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库动态|宜居:生活的目标与营商的要件
建设宜居城市是下半程城市化的政策重点。图为2020年10月23日的福州市仓山区流花溪沿岸景观。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第一,宜居是人类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宜居是人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人类自产生以后,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居住。人们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所以宜居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是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在原来居住条件的基础上,人们未来会进一步追求更美好的居住条件。
从古代一些诗人的描述中,今人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宜居的追求不仅在环境方面、物质方面,还有精神方面。最美好的宜居就是诗意地栖息,可以概括为经济丰衣足食,环境风景如画,社会和谐融洽,心灵自由安详。尤其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居住满足人的心灵方面的要求,特别看重。中国古代的诗人曾经提出,身心安处为吾土,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面充满了对宜居理想的追求,也是过去我们经常会引用到的一些诗句。西方也是这样。
所以宜居是人类永恒的终极追求,是永远重要的一个话题。
第二,生活环境是城市化下半程的重点内容和驱动力量。
今天的中国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上半程,开启了城市化的下半程。下半程的城市化,从人口、空间、交互、产出等方面看,与上半程相比,都有非常重大的变化。
从人口,尤其是人口的需求来看,上半程城市化,是我们进入城市里,要谋生,下半程城市化,是我们居住到城市里,要生活。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关于城市的两个论断,正好是城市化上半程和下半程最好的描述。他说,人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这实际上就是人来到城市是为了挣钱,是为了谋生;第二个阶段,就是人到城市里面居住,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仅仅是谋生,不仅仅是要就业和赚钱,是为了享受生活,享受城市里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所以应该说,在城市化的下半程,或者说在“十四五”规划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美好生活都是居民最重要的需求,宜居的环境就是实现这一美好生活或高质量生活的重要目标。
我在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时候发现,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特别重视生活环境,对经济竞争力不是很重视,当时不太理解,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中国的发展,就明白了。
相对来说,特别是我们进入城市化下半程的这个阶段,宜居具有双重作用,第一重作用是生活本身的一个需要,第二重作用是高质量生活的一个重要目标。从供给的角度上来讲,新产出力量实际上就是供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经济增长或者城市增长、城市发展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三,中国城市发展与竞争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
劳动力、土地和外来资本、全球化资本的相互吻合,特别是在制度创新基础上实现吻合,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崛起。
我们经历了劳动力转移主导的小城镇发展阶段,经历了外资、跨国公司进入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又经历了土地城镇化,这是上半程城市化的全部内容,解释了中国城市化过去三十多年的崛起。但是进入下半程,城市化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逐渐发生变化,土地、资本甚至劳动力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劳动力红利没有了,土地方面,由于房地产的价格不高,我们的外来投资也早已放缓有所下降。
在城市化的下半程,推动城市发展或者城市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从劳动力转向了人才。从劳动力转向人才,带来了一系列发展和竞争的逻辑变化。过去我们是先用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财政政策,招商引资,把企业吸引到城市,发展产业,创造税收,然后城市政府可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这是过去的模式。现在,人才是决定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也是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吸引高端人才,因为吸引高端的人才进来以后,才能够吸引相关的高端要素,包括科技的要素、创新的资本,才有可能吸引高端的产业,或者说培育高端的产业,创造更多的税收。可以说,这形成了一个循环:循环的开头是改善生活环境,吸引高端人才,然后创造高端产业,最终创造更多的收入和经济增长。
显然,吸引人才要改善环境,而要改善环境,首先要改善生活环境,要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只有更加宜居,我们才能够吸引高端的人才,才能够吸引高端的要素,才能培育高端的产业,才能够完成这新一轮创新的循环。
因此,宜居是城市营商环境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基础。
第四,中国城市生活环境的宜居性亟待提升。
我们最近新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生活环境有很多定义。我们使用了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医疗健康、气候、环境、消费等方面的数据,构建一个指标体系,对291个两岸数据进行评估。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生活环境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上看,港澳粤沪京领衔全国。区域上,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东部领先”态势。一二线城市,因为行政地位较高,而在多种公共设施和市民消费水平方面占据优势,相对来说宜居环境是好一些,但也面临房价高企和环境污染威胁。三四线城市,在气候舒适度和居住成本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公共服务、收入就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上来说,中国城市的宜居环境还不是特别完美,各层级城市都有弱项,有的城市在这一方面做得好,有的城市在另一方面做得好,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推动宜居环境改进的一个潜力。
第五,建设宜居城市是下半程城市化的政策重点。
宜居既是生活也是生产的关键,城市化下半程应该把宜居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或者推进城市化的重点。
宜居的城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们可以在这一方面政策上多下功夫。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是指作为居民栖息之地的城市,是最大化确保全体市民个体创造和分享幸福和发展成果的出发地和落脚地;不仅是分享幸福,而且是能够使得市民的个性,创造力获得绽放,这样的城市才是一个宜居的城市。
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一些方面——如市民的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生活幸福和素质文明方面,城市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方面,私人服务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提供——进行改进,确保大多数居民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建设宜居城市是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必然要求。宜居城市建设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下半程的重要议题,涉及多个方面。下一步政策的重点,也应该着力于这些方面,而不仅仅是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好,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做。总体上要围绕全体居民的个体创造和幸福的分享加以落实。
(本文根据作者2020年11月1日在第二届上海交通大学“宜居城市”论坛上发表的同题演讲整理而成,有文字编辑,并经本人审定。)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