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四五”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丨公开课笔记35

教育之弦
2020-11-05 21: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教育部规划中心 教育之弦 收录于话题#“十四五”教育规划线上公开课26个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国育大讲堂#

#教育“十四五”规划#

#公开课笔记# 第三十五讲

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背景

01

高等教育规模视角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大约在1995年左右,一些高收入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50%,也就是马丁·特罗所说的进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1.6%,换言之,我国家高等教育刚刚进入普及化阶段。

从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来看,从高等教育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也就是毛入学率从5%到15%——美国用了30年,英国用了16年,韩国用了14年,中国用了10年。从大众教育到普及教育,即毛入学率15%到50%,美国用了30年,英国用了25年,韩国用了15年,中国用了18年。有关研究统计48个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普及化的主体区间为20—25年。

从年度学术博士学位授予规模来看,年授予博士突破1万人美国用了100年(1861-1961)、中国为17年(1982-1999),突破3万人美国用了 9 年(1961-1970)、中国为 7年(1999-2006),突破5万人美国用了34 年(1970-2004)、中国为 4年(2006-2010)。在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02

研究生教育规模视角

据统计,1999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数为10098人,2010年授予博士学位数为50777人,2017年授予博士学位数63112人,2019年授予博士学位数69409人。2020年我国博士招生规模超过10万人,硕士超过百万人。

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统计局统计等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全球在校研究生数大概是2800万人左右。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在全球占比从2013的6%到现在接近10%(详见图2)。

03

经济发展视角

研究生规模经济

从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经济增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量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

与此同时,我们的研究分析发现千人注册研究生增速和GDP增速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也就是说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国民经济增速之间存在一定的逆周期性。当经济增速放缓时,就业机会相应减少,大众的就业压力和升学意愿随之增强,研究生教育规模随之扩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研究生教育是调节劳动力市场中就业机会旱涝的人才蓄水池或缓冲器。

就业人口学历结构

从横向来看,根据OECD 教育概览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群体占就业人口比例为13%,英国占比13.11%,加拿大为8.2%,德国为12.87%,法国是11.28%。从纵向来看,2003-2015年十余年间我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年全国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人员占比超过了6.8%(《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发展仍需要继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

04

研究生就业视角

国际比较

根据研究者的数据分析,美国2007-2008年度有51%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学术界工作,主要包括高校、科研园所、其他教育部门等机构,27%进入工商界,6%进入政府部门。而德国仅有25%的博士生在毕业一年半年后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进入工商界的人则达到了40%左右,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的博士超过了30%。英国和法国的数据非常相似,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毕业生均不到50%,澳大利亚和日本的数据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美国,工科和理科的博士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工商业行业,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教育学科等过半的博士毕业生则选择从事与学术界相关的工作。

国内趋势

从各高校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来看,清华的博士生毕业后去到企业的比例超过50%,到高校的只有24.7%。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去高校的仅有5.62%,是C9高校中占比最低的。像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工作的都已经超过30%。而反过来到高等教育机构的比例中,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均有超过50%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到高校工作。

博士就业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博士生自身求职意向上的个体倾向。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根据就业市场的反馈信息调整我们的课程结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就

01

研究生教育体系构建

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紧接着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年开始实施。在这短短的40年时间内,我国逐步建立起了能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体系。

02

支持国家创新发展

从高校对国家创新体系的贡献来看,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凸显,尤其是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60%以上的项目任务。据最近一个年份的统计,已经接近80%的项目都是由高校来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的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人才总量以及国家“三大奖”,高校作为主要承担单位的比例都超过60%。

03

开放性与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投入,特别是科研经费R&D投入强度的逐年增加,2015年之后R&D的强度已经超过2%。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校生中留学生的数量已经接近10万人,相对于我们在校生300万的体量而言,虽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这个局面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其中还涉及到生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

从图8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国留学生的回国率在逐年提高,出国人员和回国发展的逆差,从2010年的36%,已经下降到了2018年的12%。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现在一些国内顶尖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的首选不是出国深造,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国内接受研究生教育。

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01

规模与结构问题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呈集中化态势,研究型大学占据绝对优势。我国418所博士培养单位、739所所硕士培养单位中,培养规模前100的单位承担了我国82%的博士生培养和55%的硕士生培养;规模排名后100名的单位只承担了我国3%的博士生培养和1%的硕士生培养。C9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占到了全国的17%,部分单位培养能力有待提升,高校之间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2020新冠疫情暴发后,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生物科技、医疗供给与储备等方面的人才储备还很薄弱,2019年,全国授予公共卫生的硕士学位约4000人左右,授予博士学位不到500人,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疾控人才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安全成为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据预测,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高达140万。但是我国目前有42所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学院,每年培养网络安全专业人才仅3万人左右。

02

培养质量问题

以全国博士质量调查为例,与国际同类博士论文比较时发现,我国博士论文更多的是借鉴、修正已有理论,原创性的理论较少。在论文的原创性,选题的针对性、知识的深度等方面,和国际同类博士论文相比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

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显示,全球前10万名科学家中,美国有46013人, 中国只有1646人。每10万人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当中,我国的数量仅相当于韩国的1/7、日本的1/5、美国的1/4。全球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上,中国的“人才驱动创新”这一指标仅为5.89,远远落后于德国(9.47)、美国(8.94)、日本(8.14)。这些数据都反映了我们的培养质量问题。

03

培养条件问题

2019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174万人,教师中博士占比仅为27.34%。全美高校的平均水平为60%,985、211高校的教师中的博士比例大都在70% -80%水平之上。AAU高校的博士教师占比则超过90%。如果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历教师占比提高到50%,2030前至少需新增博士教师40万人。

“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展望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切实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持续关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提升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与质量。

进一步理清各主体权责边界,构建以两级政府为主导、以资源配置为基础、相关主体权责明晰的多中心治理网络。

全面提升导师队伍育人能力,落实导师培养主体责任,建设和谐导生关系。

END

RECOMMEND

原标题:《“十四五”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丨公开课笔记35》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