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承认吧,相亲节目还是第一国综
原创 疏风 印客美学
最近,不少恋爱网综都频繁上热搜,小印很好奇,这年头都兴看人谈恋爱了?小印也在周围朋友间做了个意见收集,发现谈恋爱的综艺受众也太出乎所料了。
除了妈妈辈的中年妇女喜欢看,年轻的女生也喜欢看,甚至00后也难挡“看人谈恋爱”的乐趣。
等等,你不是不想谈恋爱吗,嗑这种恋爱综艺干嘛?
单身怎么了?!单身狗也需要补充糖分好吗?!
别以为年轻人不爱看相亲。
年轻人、中年人扎堆看人谈恋爱前几天,《心动的信号3》最后一期,节目组搞了一次历史性“大售后”——让三季的素人嘉宾破次元壁相见。
于是当晚#心动的信号3 全员solo#成功登顶热搜。
看到这条热搜,小印一个爆哭啊
姚沐希和彭措还是分手了啊,明明在节目里那么甜……
果然“奇闻cp”(赵琦君&杨凯雯)才是素人恋爱综艺天花板,连日常vlog都是满屏的胰岛素。虽然素人恋爱结束了,不过没关系,糖分不会缺席,我们有《女儿们的恋爱》!这边看盛况承认对金莎一见钟情。
那边叹黄皓对萧亚轩关心备至。今天又是被姐弟恋甜哭的一天~自1998年《玫瑰之约》开播之后,各种恋爱综艺层出不穷,多样的婚恋节目犹如一场圈地运动,将各个圈层的观众收入囊中,一条龙式的婚恋综艺就此诞生。相亲类有《非诚勿扰》、《非常完美》、《新相亲大会》
婚恋教程类有《女儿们的恋爱》、《恋梦空间》、《心动的信号》
婚后相处类有《做家务的男人》、《妻子的浪漫旅行》
什么?城市相亲没意思?
别急,农村相亲节目《乡约》你值得拥有。
只有中年人才看婚恋节目?还真不是。以江苏卫视全新婚恋节目——《新相亲大会》为例,不仅在电视端,一举夺得周日同时段收视冠军、上半年新节目收视冠军以及婚恋情感类节目收视冠军“三冠王”;在社交媒体端,截至2020年11月9日,#新相亲大会#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9.5亿,相关讨论73.4万,多次登上热搜,掀起全网相亲话题大讨论。
而且据数据分析,收看节目的观众中,适婚男女占到了20%,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所以,别再说只有中年人才看婚恋节目了,年轻人也一样爱看。
十年前,《非诚勿扰》首播,成为江苏卫视综艺之王,掀起了一波至今都没有衰落的、全民式的相亲节目热潮。
马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车后座笑”,一举将它推向热度之巅,而将这种拜金言论般向台前的相亲节目也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这还不够戏剧冲突,那就一家人齐上阵。《中国式相亲》让父母走向前台,各种“毁三观”言论层出不穷。
经过多年演化,单纯的相亲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想要更多元的恋爱形式。
《女儿们的恋爱》将女明星的恋爱生活搬上台前,明星以本人身份参加恋爱节目,观众也跟着他们的爱情经历起起伏伏,谁还不是一只“爱情寄生虫”?
随着韩国恋爱节目《Heart Signal》的热播,素人恋爱真人秀又成了时下热潮,腾讯的《心动的信号》、爱奇艺的《喜欢你,我也是》、浙江卫视的《遇见你真好》、湖南卫视的《恋梦空间》……各种类似综艺扎堆出现。从《非诚勿扰》“有请24位单身女嘉宾”到《心动的信号》“你只管说,我永远会接你的话”,婚恋综艺也从围观式的相亲大会变成了体验式的婚姻观察。虽然传统相亲节目依旧坚挺,但从各家推出的婚恋综艺来看,恋爱观察类才是目前大势。
看别人谈恋爱,爽自己?难道仅仅是满足自己的窥私欲吗?
非也。
固然这其中有窥私猎奇的因素,但这20年婚恋综艺演变史更多是折射了两性在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
不管是1998年的《玫瑰有约》还是2010年的《非诚勿扰》,都是速配类相亲节目,最后有没有牵手成功才是节目所看重的,而恋爱这个过程则被置后了。
即使后期出现过“九男追一女”的模式创新,男女之间还是没有机会进行日常互动,只能基于职业、兴趣、家庭背景这种“硬通货”你来我往。
“一群年轻人在节目里辗转相亲,
面对一地鸡毛,
你很难感受到他们对爱情的信念感。”
而恋爱观察类综艺走的是体验派的路子。
不管是《心动的信号》还是《女儿们的恋爱》都抓住了恋爱中的“暧昧”,从初见到认识,再到选择、约会,每一个过程都有故事,嘉宾们不用考虑家庭、孩子、父母压力,约会就是约会,喜欢就是喜欢。
恋爱是美好的,它不能量化。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的是交往的感觉。甜甜的小互动才能戳中粉红泡泡。
想当初,在五六十年代,父辈们为了自主都要反对包办,到了21世纪,怎么还能进行条件连连看呢?
除了婚恋观的变化,围观吃瓜也是恋爱观察综艺大行其道的原因。
俊男靓女各种暗戳戳的小动作、搅局者私藏的小九九、幕后观察员们的推理分析……这不就是一场大型的悬疑偶像剧嘛。
这方面的代表作当属《心动的信号》。
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男男女女彼此试探,本以为尘埃落定,没成想还有搅局的“活体鲶鱼”,持续送上神反转和危机感。
小到厨房干活,大到短信配对,从厨房修罗场到暗流涌动的餐桌,毕竟嘉宾个个颜值出挑、事业有成,谁也不想活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于是,激烈的正面竞争让小清新纯爱电影变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宫斗剧。罗曼蒂克式的恋爱,却无时不刻不透露出爱情中那些难以言喻的因素:竞争、伪装、虚荣……但这种苦涩不仅不会劝退观众,反而会勾起他们“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八卦之火,在围观中一次又一次激起他们的“颅内高潮”。
棚外和棚内的双重叙事也让观众拥有了上帝视角。以往的婚恋节目大多只为观众展现了一个视角,而近几年的恋爱观察类综艺则通过观察室的明星设置构建了多样的视角。
棚外被观察的嘉宾进行着自我展演,观察室内的明星则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和预测,双方互不交流,因此,屏端的观众就拥有了唯一知晓全部事态发展的上帝视角。
《女儿们的恋爱》中,沈梦辰与杜海涛的亲密行为就让沈爸爸惊愕不已。
在第一现场的纪实拍摄,我们看别人怎么谈恋爱,粉红气球弥补我们的“爱情糖分”;在第二现场的观察室解读,我们看明星们各抒己见、预测嘉宾的行为走向。一个感性,一个理性,这种“画中画”的节目模式就给了观众更多样的解读视角。
看节目的我们不仅在看恋爱综艺,也在看明星脱口秀;不仅在看宫斗偶像剧,也在看悬疑推理剧,更重要的是,上帝视角的我们得以纵览全局,一窥所有的碰撞。
为何我们宁肯看别人谈恋爱?论“口嫌体正直”,没有人比得过当代年轻人。
一边说谈恋爱麻烦,一边又乐此不疲地在网上对爱情观评头论足。
一边说“单身贵族”,一边又希望能被丘比特之箭击中。
美国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了“懒人行动主义”,指那些易于表达和分享,但缺乏真正实际行动的人。人们向往美好的爱情,也不吝于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但真要让他们放手争取,一个个却又变成了“行动废物”。
恋爱综艺的火爆,恰恰折射了这种“懒人行动主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原子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但这种机会的获得是以丧失人的亲身性接触为代价的。
而高强度的工作方式更是挤压了年轻人的闲暇时间。
所以现代人是孤独的,但这种孤独不是鲁宾孙那种无人相见的孤单,而是身处人群中的寂寞。
人们渴望异性,但又不希望异性打扰自己的独立空间;人们渴望情感生活,但又倍感现实人际关系的复杂。
人们对感情问题越来越谨慎小心,恋爱领域的二八定律愈发明显,20%的人谈了80%的恋爱,而剩下的大多数人缺乏恋爱技巧,更缺少迎难而上的自信,只懂拱手被挑选,不敢放手去争取。是人都有情感需求,柏拉图的《会饮》中阿里斯托芬的讲辞写到,具有性别的人都被分割后的“一半”,凡人终其一生都有着不懈的动力去找寻另一半,从而实现对完整的追求。“渴望和追求那完整,就是所谓爱欲。”
但现代人这种无处安放的情感该如何排遣?婚恋综艺就提供了一种“想象的解决方式”。
不管是配对式的《非常勿扰》还是体验派的《心动的信号》,它们通过把爱情舞台化,脱离了现实的爱情困境,也脱离了现实关系无聊沉闷的复杂性。
随着节目的展开,屏幕里那些被动的场合我们身临其境,那些失落的情绪我们感同身受,人们在屏幕这端,以一种游离的形式,用最小的受损比,在娱乐中完成对爱情的再认知、再体验、再思考。
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想谈恋爱了。
毕竟现在城市里的娱乐方式很多,只要你愿意,总能找到办法打发空虚无聊的时光。
“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爱豆不好看?”这句话已经不是一种反讽,而是很多年轻人真实的心声。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爱情本身没有期待。不论是速配式相亲,还是明星组cp,亦或是恋爱推理,流水的婚恋节目形式背后,是铁打的脱单焦虑和相亲困境。
但是,正如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学习了就能掌握的生活技巧,我们在综艺中的体验也会随着节目终了而结束。
所以,除非是铁了心要当“寡王”,情感空挡的填补还是得自力更生呀。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原标题:《承认吧,相亲节目还是第一国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