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首位女副总统诞生:印非混血、打破天花板,她的亚裔家族如何影响了她?

2020-11-13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Anna 精英说 收录于话题#女子力时代17个

这段时间,全世界都见证着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

而他所提名的搭档——来自加州的印度裔黑人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则成为了美国首位女性副总统。

作为美国史上最高级别的女性民选官员,哈里斯的胜利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图/YouTube ABC News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副总统,从家世背景到政治野望,甚至那招牌式的“露牙”笑,哈里斯身上的政治符号都与奥巴马相仿,也因此被人们寄予厚望,去弥合当下处于分裂状态的美国社会。

亚裔、非裔、女性,这三个身份标签,让哈里斯被不少国内外媒体称为「政治正确的武器」。虽然如此,在一次次的竞选中,哈里斯从不避讳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并引以为傲。

图/Elle

有媒体形容哈里斯是一个“一生都在打破玻璃天花板的人”。正如母亲所教导的那样,哈里斯在职业生涯中,突破因为身份带来的重重阻碍,创下了许多第一次。

而当人们问到哈里斯是为什么或如何走到今天,她始终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高普兰(Shyamala Gopalan Harris )是一切的原因。

人们不由地追问,这位被女儿称为“导师和向导”的女性,到底是如何走出印度、破除偏见,而后成为女儿自始至终的骄傲?

图/Google
从小镇出走的“印度女儿”

北京时间 11 月 8 日,当哈里斯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向全国发表副总统胜选演讲,已故母亲的印度亲友们正守在电视机前,为她感到骄傲。

镜头中,哈里斯那自信的神色、坚毅的个性、不向困难低头的特质,像极了她从印度小镇出发、逐梦美国的母亲高普兰,永远不甘平庸、奋进不止。

童年的哈里斯和妈妈高普兰 图/Google

哈里斯的母亲高普兰,是一名杰出的乳癌研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因结肠癌于2009年去世。

高普兰出生于印度南部小镇一个高种姓家族,父亲是争取印度独立的资深外交官,母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创办家暴受害者收容中心,给女性普及避孕知识。

1947年印度独立后,高普兰的父亲在新政府继续任职,全家人时常因为他的职务调动搬家,年纪最长的高普兰十分懂事,知道时刻要自律,为其他三个弟妹当好“车头”。

哈里斯与外祖父一家 图/Google

在当时的印度社会里女性地位并不高,但高普兰还是意志坚定地上学,她在德里大学主修家政学,这是一个涉及营养和儿童发展的模糊领域,而父亲显然对她有更高的期望。

“你打算拿这个家政学学位用来干什么,招待客人?”父亲常会这样调侃说。

直到有一天,全家人得知高普兰偷偷申请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被录取,父亲毫不犹豫地决定为她支付学费,前往攻读营养学和内分泌学博士学位。

尽管,这笔费用对于公务员来说这是一大笔钱。

新德里的欧文夫人学院,高普兰曾在这里学习家政学 图/纽约时报

看着聪慧、坚强的高普兰踏上异国求学之路,邻居、退休医生N.维亚斯回忆道:

当时他们一家人并没有大肆宣扬大女儿所完成的求学目标,高普兰父母像往常一样,继续踏实、快乐生活,尽管大女儿的离开让他们感到难过。

19岁那年,在德里大学完成本科的高普兰来到向往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能来求学,意味着她终于解开了印度女性被禁锢的枷锁——完成包办婚姻,回归家庭。

高普兰(左)在加州伯克利的一场民权抗议活动中 图/Google

高普兰十分珍惜求学海外的机会,立志成为一名生物学家。

身在60年代的伯克利,年轻气盛的高普兰很快加入到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开始参加抗议游行,哪怕为了表达诉求遭到消防袭击,高普兰还是越挫越勇。

也是在那里,高普兰结识了哈里斯的父亲,唐纳德·哈里斯,后者是来自牙买加的一名研究生,研究左翼经济理论,在伯克利经济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斯坦福大学教授经济学。

哈里斯的父亲是一名来自牙买加的留学生,这是1965年父女合影照 图/Google
家族传承的精英教育

两人的婚姻得到了哈里斯的外祖父母的祝福。

她的姨妈和舅舅说,种族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哈里斯的祖母觉得很是自豪,在当时最为有格调的刊物之一《印度图画周报》(The Illustrated Weekly)上刊登了结婚启事。

哈里斯的父母 图/游遍德国

很快两人的爱情结晶出生了,面对哈里斯的到来,高普兰兴奋又欣慰,给这个小生命取了Kamala 之名,其含义是“莲花”,是印度教女神拉克希米的别名,代表着赋予妇女权力。

她解释,这一方面希望女儿不要忘记自己的文化身份,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她相信,“崇拜女神的文化会孕育坚强的女性。”

而这个小生命从坐在婴儿车开始,就随着母亲穿过激进的平权运动大本营,感受来自群体的力量。曾经有一次,高普兰和坐在婴儿车里的哈里斯从一场小型暴力冲突中逃脱,场面惊心动魄。

正如哈里斯曾经形容的一样:母亲很矮,只有1.5米,但她机智、勇敢、坚韧,还有敏锐的幽默感和无尽的知识,她浑身充满力量,从未被吓到。

图源Google

然而,在哈里斯7岁那年,父母离异,她归母亲抚养。从此,母亲是她的依赖,更是她的信仰,也是她日后成功的“一切原因”。就像哈里斯的亲妹妹说的,如果你不认识我们的母亲,就不会认识今天的卡马拉·哈里斯。

虽然要独自抚养两个女儿,但高普兰从未让女儿们陷入缺爱的恐慌中,反而成长为像她一样顽强、智慧、勇敢的女性。

此后,高普兰更加奋进,因优异的科研能力留校从事乳腺癌研究工作。以自己的行动,提醒女儿们教育的价值,并希望她们不仅通过读书掌握自己的命运走向,还要知道工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高普兰始终坚信,作为少数族裔,保持自己的印度传统很重要。

高普兰父母在印度的旧居 图/纽约时报

她让女儿们接触了印度教神话和像多莎饼和蒸米糕这样的南印菜肴,并且会带她们去附近的一个印度教寺庙,她偶尔在那里唱歌。她与父母关系密切,每几年就会飞回到位于印度东南海岸的金奈,她的父母就居住在那里。

相较于奥巴马因自己是"混血儿"而苦恼,哈里斯从未有过身份认同上的困扰:

“感谢母亲从小带我融入印度和黑人社区,接触多种丰富的文化。因此,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而感到不舒服。”

哈里斯、玛雅和她们的母亲(右一)以及祖父母 图/Google

哈里斯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画面,便是摇晃着小步子,和外祖父在印度沙滩上散步。戴着厚厚眼镜的外祖父看着像老学究,即便是在陪孙女散步时也是西装领带,一副精英人物的模样。

每当外祖父和同为公职体系内的退休好友沿着海滩散步聊政治时,小小的哈里斯就随行在身边,耐心听着印度社会经济、文化及平权的发展。

哈里斯小时候

外公和其好友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人民的热爱,也深深感染了哈里斯。

从13岁开始,哈里斯便开始展现了民主实践的激情,她曾带着妹妹在蒙特利尔的公寓楼前抗议“禁止儿童在草坪上玩耍的政策”。

烙刻着家族的价值观,在精英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下,此后的哈里斯并未停下脚步,她朝着更远大的目标前进着。

拥抱多元社会,寻求身份认同

除了母亲高普兰及其家族的精英教育促使着她不断前行,又是什么让哈里斯将潜力发挥到极致,试图开创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女性的历史?

即便出生在这样的经营家庭, 少数族裔但身份也始终烙印在小哈里斯身上,时刻提醒着她“和别人不一样”。

幼年哈里斯 图/哈里斯推特

哈里斯曾公开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住在伯克利西部“黑人聚居区”的小女孩,每天要乘坐公交车穿过白人社区的学校,一切只因为,黑人被视作“二等公民”,不应当与白人孩子上一样的学校。

即便是小女孩心目作为“超级英雄”的科学家妈妈,也会在在购物时被人视为女佣,而不予理会。

图片来源于必应

故事里的小女孩,是哈里斯自己;而这段经历,她是含泪讲给拜登听的。

种族隔离的感情分裂深深刺痛着哈里斯,深埋在她心里的是,促进种族融合,弥合社会分裂。

图片来源于必应

与此同时,哈里斯也是幸运的,因为和其他底层移民家庭不同,哈里斯的家庭有能力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小时候就和父母一起上街参加民权运动,更是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

因为母亲工作调动的缘故,高中阶段的哈里斯来到蒙特利尔的西山中学就读,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白人成群的高中。

图片来源于必应

在那里,哈里斯学会了应对多样化背景所造成的复杂局面。同时,哈里斯还成为公认的校园“风云人物”,她积极参加学生会活动,加入了很多课外俱乐部,还与其他人共同创立了一个舞蹈团。

凭借出色的表现,哈里斯本可以上到更为传统的世界名校,但为了寻求身份认同,浸透于不同种族之间的生活经历,哈里斯决定读最负盛名的传统黑人院校——霍华德大学。

图片来源于必应

比起成为社会精英,哈里斯当下最想做的,是更好的认识自我:如何看待自己在一个以白人主导的世界艰难前行。

在这所学校,哈里斯为眼前的一幕心动:

大学新生有黑人啦啦队长、戏剧家、书呆子和天才,还有有来自洛杉矶的短打溜冰好手、纽约的嘻哈舞者,中产阶层的大学预科生,还有富有的尼日利亚学生······他们千奇百怪,无不是和哈里斯一样的少数群体。

哈里斯(中)参加1986-1987年的霍华德大学返校活动 图/Google

在这里,霍华德大学就让所有人得以更广泛地认识自我。

在上大学前,哈里斯一直属于少数群体,这道这一刻她终于发现“这个世界有着许许多多像你一样的人,而不仅只是我们少数几个在人群中发现彼此”,这一切让她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在这里,哈里斯终于成为多数群体一员,更深刻感受到群体的力量,也形成了对自己身份的最终认知。

她和她身边的那些年轻人一起,为如何体现黑人价值展开辩论;和宿舍的同伴反复畅谈自己的未来,或许投身公共服务更能让他们被看见;站在有历史意义的教堂侃侃演讲,让城市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群孩子们的力量与爱。

图片来源于必应

在这所学校,哈里斯一直在蜕变,她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亦完成了对黑人身份的认同与肯定,她相信:

“如果你天生就是黑人,接受这个事实,不要怨天尤人。但你得跑得更快,投得更准,跳得更高!”

如今,成功翻开历史一页的哈里斯星光熠熠,自信从容地站在讲演台上,用自身奋斗来印证未来的可能性,“不论你是男是女,带着雄心逐梦,怀着信念领导,在自己身上看到别人从未看到的一面。世界将在每一步都为你们鼓掌。”

纵观哈里斯的进阶之路,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中,却有那么多障碍、偏见、隔阂,但欲望、抱负或者是弥合美国社会分裂的愿望支撑着她走到现在。

家族传承的精英教育、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既成就了她,亦成就了这个需要改变的时代。

作者:Anna。在四维空间永葆热情与好奇的探索者。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视角社会:放弃名校就读黑人大学,贺锦丽通往权力顶峰的明智之选

单读:“I may be the first, but won't be the last.”

南风窗:女版奥巴马,你是拜登请来的救兵吗

Camelia山茶花:美国历史第一位女副总统诞生 | 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正被打碎」

博雅小课堂:美国首位女副总统哈里斯:她的印度家族如何影响了她

insight视界女版奥巴马横空出世!首位黑人女性竞选总统,分分钟要和川普正面刚....

原标题:《美国首位女副总统诞生:印非混血、打破天花板,她的亚裔家族如何影响了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