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莽为什么栽在了货币改革上?

2020-11-09 1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录于话题#汉朝历史25#中国古代史42

王莽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在他尚未成为皇帝之前,便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收割民间的财富,为登上皇位以后的统治做准备。王莽的政治目标非常宏大,他不仅要做中国之主,而且还要征服四夷,建立一个空前的统一大帝国。而这一切的野心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于是在公元7年,王莽利用自己大汉第一权臣的身份,发动了自己的第一次货币改革。

一、王莽的第一次货币改革

王莽在当权之后,对国家的行政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为官员发放养老金、重视教育、优待儒家学者等等。而这些改革都是需要钱的,为此王莽带头向国家捐献田产,并且以自己为标杆,让其他官员也为自己的改革捐钱。当然可想而知的是,没几个人真的捐出多少钱来,这点钱对于改革而言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为了改革能够继续推行下去,王莽把主意打在了老百姓的身上。

影视剧中的王莽

王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发动了第一次货币改革。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发行三种新的货币。这三种货币分别是大泉五十(一种大型铜钱,重量约是原先五铢钱的2.5倍)、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与之前的货币不同的是,这三种货币的购买力都是官府规定的。例如,大泉五十相当于50枚五铢钱,一刀平五千名字霸气,价值更霸气,小小一枚就相当于5000枚五铢钱。而原先的五铢钱等货币,购买力则是由市场决定的。五铢钱作为文重一致的金属货币,其价值大致就相当于重达五铢的贵金属铜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它也就能用来兑换与五铢铜价值相近的商品。

一刀平五千

王莽政府发行大面值货币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搜刮民间财富。具体怎么搜刮呢?就是用大面值的货币,直接向民间购买物资和兑换黄金。而大面值的货币到达普通民众手中时,由于其重量轻而面值大,其实根本不值那个钱,所以百姓用这些“大钱”根本买不到自己和官府换取货币时等价的商品,所以大量的老百姓纷纷破产。

当老百姓逐渐发现了王莽的卑劣目的之后,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官府的掠夺行为进行了反抗。老百姓拒绝使用官府颁发的新货币,而继续使用原来的五铢钱,这让王莽颇为头疼。当时的王莽还没有篡位登帝,所以不能轻易地废除西汉皇帝颁发的合法货币五铢钱。

五铢钱

二、第二次货币改革

公元9年,王莽篡汉称帝,建立新朝。此时的王莽既然已经是皇帝了,那么在搜集民间财富方面,也就不用再畏手畏脚的了。于是乎他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

第二次货币改革的内容,是废除五铢钱和刀钱,而改用大泉五十与小泉五铢(重一铢,但是购买力等于五铢钱)。第二次货币改革掠夺财富的手段,与第一次改革大同小异。所以经历了被第一次货币改革掠夺的惨痛教训,民间百姓坚决拒绝使用大小泉钱,而是坚定地继续使用五铢钱,并且要求官府将大小泉钱全部废除。

对于王莽而言,民间百姓的要求自然是不可能答应的。所以他便动用暴力手段,来强制百姓们使用他发行的新货币。当时的法律规定,官府一旦发现使用五铢钱的百姓,立刻发配边疆。

大泉五十

王莽政府颁发的货币,实在是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当时的史料记载:农商失业,食货俱废,人民至涕注于世道。原来的大汉国民偶像王莽,已经因为数次倒行逆施的货币改革,而成了老百姓人人痛恨的恶贼。但王莽依旧不准备罢手,他还要继续进行第三次掠夺财富的货币改革。

三、王莽的第三次货币改革

第三次货币改革发行的货币叫“布币”,一种形状像铲子的铜币。这种货币的特点是以形状和重量为标准,从大到小分为好几个等级。而每个等级象征的购买力不同,当然这里说的购买力仍然是官方定价的,而非市场自由决定的。有了之前两次货币改革收割财富的经历,民间百姓心理阴影面积超大,非常抵制王莽发行的布币。

正是由于民间不断抵制王莽发行的新货币,人们对五铢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民间出现了许多私自铸造五铢钱的人。而王莽对民间抵制货币的应对策略也非常野蛮,他直接规定,但凡是民间敢私自铸造五铢钱者,发现一家则五家连坐受罚,而且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只要出了大门就必须携带布币。王莽想以此种方式,来促进布币在民间的流通。但事与愿违,布币在民间的流通情况非常糟糕。懂一点现代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金属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它含有贵金属的价值,是不能像这样用政策规定的,而这也是王莽货币改革必然会失败的原因。

布币

四、王莽为什么要进行货币改革

就在王莽登上帝位后执政初期,国家还算太平,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也没有什么急需花钱的公共工程。那王莽为什么还要掠夺民间财富呢?上文中曾提过,因为王莽想要建立一个空前的大帝国,可以说王莽攒钱是为了对外发动战争。

据史料记载,王莽在登基的前一年,就已经派人收回了原先汉朝皇帝发给四周少数民族的印绶,然后在赐给新印绶时,将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治封号,通通下降了一级。例如南匈奴的单于原来的封号是王,到了王莽这儿就变成了侯。其造成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当时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大量叛变,而王莽在民间搜刮来的财富,则几乎都用于派兵对外作战了。

五、最后一次货币改革

经过前三次货币改革,王莽终于弄得老百姓对他怨声载道,四周的少数民族也都想拿他来练手。为了解决这种被动的局面,王莽又实行了第四次货币改革。在这次货币改革中,王莽颁发的新货币,其重量和面值都与五铢钱等旧货币相等。也就是说,王莽新颁发的货币与旧货币并无二样,他折腾了一大圈,现在又回到了自己改革的原点。实际上这几乎也就相当于王莽承认了,此前自己货币改革的全面失败。

王莽

文史君说

关于王莽的货币改革,历代史学家们持有的都是批评态度。王莽之所以会进行货币改革,除了想要掠夺民间财富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所以才会天真地认为,政府可以随意规定货币的购买力。实际上,对于货币为什么会具备兑换商品的能力,在近代以前的相当长时间里,人们都是不清楚的。很多人把货币的这种能力想象的非常神秘,于是还产生了各种货币拜物教。王莽当然也逃不出时代认识的局限,栽在货币问题上的政治人物,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参考文献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0年版。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阚翔)

原标题:《钱为什么能买东西?搞不清这点,王莽四次改革货币,最后葬送自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