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一观察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变与不变

新华社
2020-11-07 19:17
中国政库 >
字号

“四个全面”人们已耳熟能详。从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提,形成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6年过去了,时至今日,“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大家不免要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战略布局的表述是否要做出调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给出了答案。

确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地位,意味着什么?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

“复兴号”列车即将驶抵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全面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完成后,中华民族承前启后、接续奋斗,“复兴号”继续逐“梦”前行,下一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那么,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包括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等各个方面。

这是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进一步,也是更高的目标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持连续性,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

——体现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四个全面”是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历史高度提出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长期战略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居于引领地位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其他三个“全面”虽然文字表述上没有变化,但每个方面都随之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个全面”自提出伊始,就不是四个方面的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协调推进”。显然,作为目标的第一个“全面”变了,其他几个方面也要与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生“耦合效应”,产生“化学反应”。

改革:“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关头,全面深化改革面临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的,要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法治: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这一目标相适应,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治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继续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同时,我们党必须一以贯之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更加突出政治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变了,但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没有变,就是紧紧扭住一个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三个战略举措不放松,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内的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系统观念。

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也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原题为《第一观察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变与不变》)

    责任编辑:柴敏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