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走长征路│剑门关,红军创造蜀道战争奇迹

2020-11-09 1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1月8日,

恰逢星期日,

也是第二十一个中国记者节。

但记者不是在写新闻,

就是在采访新闻的路上。

记者作为“智行新长征 骏驰新时代”2020年重走长征路公益行12名队员之一,10月17日从于都出发至今,20多天来,每天都在奔跑着。11月8日,重走长征路队员驱车来到了有“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的广元市,80多年前,红军在此打响了两场著名战役,即强渡嘉陵江和攻克剑门关战役。

嘉陵江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反敌“六路围攻”胜利后,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一次重大战役。战役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结束,历时24天,共歼国民党12个团约1万余人,攻克县城9座,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北川、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的广大地区。嘉陵江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的成功战例。

8日上午,

重走长征路队员

来到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

亲身感受“天下第一关”的险要。

剑阁县位于川、陕、甘三省接合部,城南15公里处就是剑门关。剑门关山势北高南低,72峰东西横亘百余里,齿仞参差,倚天如剑。因只有一个隘口悬在高山绝壁之中,故有“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

史料记载,从三国诸葛亮剑门立关以来,剑门关在上千年中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就无破关历史。直到1935年4月2日,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红四军和红九军,采取集团进攻方式,在副总指挥王树声的指挥下,一举攻克被敌人称为固若金汤、插翅难渡的剑门关要隘,创造了蜀道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标志着川军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防线的全线崩溃。

“风吹雨淋雷打闪,红军攻克剑门关。各路军阀如山崩,我送红军出四川。”80多年过去了,红军攻打剑门关的歌谣至今在广元大地流传。当年红军展示智慧和勇敢的剑门关,已被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陡峭的山崖,精彩的历史故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进入景区,因时间紧迫,记者无暇参观这里的秀美风光,而是径直从剑门关景区南大门进入,沿着右侧台阶上山,前往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行到密林深处,路边竖着一块刻有“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的石碑。由于石碑风化严重,一半碑文已脱落无法辨认,可石碑下方的战壕,尽管长年遭受雨水侵蚀,但壕沟掩体仍清晰可见。

继续拾阶而上,拐过一片密林,眼前豁然开朗,半山腰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威严耸立。据载,该纪念碑主碑高19.35米、宽4.2米,寓意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克剑门关。1980年徐向前元帅题词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镌刻在主碑正前面。

随后,记者来到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该馆虽然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但馆内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红四方面军当年血战剑门的战斗史实。其中纪念馆大门入口处右侧的一段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就是用拳头砸,也要砸开剑门关,迎接中央红军。寥寥数语,足以证明当年红军誓死拿下剑门关的勇气和决心。

硝烟散尽,历史远去。

穿越了80多年浩渺时空,

记者站在剑门关楼上抚今追昔,

一种久藏于胸的激情渐渐升起。

凭高眺远,关内关外,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昔日边远落后的剑门镇,而今被打造成了一个集购物、休闲、观光和美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古镇。沿街两侧,商铺林立,车来人往,一片生机盎然。村民们借助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踏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坦途。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余书福 陈地长

原标题:《重走长征路│剑门关,红军创造蜀道战争奇迹》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