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向可持续发展迈进,世界应当如何作为?| 绿会专家致辞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2020-11-10 0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月9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会”)专家、世界顶级环境战略研究学者,著名经济学家,挪威BI商学院名誉教授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受邀致辞中国科协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通过视频发表题为《如果向可持续发展迈进,世界应当如何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如何为此做出贡献?》演讲。兰德斯教授提出,传统的政策响应无法实现联合国的目标。即通过传统的政策,到2050年无法在9个地球承载力极限范围内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应当如何作为?兰德斯教授提出了五项可行措施,以及科学技术支撑五项措施实施,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八项要点。现将致辞全文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r3202qirf21.html

如果向可持续发展迈进,世界应当如何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如何为此做出贡献?

乔根·兰德斯

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朋友们!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各位分享心得。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世界,科学技术应当如何作为?换言之,科学应如何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我的演讲计划如下:首先我将谈谈,本世纪中叶世界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之后探讨应如何改善——换言之,我们人类应如何有所作为,以改善我们未来的福祉。最后,我将谈谈科学技术如何能使解决措施在达成一致和实施的过程中变得更简单。

正如各位将看到的,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尚待解决。很高兴能够在万里之外的挪威王国与各位交流。作为一个小国,挪威在短短三十年间(1935年到1965年)就从一个较为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富裕的国家。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挪威在提高公民福祉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与全球社会在未来几十年必须使用的技术非常类似,这类技术能够为全球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挪威正在推行一项科学战略,旨在提高所有挪威人的福祉。挪威不仅关注经济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化, 而且也在积极进行收入再分配。此外,挪威政府还出台了福利政策(如通往偏远地区的道路和渡船、全民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国家之所以甘愿付出,是因为其目标是改善所有人的福祉,而非仅仅惠及城市居民和金融业精英。换言之,国家做了“自由市场”永远不会做的事,并将累进税制的收入用作此类财政支出。我之所以提到挪威,是因为我相信集体行动的力量——“强大”的国家是解决本世纪全球社会问题的最终途径。光靠个人意愿和自发努力远远不够。自由市场本身无法解决问题。

那么到了2050年,世界可能会发生何种变化?我大半生的时间都在研究未来学,因此不禁要跃跃欲试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在2012年出版的著作《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顺便说一句,这本书在中国居然十分畅销。当我展望未来,看到国际社会正在走向绝路。我们正快马加鞭,飞速奔向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大规模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美丽的自然景观破坏的深渊。这些问题,是由人口日益增多以及人均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程度越来越高造成的。此外,不断增长的人口、以及日益增大的人均生态足迹,也带来问题。更糟糕的是,不平等现象愈演愈烈,我们未来将可能会看到更多的社会紧张态势和冲突。

当然,这一切完全有可能戛然而止,或至少减缓冲向绝路的速度。如果我们用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并通过免费教育、免费孕产妇医疗保健和免费为所有妇女避孕等措施来减少人口数量,大多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但不幸的,我们似乎无法对此达成一致。主要原因是,从短期来看,采取行动比置之不理的成本更高。下图展示了我认为未来最有可能呈现的画卷。

人类活动(以人口数量和产出(GDP)的形式)持续增长,导致生态足迹(资源使用量和污染程度)不断增加,进而造成更大的环境破坏(全球变暖,自然破坏)。而环境破坏带来的成本最终会超过人类活动带来的收入。结果,尽管收入增加,但福祉却反而下降(例如,由于天气不稳定,森林火灾、飓风、洪水和干旱现象日益频繁,重建成本高昂,自然景观减少)。该如何应对?

为了给出一个科学的答案,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希望实现的目的,我们需要一个目标!

幸运的是,联合国已经为全球社会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这就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目标。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人类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和朋友们在2018年的一份名为《转型是可行的》的报告中给出了答案。《转型是可行的》这份报告是基于未来不同途径的研究模型完成的。我们将世界分成七个区域,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运作——就在著名的9个地球承载力极限范围内。

我们的目标是回答“到2030年,人类将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当中的几个?”

答案不够乐观。按照最基本的情况,我们预测最有可能的未来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许多目标到2030年都无法实现,甚至到2050年也无法实现!我们还研究了其他情景,围绕更多的假设(如更快的增长、更多的预算或更好的组织)测试了能否实现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但都无济于事,在所有情况下,我们均得出了同样的负面结果。事实很可悲,但不容回避:传统的政策响应无法实现联合国的目标。我们被迫得出结论:通过传统的政策,到2050年无法在9个地球承载力极限范围内实现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幸运的是,《转型是可行的》也提供了一些好消息:通过五项行动(我们称之为“五项措施”),我们能够于本世纪内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也有坏消息:这五项措施实在是非同凡响, 超脱常理,无论富裕国家还是贫穷国家均不易采纳。

五项措施如下:

1. 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我们用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目标是阻止气候变化。

2. 使农业和林业具有可持续性:我们必须用可再生的土地利用方式来代替。目标是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

3. 减少人口:我们可通过免费教育、免费孕产妇医疗保健和免费为所有妇女避孕等措施实现。目标是在本世纪后期限制人类足迹(环境影响)。

4. 让最富有的人群支付转型成本:可通过累进税制来实现。且必须使转型在经济上可行。

5. 采用新的发展模式(例如中国、哥斯达黎加):我们必须抛弃传统的发展战略。

为了消除贫困而取得快速进步,这五项措施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应实现的目标及其实现方式。但老实说,这五项措施不是很受欢迎。

五项措施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很难获得政治支持,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五项措施在短期内的成本比一切照旧的要高,比如,电动车比化石燃料车价格更贵。因此,除非国家支付补贴,否则进展将十分缓慢。其次,事务推进艰难,因为五项措施将导致化石燃料工作岗位流失,而新的绿色能源工作机会还尚未出现。例如,我们失去了煤炭工作岗位,但却尚未在太阳能发电厂找到新工作。因此,除非政府支付煤矿工人工资,直至他们在绿色能源行业找到新工作,否则阻力会很大。

总结一下:绿色转型进程会因两个因素而减缓。首先,绿色能源行业利润不大,这将抑制市场发展。其次,是高污染行业工人和老板对失业的恐惧心理,这一点我们感同身受。这种双重阻力使得拯救世界的强力行动难以获得广泛支持。除非我们愿意使用非常规的解决方案和依靠一个“强大的国家”,否则无法实现绿色过渡。事态非常紧迫!时间所剩无几!

那么,为了加快五项措施的实施, 为了加速生态文明的发展,科学事业应当如何作为?

答案是:研究解决方案!而非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我们已经非常清楚问题的所在——即将到来的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生物多样性丧失、冰川融化、海洋中的塑料等等。我们不知道的是,如何快速实施五项措施!这才是全球科技事业,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大有可为之处。

科学家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将如何让五项措施更容易实施?科学将如何促使世界各国就行动方案达成一致?一旦我们决定采取行动,科学将如何减少现实问题?或者更具启发性的是:科学将如何帮助我们制定具有奇思妙想、且能够立即被广为采纳的解决方案?

但各位可能会问:在数不胜数的研究机会和课题中,如何找到一个好的起点?方法之一是问自己的朋友:这个绿色措施怎么样?比如,如何看待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问题?通常他会回答:不行!并给出理由:太贵了!那么,好,他刚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妙的研究任务:降低非化石燃料的价格!在自然科学方面:寻找降低太阳能电池板成本的技术途径。在社会科学方面:制定补贴计划或法规,使化石燃料解决方案相较之下更加昂贵。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想办法让民众支持新方案。我再举一个例子:我经常提到降低富裕国家出生率的重要性。

因为富裕儿童会比贫穷儿童留下更大的环境足迹。但我的朋友总是说这个方法并不可行,因为如果减少儿童的数量,几十年后将没有足够的人手来照顾老人。他们的回答再次帮我们指向了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

退休年龄必须提高至多少岁,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年医学必须取得哪些进步,才能让人们的工作年限更长?可以通过缩短老年人的工作周数实现吗,或是通过老年护理机器人解决?许多研究任务具有跨学科性质,需要站在全局高度审视,而拥有多项专业领域能力的研究机构最适合承担此类任务。

我再给各位举几个其他的例子:

土地使用-研究:如果富裕国家减少化肥使用量,而贫穷国家增加化肥使用量,世界粮食产量能够增加多少。

收入再分配-研究:必须将世界最富有的10 %人口的所得税提高多少,才能足以支付全球向可持续发展过渡产生的全部成本。(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大约1个百分点)。

新的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如何在40年内使国内13亿人口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16倍。如果按照《华盛顿共识》的方式,绝不可能实现这一成就。那么能否总结一下,大致说一下,科学技术能够为生态文明做出何种贡献?我想,能够总结如下。

1. 证明(从化石能源过渡到绿色能源的)额外成本没有表面看似的那么高。

2. 降低绿色解决方案的成本,或者增加化石燃料的成本

3.  减少失业威胁。说明哪些新工作将会作为失去的化石能源工作的补充和替代。提出收入保障计划。

4. 让大多数人相信,如果五项措施获得通过,他们的福祉将会更高。

5. 突出成功案例。描述已成功实施全部/部分五项措施的国家/地区事例

6. 计算所需的补贴规模,或制定必要的法律,使绿色解决方案的成本具有竞争力

7. 为失去市场的化石燃料行业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8. 提高能效(即减少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特定服务所需的电量或热量)。或者教育民众依靠更少的能源发展。

科学技术的贡献方式还有很多。哪怕我们只是希望为消除五项措施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短期障碍而寻找可行解决方案,也能够通过多种科技途径实现。一旦各位完成了研究,请把结果告诉公众。因为研究的核心任务是让大多数人相信,如果五项措施获得通过,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美好,生态文明将进一步发展。

(图源/Jorgen Randers)

祝各位好运!时不我待,奋力前行!谢谢!

文/王岩青 审/绿宣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