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她把家改造成自然博物馆,解锁都市人进入大自然的“新姿势”
每天出门就在寻找各种昆虫、小动物们——网友纷纷调侃自己的“动森后遗症”时,真就有一个人把上海的家打造成了自然博物馆!
客厅的几面墙展示了这十几年来,主人从公园、郊外、乡下、海边收集的各种宝贝,有大大小小的贝类、各式各样的昆虫标本、奇形怪状的树皮、形态各异的鸟巢、羽毛……
她是谁?如何在现实都市中玩转动森?
她把家改造成自然博物馆
解锁都市人进入大自然的“新姿势”
文 | 小卷儿
01
找到热爱的事做下去
芮东莉芮东莉天性热爱自然。有一次她和好友去深圳旅游,喜欢上当地的吊瓜树:“像个小海豚一样,我给它贴了两眼睛。”
那个瓜有二三十斤!当时几个朋友打赌,看她这么热爱自然,一定能带回去。另外几个人说,就她们仨女生哪有劲儿抱回去。
那天在宾馆,临走了芮东莉还在决定要不要把瓜带走:“要不就放在床上,不要了吧。”对于本地人来说这是很常见的东西。
看看床上的瓜,“它好可怜啊。”最后,她和两个朋友一路把瓜背了回来。
还有掉落的鸟羽,空了的鸟巢,干枯树叶、的松果,或是死掉的蝴蝶、甲虫……芮东莉都会把它们捡回家,不知不觉捡出了一座博物馆。
这些颇有艺术感的枯叶、松果,我们可能都见过,但有多少人会想到展示它们?与其说展出的是自然物,不如说展出的是芮东莉的童心,和她那双发现的眼睛。
自然展柜、博物架——植物汁液画、树叶画等小时候,芮东莉还喜欢涂涂画画,但长大后就没有再画过。
“都市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你很难找到让自己片刻安静下来的时间,很少自己和自己对话,和大自然的万物生灵对话。”
2009年,她偶然接触到一种生活方式:自然笔记,用两种指尖艺术——书写与绘画,来记录所见所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哎呀,好像可以重新画起来。”这个念头像一枚种子,让本就热爱自然的她开始做起自然笔记。这一做就是10年。
芮东莉《自然笔记》她一直和所有人说:“坚持这个词不要用。因为它不是一件苦恼的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自然笔记与我的生活相伴,相伴了好多年。”
“不一定是整天,可能只是一周之内的某几个小时,你会安静下来,去认真观察身边的其他生命形式。”三分钟热度也没关系——有三分钟的热度,就有三分钟的收获。
动手描画会产生的心流,摄影、看科普图鉴无法替代。哪怕只是画了一片花瓣,多年后打开这张无意间制作的“记忆光盘”,仍然能回忆起愉悦的、宁静忘我的下午。
02
成名之后,不忘赤子之心
芮东莉学的是汉语史,和动物学、植物学没有关联,画画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爱的事坚持下去,就算不能震撼别人也足以改变自己。几年下来,芮东莉的自然笔记越做越好。
芮东莉2011年的自然笔记芮东莉2016年的自然笔记2013年,芮东莉创作的《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出版,作为国内第一本原创自然笔记,获得了多方关注。
人们将芮东莉比作《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媒体称之为“中国的法布尔”“都市里的自然博物学家”,作品更是荣获我国大众科普读物最高奖项“第九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成名之后,芮东莉经历了自然笔记在国内的兴起,不少城市开始“轰轰烈烈”地举办自然笔记大赛。
她欣喜之余开始感到种种不安:为了比赛,人们尝试着把图画得更漂亮,把文字写得更华丽,而风格上往往大同小异。看似在推动自然笔记朝着“更高水准”迈进,却无形中增加了记录者的负担。
她问自己:什么是好的自然笔记?答案是回归初次描画时自由的状态,尝试多样的可能性。
“自然笔记最精彩的,不是画出来的东西是不是一定很漂亮,而是在于一笔一划记录的过程。”
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关键在于体验过程中的愉悦。画技高低、写作水平都不重要。
一张纸、一支笔足矣,如果要上色,水彩、蜡笔、颜料都行。手边没有颜料?连植物汁液都可以当颜料。
植物汁液作自然笔记关键在于自然、自信、自娱自乐——只要你爱自然,爱记录,就去做!
03
拥抱自然,影响一个是一个
随着自然教育的兴起,学费高昂的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作为国内自然教育的“先锋”,芮东莉没有选择去机构任教,而是转身做了公益。
记者问过她为什么不去教育机构赚钱。“教育机构需要对我的时间进行安排,布置一个任务、流程、规划”,她想了想,“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
她创办了“自然公益学堂”,不遗余力地与“小朋友、大朋友”分享自然的神奇,倡导环保。
写自然日记也是战胜自己对自然界无理由的恐惧的良药。认识一个物种,知道它们的名字,感情上便有了亲近感,感受到自然的奇妙才会尊重生命。
芮东莉的自然笔记学堂中平平小朋友的妈妈就提到一次经历:一家人出去玩,平平不小心被虫子的刺碰到。这种刺毛虫叫毛辣子,被碰到会疼一两个小时,但只要把虫捏死用它的汁涂抹受伤处,就可以马上解除。
毒蛾的幼虫对大人来说是害虫,把它弄死完全没有问题。平平却把它当作一条生命,他选择了自己承受两个小时的疼痛,而不愿意把虫弄死。
当一个孩子或许是第一次与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以后,他眼里闪现出的那些小小的顿悟,对成人来说是一样可以发生的。芮东莉的行为同样感染了很多“大朋友”。
芮东莉的婆婆——秀英奶奶是一个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农民,开始做自然笔记的时候,已经65岁了,很多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写,更别说画画了。
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在画旁边写标注。老太太回内蒙过冬,芮东莉干脆教她学电脑,一步步教她开关机、打字,以便于通过QQ监督徒弟的“功课”。
秀英奶奶和八哥“小觉”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说学就学,劲头十足。没想到这么一画竟然出了名——“麻雀笔记”被媒体广泛报道,誉为中国的“摩西奶奶”。
麻雀笔记出自芮东莉的婆婆秀英奶奶
还有婆婆的妹妹秦秀平,受到芮东莉的影响也开始创作自然笔记。一辈子在内蒙古做农民的她,慢慢地甚至能和芮东莉合作出书了。
五姨秦秀平2018年的自然笔记探寻了柳笛发声的原理,已经颇为专业
我们用手机拍照的瞬间,其实已经用那一个个框子,隔开了自己与自然的距离,动笔描画则能为自己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动人回忆。
美国著名诗人爱默生曾说:“田野和树林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欢悦,指说着人类和植物的隐密关连……自然总是折射着观者的精神状态。”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比自己更广阔的天地作为支撑,便很容易在生活的压力中失去灵性,撤退、倒下,成为随波逐流的顺应者。
如果每天从电子产品中抽出片刻感受自然,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有飞驰的深思,有停留的脚步……其美感难以言语,其宁静无以形容。所有珍贵而不被留意的,都隐遁在这本书里。
古稀老妇亦可重拾画笔,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梭罗”“摩西奶奶”——拥抱自然,一笔一划感受物候的变迁,不再虚度生命中下一轮四季。
THE END
原标题:《她把家改造成自然博物馆,解锁都市人进入大自然的“新姿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