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猫眼主控出品的《风平浪静》水花不大,如何看待其布局产业?

2020-11-12 12: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行业应该看到,不止一部《风平浪静》陷入了把市场偶然性当成必然性的误区。

文/七月

编辑/庞宏波

排片占比从27%下滑至14%。

截至11月10日,《风平浪静》的票房累计达到了5200万。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风平浪静》没能激起多大的水花。影片确实有着演员演技好等不错的评价和点赞,但更多观众质疑剧本内容的合理性使得影片的市场反馈出现了分歧。这从淘票票7.5分、猫眼8.1分,以及豆瓣评分从7.6分下滑至6.5分就能看出。

作为猫眼主控出品的电影,正在上映的《风平浪静》以及其他两部待映影片虽然只是中小体量影片,但意味着猫眼已经从参与出品进一步成为项目主控主投。对于猫眼来说,这样的新发展固然值得肯定,但应该看到《风平浪静》水花不大的问题所在。

如今的市场并未真正热起来,还处于复苏阶段,中小体量影片想要实现突围的难度会比以往更高,这是一部分原因。然而,《风平浪静》影片内容本身的问题才是根本原因,即影片内容并不是主流观众观影需求的口碑内容,好演技等附加内容并没能实现更多的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不止猫眼主控的《风平浪静》出现了问题,还有不少中小体量影片遇到了类似情况。究其根本在于,这些中小体量影片陷入了市场误区,《无名之辈》等市场成功案例的出现存在偶然性,按照这样的外在模板复制,却不是追求这样的内在内容。如果猫眼没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接下来主控的其他电影可能也会出现《风平浪静》相同的问题。

1

—《风平浪静》的问题在哪?—

市场反馈出现分歧。

回看近几年的国内市场,例如拿下了31亿的《我不是药神》和累计票房近8亿的《无名之辈》等影片,有着不少中小成本国产片能够成功地突围出来,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和口碑评价。

不难发现,这些中小体量影片基本上都是在市场热度相对较高的大盘环境里上映的。这其实成为了中小体量影片能够逆袭的一个前提条件。在这样的市场热度下,影片自身具备口碑优势,可以慢慢发酵,利用上座率来推升排片占比。

然而,目前的国内市场显然并未恢复到以往的大盘热度,想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凭借口碑释放而实现市场突围的难度可想而知。毕竟,中小成本影片的体量级并不具备单独带动大盘的能力,即使口碑好也需要借助于市场热度足够高。

因此,上映5天票房累计5300万,《风平浪静》的市场表现如同片名一样“风平浪静”,没能撬动更多增量用户入场,实际上受到了当下市场的不小影响。

不过需要直面的是,当下的市场环境只是一部分影响因素,《风平浪静》没能实现更多票房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影片本身的问题,即影片并不“耐看”。而不耐看的根本,是剧本不够扎实。

虽然《风平浪静》入围了上影节主竞赛单元,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大众既对影片中章宇、宋佳、王砚辉等演员的演技叫好,同时类似“编剧层面有诸多困惑”等质疑剧本内容合理性的评论并不少见,甚至豆瓣上“一流演技,二流导演,三流编剧”的评论获得了超过三千的点赞。可见,《风平浪静》的内容漏洞无法被忽视,难以满足观众“挑剔”的观影需求,反倒与演员的演技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样一个有所分歧的市场表现,应当让猫眼进行思考的是,上映前对于《风平浪静》的市场评估是否准确——影片到底有没有满足当下观众真正的观影刚需。毕竟,高品质内容才是影片的重点,好演技、现实共鸣只是这个之外的附加值。

其次,《风平浪静》确实拥有足够引起大众共鸣的现实主义题材内容,但所要传递出来的情绪表达是极为内敛含蓄的,不如《我不是药神》那种直给的方式更易打动观众。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

2

—为什么主控出品中小体量影片?—

市场“现实”的反馈。

对比猫眼这几年来的发展,可以梳理出一条很清晰的路径。从票务平台出发,到宣发再到投资出品,猫眼一路向电影产业上游进行布局。其中,猫眼曾参与出品了《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等有着不错市场表现的档期头部影片。

作为猫眼主控出品的影片,《风平浪静》的上映,意味着猫眼在出品业务上的更进一步,从过去的参投为主到如今的项目主控主投,逐步完善“投、宣、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

当然,猫眼主控出品的电影不止《风平浪静》一部。从之前猫眼发布的2020年片单来看,主投主控的还有着《平原上的摩西》和《起跑》这两部影片。其中,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平原上的摩西》,入选了今年平遥影展的“平遥期待”环节。

可以看出,无论是已上映的《风平浪静》,还是《平原上的摩西》《起跑》,目前猫眼主控出品的电影都属于中小体量影片。入围了今年平遥影展“首映单元”、猫眼担任第二出品方的《不期而遇的夏天》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近几年的国内市场上,确实有着《误杀》《无名之辈》等不少中小体量影片实现逆袭的成功案例。这是猫眼选择主投主控中小成本电影项目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

实际上,头部电影项目有限是整个市场的共识。之前的市场上,头部项目主要是与头部影视公司合作,比如中影、华夏等国企巨头,万达、光线等“民营五大”,或者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背靠互联网平台的影视公司。对比之下,猫眼虽是头部票务平台,但并不属于上述公司同一纬度的“巨头”。

而从税务风波到内容方向的调整,再到新冠疫情的冲击,今年的整个产业基本触底,内部互助就成了关键,接下来头部创作者回归头部公司和平台的趋势会非常明显。这带来的变化就是,有限的头部项目只会被巨头公司+头部创作者的强强组合瓜分。这样的大背景下,猫眼想要具备主控头部项目的选择权,难度系数变得更高。

尤其是,猫眼背后的投资方中有着光线、腾讯等“巨头”,猫眼作为大生态下的“排头兵”,实际上在头部项目的操作上很难冲在最前沿主刀头部商业大片。所以,目前猫眼主投主控的电影项目基本是中小体量影片。

3

—高风险背后的教训意义—

陷入市场误区。

其实,对于猫眼来说,从参与出品顺势进一步成为项目主控出品,是猫眼一条必经之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猫眼需要从资本角度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加码主控出品正好是猫眼强化能力的一种体现。

不同于在电影项目上参与出品或者宣发主控,猫眼主投主控中小成本项目拥有的话语权更多,影片所能带来的收益无疑会更高,同时需要承担的风险也会更高。这一点从《风平浪静》的上映就能看出来。

然而,猫眼主控出品中小体量影片的高风险并不止于此,而是《风平浪静》同样陷入了当下的市场误区,没能避开这两年出现的行业惰性的猫眼与其他公司一样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

究其根本在于,《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这些中小体量影片的逆袭充满了市场偶然性,但整个行业把这种市场偶然性当成了市场必然性。一时之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复制”而来的中小体量影片,市场表现“风平浪静”,且类型较为单一,基本不曾跳脱出已有成功案例的犯罪、喜剧、悬疑等类型题材范围内。

实际上,绝大部分“复制”而来的影片并不具有《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等中小成本影片能够实现突围的市场偶然性。在《我不是药神》之前,市场上并未出现过这样类型鲜明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这种先例的优势再加上影片足以媲美韩国类型片的扎实剧本,以及“买药难”的大众共鸣点,满足了观众观影需求的同时实现了逆袭;而在《无名之辈》上映之前,《毒液》等进口片利用市场“饥饿感”提升了大盘,但爆米花大片的统治力有限,观众开始对高品质国产佳片有需求,相对而言剧本还算扎实的影片核心是代表大众的小人物“尊严”,较为成功地撬动了更多的观众;《误杀》则与《无名之辈》的情况比较类似。

应该看到的是,这些突围出来的中小成本影片虽然有着现实题材引发大众共鸣、高演技、中小体量、高口碑等外在共同点,但真正造就逆袭的原因在于优质内容的内在元素。而更多市场表现不如人意的中小成本影片只是照搬了这个外在模板,忽略了“通过口碑完成逆袭”的本质还是内容,口碑也是一个外在体现。

因此,通过《风平浪静》水花不大,猫眼应当意识到需要调整未来主控出品中小体量影片的方向,即回归到观众更关注的影片本身,生产《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这种高口碑、强类型的品质内容,而不是陷入单纯的“口碑造就票房逆袭”产业惰性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