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史”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继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首度开设“政治关键词”专栏、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二度推出“政治关键词”专栏后,澎湃新闻继续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开启“四史”关键词。
今天刊发“四史”关键词第74篇,关键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王新庆 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央全会。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它成为中国发展的历史大转折。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那么,这次全会到底都讨论了哪些党和国家的大事,如何扭转中国发展的命运?
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三中全会提供了理论主题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领导职务,中国在教育、科技、文艺等领域率先开始拨乱反正,但在“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思想禁锢下,拨乱反正工作面临障碍重重,步履维艰。实践中的各方面探索都存在较大争论,核心原因是,当时并没根本解决中国到底向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
什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如何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只有客观评价中国过去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实事求是探索新的发展道路。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9月17日,他在听取辽宁省委汇报后,再次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并指出:“不恢复毛主席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我们要根据现在的国际国内条件,敢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搞‘禁区’。‘禁区’的害处是使人们思想僵化,不敢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虑问题。”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冲破思想禁锢,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的主要负责人等共213人参会,12月13日大会闭幕,12月15日会议正式结束。在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这篇讲话稿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决定了哪些重大问题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结束三天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开启了。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会集中讨论了如下重大议题。
第一,重新确定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之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邓小平认为,“只有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才能提出新的正确政策”。
第二,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要求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否定了中共十一大以来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政治路线。会议认为,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针,既是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也是社会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证,仍然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曾借用列宁的话语进行警示,列宁说过,“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负责,是最危险的祸害”,“这种祸害无论如何要不顾一切地尽量迅速地予以根除”。邓小平指出要“非克服官僚主义这个祸害不可”。因而,组织上要健全党规党纪与民主集中制,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选举产生了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一百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就是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搞好党风,为组织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四,提出健全民主和加强法制的任务。会议认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各级领导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服,邓小平明确“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第五,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全会在讨论1979、1980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时,提出要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的要求。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整体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年后,在党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作了如下客观而全面的评述:“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思想解放与实现团结的成果。邓小平说过,“我们的原则是‘有错必纠’”,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了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了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在会议的整个过程中,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团结。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全会决定,一定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此次会议后,中国人冲破了禁锢思想的旧观念,以改革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改”出一个新时期,“放”出一个新世界,“闯”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