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犍陀罗、马图腊、萨拉纳特、笈多,佛教造像艺术你知多少?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结晶,随大乘佛教而兴起的佛教艺术,也产生于古印度,自然深深地浸润着古代印度文化的精髓。印度民族是一个富有宗教和艺术传统的伟大民族,艺术生活的丰富性,使得古代印度艺术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在宗教生活之中。所以,古代印度的文艺不仅不脱离政治经济,还直接从属于宗教,成为宣传宗教思想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用艺术创造来为宗教服务,这在印度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
如来立像及局部如来头像 犍陀罗犍陀罗相传为古印度十六国之一。从公元前32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入侵,到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对犍陀罗130余年的统治,希腊化文化的影响逐渐深入这一地区。公元前4世纪末,印度孔雀王朝的月护王夺取了塞琉古王朝控制的犍陀罗地区,把犍陀罗首府咀叉始罗作为帝国的西京。这种历史背景为希腊雕刻与印度佛教的结合铺平了道路。于是,印度-希腊式或印度-罗马式的佛像诞生了。
桑奇佛塔佛坐像犍陀罗佛像一般披通肩式袈裟,但也有袒右式,袈裟类似罗马元老或哲人雕像身披的长袍,襞褶厚重,衣纹交叠,毛料质感清晰。犍陀罗佛像的手势和坐姿都有固定的程式,手势一般是“施无畏”或“禅定”,坐姿通常按照印度人沉思的习惯结跏趺坐。菩萨像的创造也是犍陀罗艺术的重大贡献悉达多太子或释迦牟尼在未成佛时亦称菩萨。菩萨的大量出现是大乘佛教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菩萨像不像佛像那样过于庄严神圣,比较具有人情味,通常佩戴华贵的装饰,创作上具有更大自由,因犍陀罗的菩萨造像突破了佛像的式化,显得更加生动多姿。以悉达多太子为表现对象的犍陀罗菩萨像往带有印欧混血的特征,服饰华的印度王子的脸上留着希腊化艺术的影子。
悉达多太子树下思维像犍陀罗式弥勒菩萨像犍陀罗式弥勒菩萨像犍陀罗的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极其深远,向西北影响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扬石窟的佛教造像风格,向北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新疆和内地,并东渐朝鲜、日本,为远东佛教艺术提供了最初的佛像模型。
马图腊马图腊距今新德里东南约140公里,位于恒河支流叶木那河西岸,地处连接中印度与西北印度的交通要冲,自古是商业、宗教和艺术的名城,尤以雕刻著称。公元前6世纪,马图腊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苏罗森那的首府,后历经频繁的外族入侵、政权更迭和贸易往来,使马图腊像犍陀罗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汇的地区,只是马图腊更多地保持了印度本土的传统。
马图腊式佛头像虽然,马图腊佛像出现晩于犍陀罗,但是,最初的马图腊佛像,并不是模仿犍陀罗的希腊式佛像,而是参照马上腊本地传统的药叉形象塑造的印度式佛像。贵霜时代马图腊的印度式佛像与犍陀罗的希腊式佛像对比鲜明。犍陀罗佛像偏重沉静内省的精神,马图腊佛像强调健壮裸露的肉体。马图腊本地喜爱裸体、崇尚肉感的古印度传统,那种充满力量的生命感的淋漓而生动的表现,正是犍陀罗佛像所缺乏的。
马图腊式立佛像及局部马图腊在贵霜时代就是佛像雕刻的中心,在地理位置和艺术风格上都处于键陀罗与萨拉纳特之间,在把键陀罗的希腊式佛像转向印度化佛像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键陀罗佛像和贵霜-马图腊佛像向笈多-马图腊式佛像的转变,大至每发生在公元4至5世纪之间。笈多马图腊式佛像的造型的一般特征是印度人的脸型,希腊式的鼻子,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颀长匀称的身材,通肩式的袈装。袈裟的衣纹是一道道像平行的“U”字形细线,具有流水般波动的韵律感。
佛立像薄衣紧贴身体,凸现着身躯的轮廓,是马图腊式佛像最典型的特征。佛像的整个造型都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印度化,比贵霜-马图腊佛像更加理想化。它兼得犍陀罗佛像与贵霜马图腊佛像的长处,又避免了二者的短处。浑圆的肩膀,舒阔的胸襟,匀称的身材,修长的双腿,比犍陀罗佛像更显得比例协调;恬静的容貌,若有所思的神情,比贵霜马图腊佛像更显得气度雍容。
萨拉纳特萨拉纳特位于恒河中游比哈尔邦贝拿勒斯以北约64公里,该地的鹿野苑相传是释迦牟尼初次说法的地方。萨拉纳特的佛像雕刻,在5世纪初叶盛行起来,并迅速发展,创造了与笈多-马图腊式佛像相映成趣的笈多-萨拉纳特式佛像。萨拉纳特式佛像的一般造型特征均与马图腊式佛像类似。不同之处是萨拉纳特式佛像的薄衣更薄,几乎完全透明,恍若裸体,因此萨拉纳特式佛像亦被称之为“裸体佛像”。这种全透明的衣纹效果是萨拉纳特式佛像最典型的特征。
佛立像佛立像笈多笈多时代的佛教雕刻,在继承贵霜时代的犍陀罗雕刻与马图腊雕刻传统的基础之上,创造了纯印度风格的笈多式佛像。笈多式佛像既表现外在身体美,又在其中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精神与肉体和谐统一,肉体美成为精神美的外在表现,吸收了犍陀罗与马图腊各自的优长,代表着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在笈多王朝的雕刻艺术中心马图腊和萨拉纳特,分别创造了笈多式佛像的两种样式:笈多-马图腊式和萨拉纳特式佛像。
鹿野苑佛像笈多时期佛教造像的两种样式影响相当广泛而久远,但就其在域外传播的范围看,又有所不同。马图腊式佛像主要影响了中国的佛像造型,萨拉纳特式佛像主要影响了东南亚诸国的佛像造型。这种对外来文明的选择性吸收表明,东南亚诸国与印度文化更接近,更容易认同萨拉纳特式佛像那种坦裸、显豁的人体美;而中国在儒家正统伦理观念的束缚下很难接受萨拉纳特式的裸体佛像,这种佛像虽然也出现过,但只是昙花一现。笈多-马图腊式佛像那种半透明的朦胧、含蓄之美,更符合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审美趣味。
. End .
来源:本文授权转自山河旧梦公众号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犍陀罗、马图腊、萨拉纳特、笈多,这些佛教造像艺术你知多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