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半月谈》刊文:讲课好能评教授,坐冷板凳也安心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消息,11月10日出版的第21期《半月谈》将刊发记者杨思琪采写的文章《讲课好能评教授,坐冷板凳也安心》。摘要如下:
李雪没想到,凭着教学好,自己也评上了教授。“以往评教授大都得看论文,现在讲课好也得到充分认可。”李雪说。
李雪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师,多年来她专注教学,启发式、互动式课堂受到学生喜爱。她凭借突出的教学成果获聘2018年“龙江学者”,并于2019年成为学校长聘岗教授。
针对“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教育评价体系顽疾,近年来哈工大建立健全以教学质量、科研贡献为导向的分类多元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分五类,讲课好也能评教授
有的教师教学是长项,有的教师基础研究搞得好,有的教师工程研究能力强,怎样破除“一把尺子、一个标准量到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认为,只有构建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让不同特长的教师各尽其才,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教师特点、个人意愿以及教学科研需求,哈工大将教师队伍分为五类: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和教学科研支持型,实行分类聘任、分类考核、分类评价。
在职称评价上,哈工大设置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为青年优秀人才搭建绿色通道。从讲师获评教授,航天学院教师吕海宝凭借突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仅用了两年时间,那时他只有31岁。吕海宝说,学院有400多名教师,一年只有三四个教授指标,从讲师到教授至少需要5年,平均需要8—10年。有了“直通车”的激励,他更能沉下身、潜下心。
立足重大科研,坐冷板凳也安心
“以往评价中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等指标所占比重突出,但是重大科研在短时间内不好量化,要为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哈工大发展改革和规划处处长吴立刚说,针对这类科研人员,哈工大主要参照项目在国家战略中的意义,以及个人在项目里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
两院院士、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及其团队成员正是这一体制创新的受益者。“研究新体制雷达风险巨大,短期内不见效益,恰当的科研评价体系解决了青年学者后顾之忧。”刘永坦说。
据统计,哈工大每年评定的教授、副教授通过重大项目获评约占10%。周玉说:“让从事重大科研的教师待遇上不吃亏,他们才能坐稳冷板凳,以基础理论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扭转功利化倾向须保持定力
哈工大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瞄准重大创新,以贡献力为重要评价指标。哈工大秉承为国防领域做贡献的宗旨,其教育评价体系也一脉相承,避免简单以“快出文章为产出目标”的“浮躁病”,确保科研工作目标的高定位。
第二,勇于打破常规,推行“各路神仙”分类多元评价体系。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类别的考评方式,推行精细化、差异化、人性化管理模式。
第三,坚定发展目标,保持改革定力。哈工大受访师生指出,科研评价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由于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出现波动,改革推行过程中曾按下“暂停键”。学校顶住压力和质疑,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方案,最终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支持和认可。
哈工大党委书记熊四皓说,推行教育评价改革必须保持定力,坚持用改革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功利化倾向,还教育科研清风。
(原题为《〈半月谈〉刊文:讲课好能评教授,坐冷板凳也安心》)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