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瑞清辞世百年展:影响了张大千的他,何以被低估?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发自南京
2020-11-11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2020年恰逢李瑞清逝世一百周年,11月11日上午,由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墨韵梅香——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南京大学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李瑞清及其师友弟子的书画、文献作品160余件,呈现其艺术与学术风采。开幕式后,“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同期举行。

一些学者认为,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李瑞清的历史地位和书画成就被低估,而身为晚清遗民,书画于他也许只是清末易代之际用以寄托情怀的方式。

李瑞清(1867-1920)

李瑞清(1867-1920),字仲霖、仲麟,号雨农,又号梅庵、梅痴、玉梅花庵主,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杨溪人。出身望族,幼年即习国学、观图画、学篆分。光绪二十年(1894)进士,次年补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官道员,分发江苏,任师范传习所总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临危受命为江宁布政使,城陷,李瑞清拒仕民国,民国九年(1920)因中风去世。

展览现场

李瑞清虽为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然与南京、上海多有渊源。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两江师范学堂”任学堂监督七年,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晚年定居上海鬻画,与黄宾虹、吴昌硕、曾熙并称“海上四妖”,书画家张大千为其晚年寓居上海所收弟子。因对南京感情深厚,李瑞清去世后归葬南京牛首山,李瑞清墓现为当地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

李瑞清一生贡献卓著,主要成就集中在教育和书画艺术两大领域。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任职两江师范学堂监督七年,致力于整顿教务、学风,延聘中外师资,改革学科和课程建制,创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他的书学和书艺博大精深,是清代碑学书派集大成的代表和现代“金石书派”的开拓者,门下弟子多有成就,如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李健、汪采白等。其在世时,就有约20多种碑帖作品刊行,身故后,门人为其编撰有《清道人遗集》。

李瑞清书法碑帖作品

在今天上午的展览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缘起。南京大学118年的校史肇始于两江师范学堂。李瑞清于1906—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7年,今年适逢李瑞清逝世100周年,于是筹办了这么一个展览。然而南京大学关于李瑞清的书画收藏有限,所幸得到南京博物院与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广征公私收藏一百六十多件(册),展览于11日对外开放。

展览分为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两江笔墨、梅庵弟子、梅庵遗著7个单元,“求篆于金”、“求分于石”、“纳碑入帖”、“金石入画”主要呈现李瑞清的书法、绘画艺术,“两江笔墨”、“梅庵弟子”呈现李瑞清的师友、弟子的艺术与学术风采,梅庵遗著呈现李瑞清的学术风采。

一些学界和收藏界人士认为,李瑞清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都被远远低估了。

李瑞清《篆书四条屏》

书画家、收藏家萧平表示,李瑞清先生在中国艺术市场30多年来一直不被重视,他的学生的价位都远超于他,但是就李瑞清的历史地位而言,他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者,是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在他短暂的50余年里有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他被忽视是不应该的。萧平认为,李瑞清总体而言是一位过渡型的人物,有两个方面,教育他是开了先河,在书画方面也是过渡者,他在探索,许多东西他仅仅开了一个头。“但是开启者是很了不起的,他的功劳在于开启。”

《仿朱耷山水》李瑞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王高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许多人认为李瑞清的书法中有抖笔的习气,他对此曾做专门研究,认为这实际上是李瑞清、曾熙那一时代的人对碑学的一种理解,自有其源头,包含两种审美方式:其一是这种纯粹的“波浪线”在黄庭坚的书法中就有,这是帖学中就有的,另一种是顿挫的笔法,这种笔法从金文而来,有着从金石到碑学一条脉络,所以他们其实有非常理性的思考,并不是那种所谓的“习气”。“这种笔法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写碑的人仍然跳不出这个藩篱,仍在前人的原有技法上延伸,从这点来说,当代很多人对曾熙和李瑞清的认识是低估的,另外对他们的一些笔法也是存在误解的。我觉得他们是有传承,又有自己的思考。”王高升说。 

王高升认为,张大千作为曾熙的弟子,后又被引荐拜李瑞清为师,他受曾、李二人的影响非常之大。“张大千受李瑞清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绘画方面,曾熙和李瑞清都喜欢四僧,这对张大千的喜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张大千后来成为石涛、八大的作伪高手,在艺术临摹和创作方面也深受清初四僧影响,这些都源于曾熙和李瑞清对四僧的喜好;另外在书法上,张大千受李瑞清影响也很大,李瑞清学黄庭坚、学金文,这些书学理念都完整地传授给了张大千。”王高升说。

李瑞清画扇

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李瑞清的书法成就不仅在于书艺,更在于书学,而他的书学也并未获得大家足够的重视。他通过治经之法和眼观手摹,将清代学术和以新材料开发出新方法和中国传统的春秋史学融合成他的书学概念,而“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纳碑入帖”这三句话其实不足以概括他所有的书学。他的很多书学思想辑录在一本语录性的书法著作《玉梅花庵书断》中,这是它的书学成就。他的绘画传世不多,主要是学石涛、八大和恽南田,这三位都是明末清初的遗民画家,所以他也是从他们身上吸取以画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怀。

有别于以往的书画艺术展,此次展览承办和策划者多为南京大学中文系培养出来的学子,也令观众多了一个从另外视角对李瑞清的解读,呈现一个更立体的李瑞清。徐兴无认为,如果清朝不亡,清道人的志向也许绝不是做一名书画家,他很可能就成了一代名臣。“我们总觉得他是个文人、书画家,其实对于他个人来说,书画只不过是他后来寄托志向跟心胸,以及维持生计所需,他真正目标、理想不在这里。”

徐兴无认为,李瑞清的成就并不在其书艺和书学成就,而在于他是中国近代少见的仁人志士。

11月11日下午,“纪念李瑞清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二楼活水轩举办,赵宪章、赵昌智、罗青、陶喻之、朱友舟等学者将从多个角度对李瑞清的书法艺术和学术思想进行研讨。从展览开幕到12月6日闭幕期间,南京大学还将举办《曾熙、李瑞清书法艺术风格及观念比较——兼谈曾、李书学理念的历史影响》《清道人经典化之路:三座里程碑》《清末民初的金石书派与金石书风》等一系列学术讲座,让人们走近和了解这位百年前的著名书法家和教育家。

展览各单元简介:

求篆于金

《“万松草堂”横幅》李瑞清 篆书

李瑞清作为一代书法名家,曾言:“余书本从篆分入,学书不学篆,犹文家不通经也,故学书必自通篆始。学篆必神游三代,目无二李,乃得佳耳。”

他在清代碑派书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主张,他认为秦刻石小篆不能完全体现篆书之妙,因而上追商周金文,追溯篆书的笔法。他吸取金文因浇铸而产生的笔画侵蚀感,以蹲锋涩笔,令笔画厚重古拙、沉郁顿挫,突出了篆书线条的审美价值,拓展了碑学书法的内涵。

求分于石

《节临〈瘞鹤铭〉》四屏 李瑞清 

《临晋俞道由砖》隶书 李瑞清

李瑞清自言学书:“长学两汉碑碣,差解平直。年二十六习今隶,博综六朝……每临一碑,步趋恐失,桎梏于规矩,缚绁于氈墨,指爪催折,忘其疲劳。”

其隶书得力于《礼器碑》《张迁碑》等,而楷书得益于北魏《郑文公碑》尤多,此外他还主张“学汉分、隶必旁及镜、铭、砖、瓦”。

他将写大篆的涩笔一并运用到汉魏六朝碑版临写和书法创作之中,篆、隶、楷、行兼揉掺合,纵横变化,使大篆、隶书、魏碑诸体风格统一,于晚清民国的碑派书法创一新格,为当时习大篆与北碑者所宗法。

纳碑入帖

李瑞清对历代法帖亦研习颇多,尤喜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诸家。晚年接受沈曾植等友人建议,尝试“纳碑入帖”。

在当时扬碑抑帖的书学风气下,他主张碑帖在笔法上有脉络渊源可寻,二者可以融通。

《王长者墓志铭》行书 李瑞清

《节临怀素〈自叙帖〉》李瑞清

纳碑入帖,克服了碑笔写简札小字易失之笨拙困踬且不利行笔之弊,又可以碑笔之刚健,挽救法帖浅弱之弊。他临帖之书,笔势开张、雄强古秀,兼有浓厚的金石气,而简札亦流丽天然,若行云流水。

金石入画

李瑞清的绘画师法朱耷、石涛、恽寿平等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画家,山水、人物、花卉皆擅,所作松竹梅石,气骨高标,又能画古佛罗汉,质朴传神,而佳妙处正得力于书法用笔。

《仿石涛山水》李瑞清

他作画运笔遒劲超逸,熔金凿石,以书入画,将篆隶笔法融于绘画的勾、皴、点、染之中,慢慢写出,稳健深沉,格调高古。其画笔墨与物象浑然天成,豪迈奇纵,意境苍茫,开一代高雅古拙画风。

两江笔墨

李瑞清在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期间,常与端方、缪荃孙、陈三立、徐乃昌、夏敬观、柳诒徵、萧俊贤等人交游。

他们不仅是官员、教习,而且是名士硕儒,暇时常一起吟诗作文,赏评碑帖书法,一时风云际会,笔墨酬答,诗酒留连。

《自作诗二首》陈三立 行书

《致刘世珩札》缪荃孙

隐退沪上之后,李瑞清又与曾熙、沈曾植、郑孝胥等人交往较多,尤与曾熙最契。李书得名北碑,生涩方劲,自谓“北宗”,而曾熙则宗南碑,圆通流丽,自号“南宗”,时有“南曾北李”之誉。这些交游,无疑是促成梅庵艺术大成的重要因素。

梅庵弟子

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办学七载,以“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自勉,亲书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他致力于整顿教务、改革学制、完善师资、添置设备,并增设了中国最早的艺术教育专科——“图画手工选科”。

《送公粮》吕凤子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两江师范名师荟萃、声誉卓著,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名著者如李健、胡小石、吕凤子、姜丹书、汪采白、陈钟凡等,他们多得梅庵亲自指授,终成一代大家。晚年又有张大千入其门下。梅庵弟子,彬彬济济,薪火相传。

梅庵遗著

李瑞清逝世后,其诗文辞赋题跋等文字经门人亲友搜罗裒集,编为《清道人遗集》,其中包括《遗集》二卷、《佚稿》一卷、《攟遗》一卷、《附录》一卷,1939年线装刊印。

《清道人遗集》

另有《围城记》记辛亥南京围城之事,惜已亡佚。亦有《李瑞清乡试硃卷》藏国家图书馆、《清道人致程雪楼手劄》藏南京图书馆。

而其在世时,有20多种书法碑帖作品由上海震亚图书局刊行,影响较大的如《清道人节临六朝碑》、《李梅庵临帖选》、《清道人临散氏盘》、《泰山金刚经》等。这些碑帖的影印出版,不仅传播和扩大了梅庵书法的影响力,更为中国近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陆斯嘉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