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论】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2020-11-11 19: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e观沧海 ,作者牛矜邱

e观沧海

立足河北,放眼全国;网评时事,理性表达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则历来被认为是陋习。可事实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观念不但不知不觉间被人们淡忘,而且许多人崇尚铺张。在奢靡之风盛行的今天,节俭已不再被人们视为美德。穷人节俭被讽为“寒酸”;富人节俭被讽为“守财奴”;当官的人节俭则被喻为“不通世故”。世风日下,令人痛惜。

黄骅边检站民警为码头一线作业工人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宣传单及倡议书。通讯员李松坡 供图

节俭是一种修养、一种习惯。北宋范仲淹幼时家贫,在醴泉寺求学时,每日啖粥苦读。考中进士为官后生活仍十分俭朴,尽管官至参知政事,位高禄厚,仍是衣仅求温,食仅求饱,丝毫不敢铺张浪费,而且终其一生,也未建一座像样的宅第。这不是“寒酸”,也不是“守财”,更不是“不通世故”,而是一种修养,一种良好习惯。毛主席的被子、周总理的睡衣、朱总司令的扁担,更是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节俭是一种品质、一种责任。古人有云: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没有节俭,哪来的富裕,没有节俭,万贯家财也会被挥霍散尽,没有节俭,哪能国富民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富裕,那一桌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着值万钱”的美酒佳肴,已不再是人们用来充饥解渴的物质,更多时候,它们被用来塑造“面子工程”,最后这些食物只有一个“悲惨”的命运——变成泔水用来给牲畜充饥裹腹。那些被随意丢弃在泔水桶中的,不光是粮食,更是违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一面镜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出于李商隐的诗中。看看古往今来的国家与个人,哪一个不是因为节俭而茂盛,哪一个不是由于奢侈浪费而衰败灭亡。一个众人皆知的例子:商朝的君王纣,奢侈淫靡,日日笙歌,修有酒池肉林,日日游戏于此,好生惬意。这些极度的铺张,奢侈,浪费也为商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再看看焦裕禄,那个不舍得买肉吃,却舍得送食物给人民的好书记。因为他的节俭,建设一个美丽的兰考。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众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小节俭能成家,大节俭可利国。

石家庄北国商城7楼餐饮商场内,各大餐厅均张贴着倡导节约、文明餐饮的宣传品。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前,为了制止铺张浪费、提倡文明新风,山西各县陆续出台了规范性文件,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从制度上给老百姓‘减负’‘撑腰’,同时通过红白理事会进行约束,慢慢将红白事的攀比风气扭转过来。不仅仅是山西,各地各部门都要把节约落实到行动中去,不论做什么,首先要叩问自己的良心,能节省的绝不浪费,让节约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千家万户,社会才能更快地进步。(牛矜邱)

来源:e观沧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评论】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