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上海对话”:疫后艺术市场到底如何走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20-11-09 19:1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1月9日,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期间,“2020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举办,论坛聚焦疫情之后文化产业热点及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全球文化艺术市场背景下,解析艺术市场发展趋势和路径。而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全球市场不确定的之中,或给出风向标。

“2020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现场

“上海对话”高峰论坛围绕“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新机遇”、“产业链+创新链–艺术品在线交易发展的新模式”、“艺术IP的活化运营与版权保护”三大主题展开讨论。并发布了《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疫情下的中国艺术品艺术市场》、《2020上海自贸区文化艺术蓝皮书》以了解市场前沿动态,研判2021年行业发展趋势。

《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统计之一

疫情推动拍卖线上化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在“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9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统计,2019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拍卖总成交额57.4亿美元(396.9亿元人民币),跌至2010年以来最低值。

2019年,全球范围内共有15件中国文物艺术品成交超过1亿元,中国大陆8件,海外地区7件。而成交超过1千万元的拍品共有422件,其成交金额所占市场份额依然保持历史高位。

而今年因为疫情,各类拍卖到6月份才陆续展开,7月份春季大拍的序幕才拉开,今年1-8月份成交额是105亿,大约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

佳士得“ONE:现当代全球联合夜拍” 直播视频截图

但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大力发展线上交易和线上预展。从某种意义上讲疫情推进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佳士得的现当代夜场的拍卖以及佳士得的秋拍。佳士得中国区总经理胡伟爔提到了佳士得的创新,当时7月10日香港先开启,接着是巴黎、伦敦、纽约陆续接力,其实是满足了全球藏家的竞拍。此外,拍场还首次出现混合现实影像作品,而AR/VR等各种新科技,也更多运用到线上预展,以促进艺术品交易,跟藏家进行更多的互动。

佳士得拍场首次出现混合现实影像作品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黄小坚认为,要加快构建艺术市场“双循环”体系,具体而言是把解决海外回流文物税率提上议程,并支持企业及私人博物馆收藏,鼓励大众艺术消费,扩大供需循环;也要发挥自贸区的功能和优势,促进国际国内交易,增进国际间循环。再者,要加快建设艺术市场“数字化”生态疫情以来,在黄小坚看来,虽然目前国内外拍卖企业、画廊 、博览会纷纷由线下转向线上,但线上交易呈现 “各自为战”“规则各异”的局面,缺乏聚合发展理念,统一行业规范和市场配套 。因此,如何配套完善的数字化艺术市场生态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经营主体等多方共同构建。再者要加快探索艺术市场“差异化”业态。尤其在当前拍卖企业发展模式和呈现面貌雷同,导致行业盈利 面逐年下降,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富比欧洲区主席、拍卖官Oliver Barker线上拍卖

美术馆、画廊、艺术基金如何共同构建艺术价值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以“艺术博物馆的智识机制与城市文化艺术产业”为题,谈及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在当下和未来如何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如何促使美术馆改变过去的学术、教育、收藏体系。

对于“艺术类博物馆”的定义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些讨论,各地美术馆馆长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建造文化持久的机构。但在“非营利”的理解上,却存在理解的偏差,在张子康看来,实际上美术馆需要经营、需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去拓展,但是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为一旦以营利为目的就会弱化艺术价值的建立。美术馆必须用学术的方式推动价值建立,不断地让公众认知艺术在文化中的重要性。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古画的全数字化线上虚拟展览。

一家一流的艺术类博物馆(美术馆)必须建立学术话语权,这也要求美术馆要有学术研究、典藏研究,有教育学习、展览展示的平台。但目前学术研究在中国的美术馆行业并没有被特别重视。

同样一家国际顶级画廊在商业上是有话语权的,一些发达国家顶级美术馆或者顶级画廊和艺术基金,它们推动的艺术价值是有共同认知的。但张子康认为在国内,美术馆、画廊、艺术基金各有专业之处,但其价值体系并没有形成合体,对于中国艺术品发展生态不利。

中央美院美术馆去年举办卡普尔个展,图为作品《远行》(2017)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健认为,上海有序、多元、浓厚的艺术氛围,“上海时间”“上海地标”“上海平台”集结亮相,规模化效应形成了强大的艺术磁场。他以2019年首届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为例,仅境外艺术品累计货值已突破100亿元。艺术品交易产业链日益集中、日趋完备,吸引着海内外各地藏家、艺术从业人员、艺术爱好者竞相而来。而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和自贸区优惠政策,成为上海的独特优势。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为艺术品交易产业落地提供了整体配套服务,随着配套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上海将逐步形成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为一体的艺术品产业生态圈,竞逐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优势更加突出。

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

自贸区助力国际艺术品交易月

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立全国首个专业艺术品保税仓库一期,实现艺术品保税仓储、保税展示;2014年,突破艺术品到港预申报,实现“先进区 后报关”;2015年,美术品进境备案环节批文取消;此后文广局美术品进口批文由20日缩短为5日;保税展示审批由20日缩短为5日;2018年,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上海自贸区服务点揭牌;去年实现了进出境海关无纸化申报。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自贸区的艺术品进出境额已累计超480亿元。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环中在论坛主旨发言中谈到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如今,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全面投入运营,它不仅是世界面积最大的艺术品保税服务仓库,更在功能、服务、配套上,能有效提升上海专业艺术品存储水平和存储量级,推动国际艺术品市场向上海集聚。在配套上,依托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版权服务中心、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文创IP运营中心和评估鉴定中心,为全球艺术品提供交易广泛、配套成熟、主题丰富、服务优质的艺术常年展示空间和联合交易平台。

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

论坛还发布了《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安全防范技术规范标准》,该《规范》的制定将有效填补国内艺术品及贵重物品存储领域的标准空白,为今后国内艺术品仓储建筑物的建设标准提供制度基础和行业标杆。同时由上海自贸文投与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自贸区文化艺术品及特殊商品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发布,也将为文化艺术企业提供“先进区,后报关”的通关条件,帮助文化艺术企业节省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提升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助力上海文化产业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国际艺术品保税服务中心

“2020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还从“产业链+创新链:艺术品在线交易发展的新模式”的角度探讨艺术市场如何通过互联网形成新交易模式,营造出开放、多元、创新的市场氛围,还涉及了文创 IP如何在创新创造的驱动下发展出新的文化体验,为艺术市场发展带来新的优势力量。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