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峡出平湖 当惊世界殊 ——写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之际
原创 中国水利网 中国水利网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中国水利报通讯员 张伟革 摄
□中国水利报记者 陈萌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性工程;它拥有迄今为止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它对发挥长江航运优势、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它在绿色能源、生态补水等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它是举世闻名的国之重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论证半世纪,建设十七载;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不懈努力,三峡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建设任务,经受了13年试验性蓄水检验,持续保持安全高效运行,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百万移民妥善安置。日前,三峡工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完成!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三峡工程用可歌可泣的伟大实践历程,用造福亿万百姓的巨大综合效益,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兴建三峡工程的决策是正确的,建设是成功的,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峡工程不愧为彪炳千秋的伟大工程!
民主决策 团结协作——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
从上世纪孙中山先生提出修建三峡工程设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研究进入实质性阶段,再到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兴建工程的决议,直至1994年12月14日工程正式开工……“三峡梦”,延续了近一个世纪。
它的决策,是一段漫长的历程,更是审慎、科学、民主决策的过程——
三峡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影响深远,经历了长时间科学研究、深入论证、精心设计、严格审查和民主决策的过程,为中国工程建设史所罕见,也为世界工程史所罕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采取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峡工程的建设问题即已开始部署研究。经过长期勘测、科研、设计和试验,1983年完成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坝高150米方案)并获国务院原则批准。此后,有关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了各种意见建议,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三峡实地考察。
全国412位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作进一步论证,既有长期参加过三峡工程研究的专家,又有新加入的专家;既有赞成兴建三峡工程的专家,又有持不同意见的专家;既有水电系统内的专家,又有系统外的专家。其间,还组织全国数千名科技人员展开科技攻关和专题研究,取得了400多项研究成果。根据论证成果,《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新编制,得出了三峡工程“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结论。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至此,三峡工程迎来开工兴建的历史性时刻!
它的建设,是应对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的过程,更是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
面对这样一个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国家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广大建设者和库区人民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奏响了团结协作的时代壮歌。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统筹解决关键技术、资金筹措、重大装备国产化、移民搬迁安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国家政策有力支持,有关部委先后出台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等重大优惠扶持政策,有关省市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妥善安置三峡外迁移民;
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参与,联合攻克建设中的诸多重大技术难关;
数十万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聚三峡,肩负建设三峡、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日夜奋战三峡工程各条战线;
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个大城市50多个部门和单位支援库区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支持库区移民开发和安置的良好局面……
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建设者团结协作,争相为三峡工程作贡献,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枢纽工程1993年1月开始施工准备,2008年10月主要工程完工,汛末开始实施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最后一个单项工程三峡升船机于2019年12月通过验收;输变电工程1997年开工建设,2011年按照批准的建设任务全部建成投产;移民搬迁工作1993年正式开始,截至2009年累计搬迁安置库区移民129.64万人……三峡工程全面完成了国家批准的建设任务!
造福民生 效益显著——
“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高峡平湖的宏伟蓝图,由梦想迈进现实。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后,全面发挥综合效益,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坝锁蛟龙,防洪能力跃升——
承载着中华民族治水强国梦想的三峡工程,其诞生与“除水害、兴水利”的期盼密不可分。长江流域洪水灾害分布广、损失大,尤以中下游平原地区最为严重。“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工程紧邻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能直接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67%左右。
安澜有“王牌”,百姓能安心。“甩掉‘水袋子’的帽子,遇到暴雨不用再担心。”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百姓说,“总算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2010年汛期,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70 000立方米每秒,经三峡水库调蓄,削峰率约40%。水库5次“削峰滞洪”,滞蓄洪水264.3亿立方米。
2017年汛期,三峡水库连续5次压减出库流量应对长江中游地区洪水,缩短了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证水位时间约6天。
2020年汛期,长江上游先后发生5次编号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5 000立方米每秒。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合计拦蓄洪水约490亿立方米,其中三峡水库拦蓄量254亿立方米。
…………
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 800亿立方米,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营造了安澜环境。
供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
三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 250万千瓦。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 541亿千瓦时,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输变电工程覆盖了长江经济带华中、华东和广东电网,各区域电网之间可以获得事故备用和负荷备用容量,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工程的建成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使电网动态调节性能得到改善,抵御事故冲击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为推动全国范围的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交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川江可夜航,建设“黄金水道”——
长江是沟通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动脉。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进一步发挥了长江航运优势,吸引了产业加快向沿江地带聚集。库区航道等级由建库前的Ⅲ级提高到Ⅰ级标准,5 000吨以上船舶成为三峡过闸主流船型;蓄水后,平均每年水上交通事故数下降了2/3。截至2020年8月底,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2011年过闸货运量首次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达到船闸设计水平年2030年的规划货运量。
蓄丰亦补枯,优化配置资源——
发挥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改善中下游枯水季水质、有利于南水北调等方面的水资源配置作用;当下游河段遇干旱灾害、重大水污染及海损事件时,发挥应急调度作用……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后,具有兴利调节库容165亿立方米,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用水量呈现递增趋势,用水需求与初步设计相比有了较大变化。三峡水库“蓄丰补枯”,每年枯水季节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为下游累计补水2 267天,补水总量2 894亿立方米。
既是保障用水的“压舱石”,也是抗旱补水、应急调度的“生力军”。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秋冬春夏四季连旱,洪湖告急,洞庭湖告急,鄱阳湖告急!自5月7日至6月10日,三峡为中下游抗旱补水54.7亿立方米,有力缓解了旱情。长江委相关负责人说:“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随着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得到有效抬升,为沿线涵闸引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重生态保护,打造绿色走廊——
三峡工程运行后,可减少洪水淹没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减缓洞庭湖的淤积和萎缩;三峡电站投产以来,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三峡工程改善航道和水域条件,库区每千吨公里船舶耗油量显著下降,为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创造了条件……三峡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有益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作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造福亿万百姓的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复兴工程,三峡工程不断拓展的综合效益,正逐渐在更大范围惠及百姓、助力发展。
精益求精 自主创新——
“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试想当年建设三峡工程,如果都是靠引进,靠别人给予,我们哪会有今天的引领能力呢!”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三峡工程技术人员如此嘱托,“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全体建设者精心组织、精细设计、精心施工,勇担使命,开拓创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建成了质量一流的精品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综合难度为世界之最。首创深水平抛垫底、单戗堤立堵截流技术,解决了超大水深、大流量截流技术难题,创造了昼夜连续填筑19.4万立方米每天的截流施工世界纪录。
高坝大体积混凝土高强度施工,创造了年浇筑混凝土548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采用以塔带机连续浇筑为主,门塔机、缆索起重机浇筑为辅,仓面平仓机等“五小机”配套作业,计算机全过程监控的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大坝安全、优质、高效施工的目标。
双线五级船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水头最高、连续级数最多、技术条件最复杂的内河船闸。通过开展科技攻关,闸首和闸室首次成功采用“衬砌—锚杆—岩体”联合受力的全衬砌船闸结构,成功解决了高岩体直立墙深槽开挖和变形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取得了几十项重大技术突破。
突破重型装备制造业的瓶颈,实现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核心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尚无70万千瓦级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及工程应用经验,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并拥有了巨型水电机组水力设计、发电机冷却方式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
世人称颂之精品工程的诞生,背后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之心,浸润着广大建设者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奋斗和追求,更离不开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百万移民群众。
移民群众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建设新家园;移民干部情系移民,“宁可苦自己,决不负移民”。而今,移民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本融入安置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库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8年4月,三峡大坝坝顶,水波荡漾的江面、郁郁葱葱的江岸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巍然屹立的三峡工程,为长江健康、江河不老提供了有力保障。它是当今世界水利水电领域的一面旗帜,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精神铸就的丰碑。这曲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壮丽华章,必将进一步激发奋斗热情,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中国水利报11月3日一版
作者:陈萌
原标题:《高峡出平湖 当惊世界殊 ——写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之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