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华时评:面对科技“卡脖子”,这届年轻人请奥利给

王亚宏/新华社
2020-11-08 19:47
舆论场 >
字号

科技的突破离不开奋斗的积累,年轻人不断的灌溉是科技树成长壮大的希望。

“十四五”规划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到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让年轻人听到了用奋斗浇灌科技树的集结号。年轻人从来就自带创新模板,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断滋生的好奇心、强大的行动力,更有不怵任何挑战的勇气。在这些特质的加持下,年轻人必能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有所作为。

生活中一刻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年轻人对自立自强的迫切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毕竟几乎长在手上的智能手机虽多是中国制造,但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却不是中国产品。类似的情况在航空发动机、触觉传感器等领域也存在,这些短板的集中体现就是对中国的“卡脖子”清单。

“卡脖子”清单就是要重点突破的任务清单、自立自强的明细清单。年轻人的有利条件是已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得更远,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曾在国际封锁中赤手空拳打拼出一片天地,现在年轻人面对科技“卡脖子”,怎么会缺少突破的勇气和信念?!

勇气和信念要化为行动,成果要在每一天的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中积聚,在创新的论文、实验、项目上体现。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和积累,总会汇聚成开创大局面的奔涌河流。

科技的突破从不会一蹴而就,好在时间是年轻人的盟友。科技在进步、产业在变革,年轻人也在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处处都是年轻人大展身手的舞台,时时都有实现抱负的机遇。在朝气和锐气的加持下,年轻人会成为人工智能程序员、集成电路设计师、空天科技工程师、生命健康研究员……不论什么行业,年轻人都会握指成拳、合力攻坚,将任务清单里的项目逐一勾掉。

当科技树长得枝繁叶茂,回首望,青春没有虚度,梦想何曾远离。历史将向我们致敬:这届年轻人,奥利给!

(原题为《(新华时评·青春的未来)别人“卡脖子”,咱们怎么办?》)

    责任编辑:陈建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