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君士坦丁为何要坚定地皈依看似“飘渺”的基督信仰?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录于话题#宗教史19#欧美历史42#罗马史47#世界史30
罗马遗产:1453年君士坦丁堡复原图若向西方人问起,哪一位罗马皇帝对欧洲的影响最大?得到的答案可能是凯撒、奥古斯都一类武功盖世的雄主。但若论及对欧洲世界影响最深的,当属对基督教首唱宽容的君士坦丁大帝。在战争和冲突纷扰不断的年代里,似乎保证稳定才是头等大事。那么,君士坦丁为何要坚定地皈依看似“飘渺”的基督信仰呢?
一、君士坦丁宽容基督教的背景
君士坦丁推行帝国基督教化有着相当深刻的原因。产生于公元1世纪的基督教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发展,早已在西亚、北非及欧洲一带站稳了脚跟。虽说教徒们的确受尽了摇移不稳的帝国政策的影响,但基督教的根基还是岿然不动地挺立了下来。
根据对249年到251年的教会统计,罗马西部已知的教会内就拥有46位长老,每个教会平均聚集着14名教士和20名左右的低级神职人员。这就表明,帝国内部已经形成了组织完备的宗教团体。在帝国的东部地区,信众分布明显多于西部。除却罗马教区外,帝国早期历史上的五大教区中有4个在东部帝国。到了君士坦丁时代,蓬勃发展的基督信仰已经不可逆转地延展到了帝国的各个角落。无论是贵胄皇亲,还是为国征战的士兵,或是在边区生活的农民和行走往来的商人,似乎整个帝国境内的各个阶级都充满了一些“崇拜耶稣而厌恶阿波罗”的信徒们。
至今耸立的罗马万神殿更为重要的是,在广泛吸纳涌入各行省边境的外邦人充军之后,帝国军队中就开始盛行着各种流派的基督教。当时军队组织已经成了决定皇帝废立的强大力量,君士坦丁推行基督教不仅能够维持士兵们对他的好感,还可以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
除此之外,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善意也有来自乃父的影响。乃父君士坦提乌斯本人便是一位性格较温柔并力主宗教宽容的政治领袖。他在不列颠和高卢地区就曾多次下令要“宽容基督徒”,这与时任奥古斯都的戴克里先的命令是大有不同的。
影视剧中的戴克里先西罗马“凯撒”伽列里乌斯曾尝试通过镇压基督徒以换取帝国内部宗教的统一。他污蔑基督徒在意大利各地掀起反叛,并且将诸如纵火、投敌等罪名悉数加在基督徒身上。他还鼓动戴克里先发布禁止帝国居民信仰基督教的法令,并且利用严刑峻法来惩罚那些坚定的基督信徒。
迫害基督徒随着多神教徒与基督徒的冲突愈演愈烈,整个帝国的市民阶层竟产生了严重的思想分裂。伽氏非但没有成功地将基督信仰压制下来,反倒惹得帝国上下一片怨言。作为怂恿戴克里先屠杀基督徒的第一人,伽列里乌斯的行动大多比较“尴尬”。
在公元312年发生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可以说是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的“直接原因”。按照尤西比乌斯等人的说法,君士坦丁大帝在与马克森提乌斯决战前,突然有天使托梦给他。天使允诺他,只要君氏将“凯乐符号”刻在盾牌上,就“必以此而胜”。
君士坦丁军旗上的“凯乐”符号在君氏遵从了“梦境的授意”后,果真获得了胜利。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基督教本身的繁荣程度,还是从当时士兵们的“军心所向”,抑或从君士坦丁家族及其本人对基督教的好感度上看,君氏此番对基督教的包容和推广,似乎都是必然之举。
君士坦丁率军迎敌,空中出现十字架二、君士坦丁在罗马推广基督教
君士坦丁并非人们所想的如“护教士”一般的罗马皇帝,他没有像异教徒一样表现出血腥暴力。作为一名基督徒,君士坦丁对待异教的态度一直十分宽容而不苛刻,这不仅彰显出皇帝作为信仰者的温柔秉性,亦充分显露出他宽容博大的个人胸怀和政治远见。
在313年推行使基督教正式合法化的“米兰敕令”后,君士坦丁对于帝国内部的正教和异教纷争表现出“弥合而非挑唆”的态度来。他本人曾说:“我渴望上帝的子民(指全罗马公民)和平相处, 为了我们共同的世界和所有人的良知,不要彼此分裂。让那些迷失在错误中的人与笃信上帝的人同样享有和平与安定。让所有的人复归友爱,以至走向正路。”
颁布米兰敕令这就意味着,君士坦丁相信在为基督教正名之后,罗马帝国的所有人基本上拥有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君士坦丁并不是要强烈推广基督教在帝国内部的传播,而是给它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他向人们保证不破坏传统神庙,对坚持信奉多神信仰的人也能做到“量材而用”。不过,在君氏统治期间,信奉基督教的官僚的确更容易获得晋升。
皇帝本人十分热衷于赞助基督教堂的建造,如伯利恒圣诞教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都是他用私产投资兴建的。同时,他还要求在帝国范围内归还此前因宗教迫害而没收的教会财产,对此前罹难的护教人士予以抚恤和正名。他将原本仅属于多神崇拜的“神庙和神职人员免税权”赋予给了基督教、犹太教以及其他宗教。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他还多次向人民重申,他的权力都是来自上帝,这种统治帝国的权力是有来自信仰的真实依据的。因为基督教教义中的确有说明,“要服从在地上执政掌权的人”。基督教中劝人为善、教人平和的种种信条,的的确确为当时的罗马帝国带来了新的生机。当时帝国境内对皇帝本人的尊重早已大大降低,经由君士坦丁改尊基督教之后,大规模的动荡和反叛就鲜有发生了。
君士坦丁与耶稣:君权神授思想的由来君氏还在325年召开了基督教第一次大公会议。在会议结束后,君士坦丁大帝还亲自参与制定了《尼西亚信经》,确立了皇帝同教会间的特殊关系。该会议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就在于确立了对“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信仰,这也是今日西方世界检验信徒是否拥有“纯正信仰”的一大前提条件。正是由于君氏对基督教的正名,才使基督教在此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从少数人的宗教一跃变成了“西方人的宗教”。说他对欧洲世界影响最深,原因也在于此。
君士坦丁文史君说
令人不解的是,对基督教有如此强烈兴趣的君士坦丁仅仅在临终时才终于接受了洗礼。有史家分析,这与当时人们浓厚的道德观念有关。君士坦丁可能认为他在正式皈依信仰之前(受洗前),还要完成他作为皇帝的一系列使命,因此免不了在世上犯下各种各样的“罪行”。在临终前洗礼,恰恰表明君士坦丁害怕“犯罪不得赦免”的严肃情绪,也足以证明他对基督信仰的坚定和笃信。
君士坦丁大帝临终前的受洗参考文献
费迪南·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
张日元:《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之动机探微》,《泰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原标题:《哪个罗马皇帝对欧洲影响最深?专家:那得看谁让基督教控制了西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