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反正你也会过时,不如陪我一起变老吧”
原创 看理想编辑部 看理想
“你这个是在哪买的?链接发我一下。”或许类似的对话正在你的生活里频繁出现——我们总是欣喜地送上或者收下链接,然后飞速下单,等待着日常生活里下一个微小的新盼头。
的确,购买开始从一种解压方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成我们一段人生的组成模式。
当换季的时候又一次把去年买的衣服都清理出门;当“随便买买”的日用品又出了问题,不得不下单另一个“随便买买”;当一觉醒来又在后悔自己半夜买了并不需要的产品;当搬家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很多东西真的值得带走……
仿佛那些喜欢过、买回来的东西都会流水般地从你身边过去,伸出手,却无法在漫长的时间里抓住一些什么。
的确,在这个时代里,想要买个新的什么太容易,学会留下与珍惜却太难了。
上周,我们向大家征集了一些陪过你很多年的旧物。很多时候,这些旧物不仅是日常生活里的一种守候,还是连接着你与过去记忆的一条线索——
它就像是一个最小单位的家,让你能够在无从掌控的变动之中找到一点点安定。
“一起继续流浪吧,我的同路人。”
@琪琪
我有一支陪伴我5年的考试答题卡专用2B铅笔,笔芯是那种宽头的,这是一支神奇的铅笔。其实我没有很在乎它,几次我都以为它丢了,过一阵它居然又好好地出现在我的笔袋里,笔袋已经换了几次,它还在那里。大概是我的糟糠之笔,不肯离开我的那种。
它是我在应试教育洪流里走过一遭的一个见证,我一直是用它答题的。我的失落与得意,它都无言在旁。
回想起来努力且进取得游刃有余的时候真不少,但我知道我并不算快乐。我也没有非考得怎么样不可,当了一回这个大型游戏的玩家,算是有资格批评或称赞这个游戏。
我今年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打算在人生轨迹上“绕路”,转学出国。一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兴尽悲来,打算清零数据,玩另一个游戏。
我会带上这只陪伴我应试多年的笔,世事无常,居然有支笔一失再失却终究不离我,也是一大幸。
“我记录你,你见证我。”
@欢欢汪
我是一名资深半途而废者,爱买本子,信心勃勃要写完,最终只写了前五页,后面要么写了笔记要么就把前五页撕了,骗自己是新本子,下次又撕五页。唯有这本手账,因为是别人送的,很重要的人,他在手账扉页画了三个不同颜色圈圈。所以就算这本手账磨脏了,红色包布边角漏出白色纸壳,也还在坚持写。
本子里面记的都是小事、小情绪,或者小梦想,但没有它我就觉得慌,出门为了它一定带包。它陪着我像个缄默的家人,宽容地看着我长大、变老。
“所谓旧物,是相伴的隐语。”
@天水碧
还是在凤凰古城居住的时候,有天想买只咖啡杯。信步去超市,一眼相中一只小玻璃杯,可以喝茶也可以喝咖啡。比较喜欢玻璃的通透感,简单,耐看。
杯子放在桌上,有阳光照进来时,光线落在杯子上,会看上好一会儿,也会拍照。空杯,或杯子里有茶或者咖啡,光线是多变的。
前些天突然意识到这只杯子有十来年了,虽然后来买过不少杯子,生活中还是喜欢用到它。还是会继续买杯子,但这个玻璃杯会一直在手边。
所谓旧物,是相伴的隐语。
“小黄,你是我的大棉被。”
@cafewinetea
我有一个黄色两人沙发,是在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家时,全家人陪我逛家具店买回来的。这件沙发是非常耀眼的黄搭配蓝色的靠垫,像我当时的心情,代表着自由,炽热,对新生活的憧憬。当时我刚刚离婚,独自带孩子,但我学心理学,兼职做咨询师,学画画学唱歌游泳健身,当然也谈新恋爱。
但后来各种因缘巧合,我不停的换房买房,小黄沙发见证了我从这个家搬到那个家,包括临时过渡租房子, 一直到现在这个带花园的大房子。
其实她被磨旧了,跟新家并不是那么搭了,但她依然在我的客厅C位。家里人来了也都喜欢躺在上面,她也是我的家人。有她在,我就安心。
“看到旧物的时候,想起的总是人。”
@dudu芳仪
几年前的冬天,在医院躺了7天回到家后,我翻到护照上英签的有效期,带着10岁的儿子前往英国旅行。在巴斯小镇,我们住在从Airbnb上找到的乔治时代的房子里。离开的那天,房主Tony送我和儿子到火车上,临行前给儿子手里塞了一个纸袋,说是送给我们的礼物,其中一个茶杯垫是送我的。
每到冬天的深夜,我安静地读书时,喜欢在这个茶杯垫上放一杯热水,脑海中便浮现出住在Tony家的那几天,我和儿子住的房间里全部都是书,从地面到房顶,又想到Tony和儿子在楼下玩耍的情景。
疫情蔓延后看到这个茶杯垫,默默祝愿Tony一家人都平安。
“来自家人的毯子,永远温暖。”
@ninaK
我有一条毛毯,是12岁的时候,父母在过去住的小镇买的。我12岁之后一直就是寄宿学校,在家里陪父母时间也很少。12岁后父母的矛盾也开始增加,最终选择各自生活。
到现在快20年了,每年冬天我都会拿出这条旧毯出来取暖。其实说实话,它并不很暖,不是纯羊毛,也很旧。但是每次拿出来,就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那是全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现在我也生活得很好,时光已远,只想说还有眷念的旧物太好。
“留住一种有温度的光。”
@blato21
我屋里有一个台灯,是懂事以前父亲买了放在床头,陪伴成长。小时候把灯罩弄坏过一次,犯错了很害怕。但父亲也没有生气,过几天用找来的布料做了新的灯罩。那时候开始觉得“物”也是我家庭成员的一份子。
后来搬家两回以为已经找不见了,现在创业开小店在杂物仓又翻出来了。灯还用的是当年发烫的钨丝灯泡,是一种有温度的光,不稳定,但是实在的。
“只要还能听到它的声音,我就很踏实了。”
@失心疯
好像是2003年上半年吧,上高一下学期的时候老妈看我之前总借同学的随身听听磁带,就大发慈悲划拨了150元巨款,在老家一个电子商城买了这个草绿色的松下随身听。在那个mp3尚未完全铺开的年代,能有个自己的随身听(带超重低音和双面播放功能噢),可以随意听自己喜欢的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这个随身听后来参与了我从高中、大学再到研究生整个求学生涯的每个阶段:高中的时候一到课间就掏出来听两首陈慧琳;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家的火车上,我抱着它翻来覆去听了一路,耗光了两对5号电池;大学期末考试那段时间天天在图书馆自习,累了就听会儿SHE的歌……
后来用的时间长了,皮带越来越松,磁带也拖不动了,可淘宝居然还能找到相应的配件,换上之后,就又恢复如初了。
虽然现在不怎么用了,但是知道哪怕偶尔想起来的时候,还是能听到来自它的声音,心里就很踏实。
“这是我开始爱自己的证明。”
@依米
2014年2月14日。那是离婚后的第一个情人节,我给自己买了一块罗西尼手表作为节日礼物。
每次都是带着自爱自重的心情戴上它。虽然后来又买了一块做搭配,但她的地位不可动摇。最近才给她换了电池。换电池的师傅说她挺好的,清洗后又跟新的一样。
她代表一段新生活的开始。提醒着我今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更爱自己。
“继续并肩走天涯吧!”
@Kelci
我有一只塑料玩具驴,大概超过20年了。是在十来岁的时候,某著名冰激凌品牌和迪士尼合作,购买一盒冰激凌即送一个迪士尼形象玩偶。买冰激凌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还送了玩具,回到家才发现这份惊喜。
现在出差对我而言是家常便饭,忙起来的时候每天会换一个城市,每一轮持续至少半个月。我会随时把它带在身上,无论是出差还是旅行,或者哪怕是去本地一个可能有点特别的地方。
我喜欢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它陪我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我自己可能都不会拍照,但我一定会给它拍一张“游客照”。
一次在釜山出差,在酒店工作时把它丢了,最后还是靠着临时学的几句韩语,在酒店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它找回来了。它不在我身边的那一晚,真的是抓心挠肝地痛。
“穿着它出门,是跟好朋友一起探索世界的感觉。”
@白蓝地
记得是在2009年大一的冬天,我在上课的时候逛淘宝,刷到收藏了很久的一家专卖海外版VANS的店铺更新了动态。这家店的VANS鞋好多款式是艺术家联名的限量款,价格对于穷学生的我来说还是挺贵的,所以一直也没敢下手买。但是我当时一眼就看上了这双,正好有我的码数,之后的好几天里面我都在纠结,现在想想真的像极了爱情。
后来还是用生活费把它收了,不过就是吃的寒酸点嘛,没什么大不了。我到现在都特别庆幸我买了,因为再也没见过同款,或是跟它相似的鞋子了。
其实到大学毕业之前我都不太舍得穿它,因为太喜欢了嘛。反而是工作之后,经历很久的压抑、自我探索之后,逐渐明白很多事情,开始走出去看这个世界了。独自去到不同的城市、各种新环境里晃荡,我穿的鞋一直都是它。
平常生活中我很少穿它,都放在鞋盒里让它休息,类似“这种小场面不值得你出场”。出远门的时候则一定会穿着它,是跟好朋友一起去未来探索的感觉,我带着它,它陪着我。
梁文道说,这是一个快速消费,也要快速消耗的年代。买一件东西可以不加思索,举手之间一点就成,几天之内甚至一天之内,你要的东西就迅速到达你的手上。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跟这些物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人跟物都活在时间的向度之中,我们人会逐渐地变老,会逐渐地长大。同样的,物件也会。
人的肤色、人的头发铭刻了光阴的流逝。同样的,物件本身也都是时间的记录和积累。
一个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布包,它的背后可能是五代达百年历史的手艺传承,而每一个这样的布包,都能够经历漫长的岁月的摧残,历久弥新。没错,它的颜色会变,它的形状会变,但是变化出来的成果正是光阴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逐渐长出了一种性格,一种和你相应的性格。
事实上,所有世间真正值得珍惜的物品都具有这样的特性。他们或许是在里面灌注了一种古老工艺的漫长的经历和演变,又或者本身就能够经历时间的改变和摧折,使得他的生命在某个意义上,也许要比我们每一个个体还可以更长久。
在速度这么快的时代,且让我们好好地回头听一听,物件在时光之中所发出的声音——那其实是一首诗。
原标题:《“反正你也会过时,不如陪我一起变老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