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138人丧命,这片曝光了“时尚的代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又是一年双11。
估计很多人的购物车里,都躺着一类最常见的商品——衣服。
五花八门的优惠活动,引诱我们买买买到停不下来。
其中,主打「便宜好看」的快时尚品牌,更是迅猛收割我们的钱包。
双11成交额,分分钟破亿。
但你是否想过,这些品牌怎么就撬开了我们的钱包,让我们一买再买?
如此低廉的定价,是如何做到的?
有这么一部纪录片,能解答所有疑惑。
它把快时尚行业的内幕,扒了个光——
《时尚代价》
The True Cost
这部纪录片,在豆瓣拿到了8.7的高分。因为它的素材,堪称独家猛料。
摄制组前往一线工厂实地调查,还采访到不少快时尚从业人员,试图挖掘出鲜为人知的行业真相。
有一句话,叫「我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这完美概括了,人们对衣服永无止境的购买欲。
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衣服吗?
说到底,还是喜新厌旧的心理在作祟。
而快时尚品牌的出现,正是把这种大众心理,利用到了极致。
原来的服装店,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集中上新。
快时尚呢,有52个季节,几乎周周都有新货。
时髦+低价,就是快时尚的成功秘诀。人们为快时尚买单,用最低的价格,最快追上流行趋势。
只要不停地买买买,就能一直拥有快乐。
但是如此低的定价,如此频繁的上新,是如何实现的呢?
答案就在发展中国家的,血汗工厂。
如今,快时尚品牌的服装有97%被外包出去,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留意衣服里的标签,你会发现它们基本都产自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降低成本。
服装商看中的,是哪家工厂出价更低,至于生产环境和工人权益,他们并不在意。
而这些最低价的工厂,往往建在简陋破旧的大楼里,到处是安全隐患。
因此酿成的悲剧,并不少见。
2013年4月,一栋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8层大楼,发生倒塌事故。这是一栋专门做服装厂的危楼。1138人丧命,2000多人受伤,堪称服装业史上最重大事故。
死者都有统一的身份:快时尚品牌外包的服装厂工人。
事故牵扯到27家服装品牌,包括Zara的母公司的Inditex、西班牙时装品牌Mango、加拿大百货巨头Loblaw、丹麦工作服制造商Mascot等。
当警察还在倒塌现场拯救伤者的时候,孟加拉又发生了另一起服装厂失火案。悲剧为何在这里,频频爆发?
其实,大楼崩塌之前,已经有人向上级汇报,墙壁出现裂缝。
但工人们还是被强制叫回去工作。
因为,没人关心她们的死活。
说白了,偷工减料,无视安全法,已经成为工厂里习以为常的事情。
工人们的基本工资没有保障,连工作环境也危机重重。
谁能想到,商店里光鲜亮丽的衣服,是工人用命换来的?
讽刺的是。在Rana Plaza大楼倒塌事件之后的一年,也是时尚业史上最赚钱的一年。
全球的时尚业,已经达到每年3万亿的收益。
孟加拉国,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正是因为它的人工价,全球最低。
可悲的是,一次大楼倒塌、上千条鲜活的生命,都没能换来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导演采访了加拿大快时尚品牌Joe Fresh的前采购经理凯特。问她怎么看待孟加拉国服装厂倒塌事件?
结果,原形毕露。
她摆出高高在上的拯救者姿态说道:「没有这个工作,他们可能去做更坏的事情。」
再轻描淡写地评论:「缝衣服本身没有危险,是一个较安全的行业。」
几句话,已经将资本家的冷血、发达国家的轻蔑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凯特这样自带优越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从未踏入过工厂车间,也并不了解工人的需求。
所以,摄制组就真的来到了孟加拉国的外包工厂。
亲自采访当地的工人,让全世界看清真相。
在孟加拉国,有400万工人,在大约5000个厂里,为大牌生产衣服。这些工人有85%是女性,日薪仅仅不到3美元。
可能有人要问,既然待遇没有保障,不能靠自己争取吗?
23岁的史玛就曾经试过,但下场很惨,几乎头破血流。
她组建过工人联合会,反映了生产安全问题。
管理层收到意见后,带着三四十个人,拿着椅子、棒子、剪子把她们揍了一顿。
极端的暴力管控,造就彻底的绝望。
她们怎么敢再去反抗?
这些快时尚公司,为何能只手遮天,横行霸道?导演采访了美国劳工部的工作人员。
她透露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现象:
如果劳工部质疑这些大公司的运作,对方会给出一套非常漂亮的说辞。
「我们要求所有工厂尊重地方最低工资相关法,以及所有当地的法律。」
但有意思的是。当劳工部起草「正常工作环境和公平竞争法」法案,向议会提交的时候,那些大公司就不干了:
「不行,这是阻碍自由贸易!」
他们甚至因为这件事打过官司,最后当然是赢了。
法律保护这些公司的利益,但是工人的利益呢?
没有廉价劳动力,就没有今天暴利的快时尚行业。
这一点,大公司心知肚明,但他们依然选择无视工人们的诉求。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廉价劳动力别无选择,只能为工厂打工。
一个血汗工厂出事了,他们还可以去找下一家。
快时尚业把阴暗的真相,锁在发展中国家的工厂里。日以继夜地压榨出一件件便宜又时尚的新衣。
但正如片名所指,「时尚的代价」又何止是血汗工厂?
还有更加深藏不露的——环境污染。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时尚业已经是当今第二大污染源,仅次于石油业。
首先,就是生产地的污染。
在印度坎普尔,皮革厂每天都要将至少5亿吨被化学废料污染的废水,排放到河水中。
这些废水流到农场里,也流进了老百姓的水井中。
各种各样的皮肤病、癌症,随之发生。
工人们挣来的钱,全部拿去看病。
其次,是废旧衣物造成的污染。由于快时尚服装质量堪忧,又是潮流产物,导致很多人只穿一个季节,就把它们扔掉,再买入新品。
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因为便宜,让大家觉得衣服扔了也不心疼,却往往忽略了它给环境增加的负担。纪录片中给出了一组数据:
一个美国人每年会扔掉大约37公斤的衣服。
意味着,每年仅从美国就产出超过1.1亿吨的布类垃圾。
其中,有不少材料难以降解,会在垃圾堆里待个200年以上。
这就是「扔了也不心疼」的代价,苦果要整个地球去承受。
那时尚业没救了吗?也不是。
觉醒的从业者,开始浮现。
影片采访了一位公平贸易时装品牌的CEO,莎菲。
她去过孟加拉、印度、菲律宾等地的工厂,见识过西方时装大公司是如何压榨工人的。
所以,在挑选供应商的时候,她的硬性条件就是,要关注环保、女性议题、工人社会的进展。
这些,也逐渐成为了她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莎菲的存在,证明还是有人愿意在获得利润的同时,给予工人充分的尊重和人权。企业固然是为牟利而生,但保障工人权益、保护生态环境,本就是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只不过有这样觉悟的企业,还是太少。
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鱼叔还记得,片中的女工史玛,对镜头提起了那场2013年的工厂惨案。
她声泪俱下地说:
「我希望,再也没有人需要这种用鲜血织成的衣服。」
「不应该再有工人这样死去。」
这是一个工人为基本人权的呐喊,也是一个妈妈对孩子未来的担忧。
但令人无奈的是,假如没有人消费快时尚,那么她们的就业机会注定要大大减少。说到底,想避免惨剧再次发生,不仅要靠企业良心发现、担起责任,更要靠有关部门更加严格的监管,不再纵容恶行。
影片结尾,有三处十分讽刺的对比。
上一个镜头,是工厂里疲惫麻木的工人;
下一个镜头,是疯狂抢购的人群、光鲜亮丽的消费者。
如今,购物节只不过是把线下的搬到了线上重演。
在这个全民狂欢的日子里,鱼叔翻出这部纪录片。不是为了劝说大家不买东西。
而是为了提醒: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行业背后,有容易被忽视的巨大代价。
无论是压榨劳工,还是污染环境,这些问题都值得被看见。
买买买之余,也记得反思。
希望有朝一日,「时尚的代价」不再如此残酷。
全文完。
原标题:《死了1138人的黑幕,被这片曝光了(与你我都有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