁河入黄口、蟒河入黄口),突出抓好黄河生态保护,落实黄河流域总体保护要求,以水为脉,营造相互依存、自然循环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通过统筹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价值提升和转化,建设生态绿色的国土空间。

三是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焦作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面积36288.22公顷,其中位于北部山区的太行山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1390.4公顷,主要分布于中站区、修武县、博爱县和沁阳市;位于中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75.34公顷,主要分布于中站区、山阳区、博爱县和温县;位于南部黄河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522.48公顷,主要分布于武陟县、温县和孟州市。

四是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标准编制完成《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和《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为下一步开展北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编制完成《大沙河沿线区域城市设计》,为大沙河生态湿地治理工程申请上级奖补资金3.5亿元,撬动PPP资金18.5亿元参与大沙河生态湿地治理工程,保障了大沙河湿地工程的顺利实施;编制完成《南水北调两侧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为南水北调绿化带项目建设申请上级奖补资金1.2亿元,撬动PPP资金7.45亿元参与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保障了南水北调绿化带项目顺利实施。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果丰硕,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我想今天参会的各位对以前的北山还记忆犹新,当时小石料厂、小石灰窑、小高炉遍地皆是,前山千疮百孔,整天狼烟四起,尘土飞扬,污染严重。对比今天的北山,绿植郁郁葱葱,山区宁静祥和,已成为我市及周边人民乐于前往、休闲健身的后花园。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百姓舒适乐居,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一是着力治理整顿。2016年以来,根据市委关于对北山治理的战略部署,我局牵头开展了北山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全市取缔413个非法采矿点和1028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关闭63家到期非煤矿山。全市对破坏生态非法采矿行为立案查处案件近300起,刑拘30人、批捕15人,诫勉谈话91人、党政纪处分64人。

二是健全法制保护。2017年我市颁布实施了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全省首家为一座大山立法,建立了市、县两级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管理机构。加上省人大制定并发布的《河南省云台山保护条例》,使我市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拥有2部地方性生态保护法规的地级市,自此我市在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探索出了新的路径,树立了新的丰碑。

三是精准修复治理。2018年,我市牵头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根据我省 “一山、一渠、两流域”的总体布局,我市从矿山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等3个方面,布置了4大类项目,分别是大沙河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南水北调城区段生态保护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全市共设置35个子项目,总投资24.16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奖补资金8.74亿)。项目实施后将完成治理河道长度26.6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69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积16.8平方公里,新增草地面积411公顷,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面积71.45平方公里,治理矿山54处,恢复新增湿地面积0.99平方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积0.55平方公里。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目前 35个子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17个项目已完工,9个项目进度在80%以上,5个项目进度在50%-80%之间,4个项目进度在50%以下,年底有望完成全部项目建设。

四是创建绿色矿山。目前5家持证露天矿山,正在积极创建绿色矿山,目前均已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谋划建设了东、西部两个绿色环保商砼产业园,东部商砼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西部商砼产业园储量报告已通过省专家评审,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三、把握生态文明主旋律,奏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一是积极谋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库项目。为深入贯彻习近平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要求,积极谋划申报焦作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库项目28个,总资金75.18亿元,拟申请中央资金30.52亿元、省财政资金5.3206亿元,市县配套资金15.3178亿元,引进社会资金24.0139亿元。其中: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工程8个,总投资13.02亿元,占总投资的17.31%;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5个,总投资13.16亿元,占总投资的17.51%;林地系统修复提升工程10个,总投资24.68亿元,占总投资的32.83%;农田综合整治工程4个,总投资23.02亿元,占总投资的30.62%;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1个,总投资1.30亿元,占总投资的1.73%。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并经过专家审查,上报省自然资源厅。

二是扎实推进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下发文件,在全国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我局组织多次培训和召开现场会进行推进,沁阳市紫陵镇13个村、武陟县嘉应观乡8个村两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从全省申报的42家项目中脱颖而出,综合评分名列全省前两名,成功入围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目前项目建设逐步推进。

下一步,我局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发掘我市文化底蕴,加强与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国学文化的结合;进一步加强系统修复整体保护的研究,突出南太行地域特色,逐步筑起中原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为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夯实生态文明基础。

谢谢杨局长。下面请杨希庆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焦作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 杨希庆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水利局对组织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市政府新闻办和参加会议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市水利局牵头负责的有关工作做一简要介绍:

我市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型河道5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型河道14条。虽然横跨两大流域,但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3立方米,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而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丰枯年降水量相差达6倍以上,常常旱涝交替、非涝即旱;区域内的河流多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降雨来势猛、强度大,大部分雨水以洪水的形式白白流失。由于河道缺乏常年径流,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河道断流等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四水同治提出的“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基本原则,聚焦五年来学习先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四水同治”工作中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先后投资131亿元,全面完成了“水资源利用体系、水环境体系、水生态体系、水安全体系、水管理体系、水文化体系”六大体系、85项任务、10个重点示范项目,实现了“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目标。2018年11月,我市成功创建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我市在创建中的“三全做法”被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二是高规格实施四水同治。面对我市水系不通、水量不足、天然径流少、水生态恶化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市着力把外面的水引进来、让内部的水连起来、使受污染的水净起来,统筹生态修复和灾害防治,共谋划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除涝、水系连通、水污染防治等8大类64个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其中,涉及我市的省重大水利工程2个,市四水同治重点工程10个,县(市)区工程52个。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我市四水同治建设成效受到了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省委书记王国生等10余位省部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是高标准推进大沙河生态治理。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工了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大沙河上游郊野公园生态提升、中原路节点绿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游客驿站、观光码头等设施,建成文化书屋5处,体育设施34处,铺设堤顶道路26公里,完成绿化面积300多公顷,种植乔灌木12万棵,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间形成了长12公里、宽260米的景观水面400多公顷,新增绿地面积400公顷,对市民开放节点公园9个,接待外地市考察团50余次,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引起了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2019年以来,我市在大沙河成功举办了中国郑焦国际徒步大会、全国青少年皮划艇静水U系列赛事暨“艇进中原”河南省休闲皮划艇大赛、全国“全民健身日”河南主会场开幕式。今年4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大沙河美景进行了报道;9月27日,大沙河亮相中央电视台“直播黄河”特别节目。目前大沙河已经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连接南北的新纽带,城市转型发展的靓丽名片,大沙河也必将成为焦作人民的“幸福河”。

四是河长制工作持续发力。2017年以来,我市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河长制工作开展。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河长1826人;成立了市、县、乡三级河长制办公室,河长公示牌全部竖立到位,实现了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目标。严格落实河长制党政领导负责制,各级河长积极开展巡河并解决河湖问题;建立了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河长对口协助制度、“河长+检察长”制度、“河长+警长”制度、督查暗访制度等工作制度,有力促进了河长履职。扎实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整治河湖问题2003处,清理违章建筑56万平方米、河道垃圾88万方、河面漂浮物47万平方米、阻水林木14万棵、废弃船舶67艘,我市河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8、2019连续两年我市代表全省顺利通过了水利部考核评估。

五是水资源管理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等方面,加强和规范取水许可、地下水限采、计划用水管理、节水型单位创建等工作,实现了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水功能区达标率等控制目标。我市连续5年在全省水资源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全市累计创建节水型机关、事业单位322个,市级节水型企业13家,节水型居民小区35个,华润电力获得了全省煤电行业能效第一名的好成绩。沁阳市、修武县、武陟县、温县4县(市)获得了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强力推进四水同治项目建设,稳步提升焦作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为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谢谢杨局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本次新闻发布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媒体。提问现在开始。

河南日报

这个问题请问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杨局长,刚才听了您介绍到焦作市正在积极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杨战生

谢谢你的关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作以介绍。

首先,关于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重大意义。

南太行地区是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国家具有典型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其生态环境关系着我国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对优化南太行地区生态空间结构,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保障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我国京津冀地区及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关于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恢复为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高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南太行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二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立足于解决区域重点生态问题,强化顶层规划设计,统筹推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保护修复,突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功能区和重点开发区,合理配置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科学设定资源利用强度,因地制宜管护资源,实现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化。

三是坚持系统修复、建管结合。切实以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引领保护修复,综合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统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区域统筹、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管理水平。

四是坚持科技引领、注重实效。吸引多部门、多领域共同参与,组织建立专家团队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坚持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第三、关于实施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底,南太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生态保护经红线有效执行,重点修复工程全面实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生态扶贫初见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河南经济报

这个问题请问生态环境局的高局长。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五年来,焦作在这方面都开展哪些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成效,请您介绍一下。

高健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的困难也不变”的决心,鼓足干劲,加压奋进,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1.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6-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主要污染因子明显下降,2019年我市综合污染指数6.324,比2015年(8.61)下降26.83%;PM10平均浓度为10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150微克/立方米)下降27.33%;PM2.5为63微克/立方米,相比2015年(87微克/立方米)27.59%,两项颗粒物连续四年实现“双下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3.47%、26%和43.59%。在全省大气攻坚考核中,我市排名从2016年的倒3到2019年的第4名。特别是2019年,大气六项因子均同比下降,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2019-2020年秋冬季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2+26”城市中排名第9位,取得历史性突破。2020年1-10月,全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PM10、PM2.5浓度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10.7%、13.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2天。

2.水环境质量方面。2017-2019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攻坚期间,我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4个省控地表水责任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省定目标要求(蟒河温县汜水滩断面由劣V类上升为IV类,沁河武陟渠首断面由Ⅲ类上升为Ⅱ类,共产主义渠获嘉东碑村断面由劣V类上升为V类,大沙河修武水文站断面保持IV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连续4年实现“双达标”;2个入黄断面均较2015年改善2个水质类别。在全省水攻坚考核中,我市排名从2017年的第10名到2019年的第5名。特别是2019年,4个省控断面提前达到2020年控制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2020年1-9月,全市四个省控断面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3.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18年土壤污染攻坚战开打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大力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加快构建土壤污染监测监管体系,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平稳。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十三五”以来,我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2019年,我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6488吨,相比2015年下降32.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68232吨,相比2015年下降18.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50023吨,相比2015年下降17%;氨氮排放总量为4179吨,相比2015年下降18.1%。2017年至2020年,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焦作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焦作市生态环境局修武分局和武陟分局等四家单位,荣获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16名同志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编制的《河南省焦作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获得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一等奖,并被评为优秀技术报告。

(三)环境执法工作位居全国先进行列。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自2016年启动,已连续开展4届,我局所属环境监察支队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19年荣获3届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先进集体,成为省内唯一受到3次表彰的单位,全国9个受到3次表彰的单位之一,我市环境执法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19年市环境监察支队和温县环境保护局同时荣获全国表现突出集体,首次实现了市县两级同时取得全国生态环境执法系统的最高荣誉。

(四)科学精准依法治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科学研判。聘请高水平的国家级专家组,组织环保业务骨干,组成研判团队,24小时值守调度,充分运用“市、县、乡”三级全覆盖、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全覆盖的监测监控体系,发现指标异常,立即分析污染成因,定位污染来源,采取针对性措施,攻坚工作由被动应对变为主动出击。二是精细管控。告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慌、乱、急”状态,污染管控做到了“稳、准、精”。秋冬季对全市企业实行绩效分级管控,“一企一策”制定减排措施,坚决杜绝“一刀切”。三是依法治污。严格执行《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出台《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焦作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做到“环保利剑”常悬。2016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106起,处罚金额15507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五)管理方法实现了由单一监管向贴心帮扶的转变。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探索了由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模式的转变,变过去“企业要服务”为现在的“部门送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上门服务,2019年组织36名市级专家,开展焦作市“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发展服务活动,完成23个重点排污行业344家企业帮服工作,“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自2019年9月开始,每月5日组织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开展帮扶活动。2020年,我局又建立环评正面审批清单和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并对首批列入环境执法正面清单的361家企业实施“无打扰”监管。

河南电视台

这个问题请问南水北调城区办的李主任,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一举成功,为焦作市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南水北调焦作精神”这一名词也诞生了。请你谈一谈“南水北调焦作精神”的主要内容?

李小双

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西起丰收路,东至中原路,长约10公里,涉及解放、山阳两城区的3个办事处13个村的征迁任务。总干渠征迁后,水质保护配套工程绿化带建设搁置8年之久,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成为检验焦作市委市政府是否担当作为的焦点问题。

2016年,焦作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综合研判,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果断做出了“举全市之力干成之”的决策部署。2017年,焦作市仅用4个月时间,一举完成了总投资23亿元的绿化带征迁任务,搬迁群众4008户、1.8万人,拆除房屋176万平方米,之后又抓住机遇、一鼓作气,将绿化带两侧的南水北调改造提升区13个城中村一并征迁,拆除房屋469万平方米,征迁总投资达78亿元,迁移人口之多、拆迁规模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迹,铸就了“忠诚担当、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南水北调焦作精神。

大河报

这个问题请问水利局的杨局长。刚才听了您介绍到了焦作正在实施“四水同治”,那么这项工作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请您介绍一下。

杨希庆

实施四水同治是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落实省委省政府四水同治工作部署,从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奋力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战路高度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治水兴水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9年,我市全面启动了“四水同治”工作。一是高站位抓好顶层设计。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出台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印发了《焦作市四水同治三年实施方案(2019—2021年)》,为四水同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高质量谋划推进项目。我市的四水同治共谋划了8大类64个项目,其中,省涉重大水利工程2个、市重点水利工程10个、县(市)区工程52个。在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努力下,小浪底北岸灌区已于7月19日在孟州市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10.7亿元,我市负责的田间配套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已于5月9日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9.2亿元;市十项重点工程已开工6个,完成投资62.7亿元;52个县(市)区工程已开工46个,完成投资25亿元。三是高规格打造精品工程。我市四水同治以重大工程建设为引领,全力推进大沙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等项目建设。2019年3月27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视察大沙河,对我市治理大沙河的决心和成效表示赞赏。在2019年全省“百城提质”观摩活动中,时任省长陈润儿对大沙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和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水同治”也因此获评2019年度焦作市最有影响的十件大事之一。四是高标准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在积极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共谋划10个总投资29.8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融资7.7亿元。今年9月10日,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开工了5个项目,总投资13.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改善553个村86万居民的供水保障水平。

大河网

请问生态环境局的高局长。我们知道大气污染防治一直都是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事项,请您具体介绍一下焦作市近五年来大气污染防治采取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健

焦作市从2016年起开打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市高度重视,突出科学精准依法,全力打赢打好我市蓝天保卫战。

(一)提升政治站位,夯实污染防治责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市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协调推进工作机制,设立了攻坚办公室、扬尘污染防控办公室、燃煤散烧治理办公室、清洁取暖办公室、打击黑加油站办公室、“散乱污”综合整治办公室,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焦作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在“治”要在“建”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1+6+7”“1+8”“1+9”“1+7”、“三散”污染治理“1+10”等方案。2016年7月以来,市委常委会先后30余次、市政府常务会先后50余次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近百次深入攻坚一线检查,带动了各级干部投身环保攻坚的自觉性,基本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19年,市四大班子领导在2019年7月集中开展了环境攻坚日活动;市纪委监委组织8个巡察组对8个县(市)区和9个成员单位开展了环保专项巡察;市委组织部抽调20名优秀科级干部参与攻坚。全市上下基本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

(二)聚焦攻坚重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科学、精准、精细、规范”治污,以“四大结构”调整和“三散”治理为重点,既强化管控,又加快治本,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一是持续优化“四大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建筑节能等改造,市城区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0.1%,市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6.1%,全市累计完成“双替代”37.83万户,有序推动洁净型煤生产中心及配送网点撤并退出,全市61家网点已退出56家。强化煤炭消费总量管控,累计削减煤炭过剩产能337万吨,拆改全市1720台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和25台6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施“百企退城”行动,已完成86家企业搬迁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2家、无组织排放治理2425家、企业综合整治1293家,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绿色园区1个、绿色产品2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在全省率先实现“四绿”建设全覆盖。交通结构方面,5家大宗货物年运输量超过150万吨的工业企业均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大力推广绿色城市运输装备,加快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2020年200台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运输车辆、装卸设备,加快城市充电站(桩)建设。用地结构方面,2016年以来,建设公路绿色廊道627公里,种植苗木426万余株,绿化面积3.76万亩,实现了境内所有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绿色廊道建设的全覆盖。南水北调城区段生态保护带和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节点公园集中开园。二是狠抓“三散”污染治理。严打“散乱污”,建立市、县、乡、村、村民组五级联动监管机制和有奖举报制度,确保“散乱污”动态清零。2017年以来共取缔“散乱污”企业2809家。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违法违规存在的散煤销售点进行彻底取缔,从严查处非法及不合格散煤经营行为。严控“散尘”,狠抓施工扬尘治理、城市散尘防治、交通扬尘治理、露天矿山整治、农业扬尘治理、工业企业散尘治理。强化煤场区域规范整治,实施全域烟花爆竹禁限放,督促建成区5711家餐饮门店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三是整治“污染围城”。2016年在市区开展“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废品围城”“冶炼(土小)围城”“涂装围城”等整治,清运平整垃圾656处338万方,清理整顿废品收购站点480家,取缔“土小”企业190家,整治无证小作坊、餐饮店200家,治理“堆料围城”538处,规范涂装企业302家,腾出土地370公顷。四是开展北山治理攻坚。取缔非法采矿点413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1028个、63家到期关闭非煤矿山企业,颁布了《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打造北山生态公园带,推进龙翔矿山公园、缝山针公园等矿山治理工程,完成修复治理3.6万亩。

(三)立足常态长效,推进污染防治制度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促进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一是健全监测监控机制。加密构建全市空气质量综合监测网络,1个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站、18个县市空气质量监测站和60个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和501个村级站全部建成投运;在229家企业安装烟气监控设备359套,在100家企业安装无组织排放监测设备245台;安装93辆出租车走航大气监测系统;建成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8台、遥感监测车辆8台;建立秸秆焚烧“蓝天卫士”监控平台93个、视频监控点649个;全市基本实现污染源的全面监控、动态监管;明确“网格化”管理要求,压实“一长三员”责任,基本形成“自动监控+网格监管”的立体监测体系。二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建立日研判、周调度、月奖评制度,实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励,颁发红蓝旗,实现对重点工作任务主责部门和各县(市)区考核的全覆盖。三是健全政策导向机制。修订月度生态补偿、绿色环保调度制度,坚持对各县(市)区按月实行资金奖补和支偿。2017以来,累计扣缴县(市)区环境质量补偿金26923万元,奖励8786.56万元。四是健全综合督导机制。落实市领导“一托二”明查暗访督导、市委政府“五位一体”督查组综合追责督导、市委巡察组专项巡察、主管部门专业化督导等督导机制,对发现问题一督到底、严肃问责。2016年来问责640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100余起。五是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强化环保政策宣传,实行环保有奖举报,建立重大环境问题曝光制度,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共同防治的良好局面。累计曝光300余家环境突出问题,有效传递了责任压力,震慑了各类违法行为。

东方今报

请问南水北调城区办的李主任,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作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谈一谈绿化带工程建设的有关情况?

李小双

绿化带征迁,腾出工程用地268.4公顷。2018年4月,绿化带项目全面开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积极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疑难问题。截至目前,“水袖流云”“枫林晚秋”“诗画太行”等12个节点公园全部开放,形成了一道“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靓丽风景线,呈现出凝翠叠绿、姹紫嫣红、游人如织的精美画卷,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点赞,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10余次报道推送。2020年7月1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时隔两年再次调研绿化带建设时指出:焦作市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了总干渠水质,改善了城市环境,让老百姓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9月下旬,南水北调纪念馆获批为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馆,目前主体完工,计划明年“五一”开放,将成为彰显南水北调千秋伟业、民族自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达109.32米的南水北调第一楼年底建成后,将成为与山阳故城相呼应、展现焦作人文历史的新高地。

2020年,绿化带工程全面完工,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00多公顷,构筑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安全屏障,谱写了“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绚丽篇章!

好的,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各位发布人的回答!

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对各位发布人进行深入采访。

各位媒体朋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刚才各位发布人的解答,相信大家可以清晰感受到,近年来,我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日益丰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正在成为现实。在此,希望广大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平台优势,持续加强对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提信心、稳民心,动员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为全面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凝聚强大合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

总监制:李旭华

监 制:杨文旗

主 编:王晨光 统 筹:王 鹏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编 辑:周 棻

原标题:《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焦作读本” !焦作市举行“五年大学习、五年大提升”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