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西兰女外长文身亮了,聊聊毛利人的文面艺术

2020-11-04 07: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11月2日,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任命纳纳亚·马胡塔(Nanaia Mahuta)为新外交部长,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据报道,这位50岁的女政治家是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外交部长,同时马胡塔也是已故毛利女王Te Atairangi Kaahu的侄女,现任毛利君主的近亲。

阿德恩称赞马胡塔是“一个能很快建立良好关系的人”,相信她能通过外交技巧在世界舞台上很好地展现新西兰。

11月2日,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任命纳纳亚·马胡塔(Nanaia Mahuta)为新外交部长。她成为了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外交部长。  资料图

马胡塔让人关注的不仅是她毛利王室的身份,最令人瞩目的是其嘴唇下方有一个独特的文身。据了解,该文身是为纪念其去世一周年的父亲而做的。文身的设计融入了毛利传统雕刻的图案,也证明了其来自毛利传统部落的身份。

“文面”是毛利人自古以来的传统,但你可能不知道,不是所有的毛利人都可以纹在脸上,每一个文身不但是毛利人的标志,也有自己的独特寓意。

来自于“冥界”的文身传说

众所周知,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及少数民族。在19世纪英国人入侵之前,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约20多万毛利人,有50多个部落。

从很早开始,毛利人就有“文身”的习惯,并且毛利人认为头部是身体最神圣的部位,因此最流行的一种毛利文身就是面部文身,用毛利语叫做“Ta Moko”。

关于“Ta Moko”的起源,新西兰当地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位名叫马陶拉(Mataora)的年轻毛利酋长爱上了来自冥界的公主尼韦尔卡(Niwareka)。尼韦尔卡来到人间与马陶拉结婚,两人婚后十分幸福。但有一天,因为一场误会,醋意翻腾的马陶拉失手打了尼韦尔卡,尼韦尔卡一怒之下便跑回了冥界。

关于毛利文面“Ta Moko”的起源,新西兰当地流传着马陶拉(Mataora)和尼韦尔卡(Niwareka)的爱情故事。    资料 图

不久,马陶拉幡然醒悟,懊悔自己鲁莽的行为,他追着妻子的足迹来到了冥界。在这里,马陶拉遇到了冥界的文身师Uetonga。

马陶拉让Uetonga在其脸上文身,在文身的过程中,马陶拉悲伤地唱起了思念妻子的歌。歌声飘啊飘,最终传到了尼韦尔卡的耳中,得知丈夫在苦苦找寻自己,尼韦尔卡原谅了马陶拉并回到了他的身边。

马陶拉将文身带回了人间,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再发生之前的邪恶行为,同时也将文身的技巧带给了他的子民,而这就是毛利文面的起源。

有地位的人才能在脸上文身

对毛利人来说,文身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行为,通常在青春期后进行。

掌握文身手艺的毛利人也被称为“Tohunga Ta Moko”,意为“文身的专家”。这些文身师备受尊敬,被认为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毛利文身师主要是男性,但也有少数女性从事这项工作。

传统的“Ta Moko”通常会覆盖整个面部,主要由波浪形曲线和螺旋状图案组成。但一些毛利人还会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文身,如背部、臀部和腿部。

一名毛利人酋长的素描,作者为苏格兰画家悉尼·帕金森,创作于1784年。 维基百科 图

男女也会有差别,一般男性会有完整的面部文身,而女性只在下巴、嘴唇和鼻孔刺上图案。据说毛利女性认为,全蓝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而且可以防止皮肤变皱并保持年轻。这一习俗甚至保留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毛利女性认为,全蓝色的嘴唇是“女性美的象征”。 路易·约翰·斯蒂尔(Louis John Steele)于1891年创作的《毛利年轻女子肖像》。  维基百科 图

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文身的,比如奴隶是不能在脸上文身。因为文面是等级、社会地区、权力的象征。越有权力的酋长和战士,脸上的文身就越多。

不仅如此,文身也有“身份证”的作用,显示了他们的家族成就、血统和婚姻等状况。比如男性前额中央的图案代表了他的社会地位。眉毛附近的区域指定了他在部落里担任的位置。眼睛和鼻子周围的区域代表了指其所在部落的等级。鬓角处记录了他的婚姻状况和结婚次数。鼻子下面是男子的签名。面颊区显示了男子的工作性质。下巴区域显示了该人的能力或声望。最后,颌骨区域代表一个人的出生状况。

另外,左脸的图案通常代表了父亲一方的血统,右脸则是母亲一方的血统。血统的高贵与否都可以从脸上的文身看出。

越有权力的酋长,脸上的文身就越多。戈特弗里德·林道( Gottfried Lindauer)于1890年创作的《塔玛蒂·瓦卡·内内肖像(Portrait of Tāmati Wāka Nene)》。  维基百科 图

但不得不说,毛利文身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并且过程非常痛苦。

首先,文身师要用刀在皮肤上割开切口。然后,将鲨鱼牙齿或动物骨刺固定在木棒上,蘸上染料,用小锤敲击末端将其插入皮肤中,这一过程是将染料敲进文身者的浅层皮肤里。这种方式十分费时,为使伤口快速愈合,一次只能在少数几个部位同时进行。全部刺好后,再涂上颜色,颜料通常是燃烧过的松脂或食草毛虫,伤口愈合后会留下沟槽。

毛利文身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并且过程非常痛苦。  维基百科 图

由于毛利文身的神圣性,被文身的人和参与文身过程的人都不能吃东西,也不能与其他人进行交谈,更不能喊疼,因为这样是软弱的表现。对于毛利人来说,能够承受痛苦是他们的骄傲。

在战争频繁的时候,一些毛利战士常常没法等伤口愈合就得上战场,但由于脸部肿胀,经常流血,当地人会用一种叫做卡拉卡(Karaka)树的叶子,当作药膏涂抹在脸上,以加速伤口愈合。有时候,部落人也会在文身过程中吹奏笛子、歌唱和吟诵,以帮助缓解文身者的疼痛。

从猎奇收藏到流行艺术

在过去,毛利部落之间发生战争时,常常会以收集敌人的头颅作为战绩,这些带有文身的头颅放在华丽的盒子里,以此作为部落权力的象征。

1769年,英国“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库克船长(James Cook)和探险家约瑟夫·班克斯在前往南太平洋的航行中第一次看到了毛利人复杂的文身,并对此着迷。

随后许多探险家和猎奇商人来到新西兰,他们从毛利人手中收购带有文身的头颅,将其卖给欧洲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而为了交换更多的枪支和弹药,一些毛利人也开始将战斗中俘虏的奴隶和平民斩首,在其脸上刺上花纹,以假乱真,卖给欧洲人。

据说,在热衷“毛利头颅”的猎奇收藏家里,英国少将霍雷肖·罗布里(Horatio Robley)最为知名。他一生收集了大约35颗文身头颅。为此,罗布里还出版了一本标题为《Moko》的著作,专门介绍毛利人文身的设计过程和图案意义。如今,其收藏的30个头颅被保存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

英国少将霍雷肖·罗布里一生收集了大约35颗毛利文身头颅。 维基百科 图

到了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毛利男性的文面情况开始减少,但女性文面的习俗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

虽然在新西兰,文身的意义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部落文面的情况也在减少,但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毛利年轻人对自身历史、文化的重新产生了兴趣,让传统文身艺术再度兴起。

新西兰当地的毛利人开始建立艺术组织,将“毛利文身”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发展。

如今的毛利年轻人又开始重视起了部落文化和历史。

毛利文身的技术也得到了改良(现代的文身大多使用针式机器,而不是上述传统的工具和方法),毛利纹身也不再是仅限于毛利人,越来越多的非毛利人,甚至明星、艺术家也开始喜爱这些古老的部落图案,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现在这种设计在身体和手臂区域的毛利部落风格的纹身被叫做“Kiri Tuhi”(Kiri在毛利语中的意思是“皮肤”,而Tuhi是“艺术”的意思)。     zealandtattoo官网 图

如今在新西兰,你可以找到经验丰富的毛利文身大师,他们能够为你设计一款传统的毛利图案,并为你讲述关于毛利人的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