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让路:放弃开采损失过亿,“烧钱”披绿

红星新闻
2020-11-03 09:42
直击现场 >
字号

最近,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钢石灰石矿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郁的绿色。随着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开采石灰石矿留下的矿道及灰白色的痕迹正在慢慢消失,逐渐被绿色覆盖。

看着矿区的变化,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职工陈泽轶感慨颇深的同时,也深感欣慰。从由曾经的采矿工人到如今矿区的绿色“管家”,陈泽轶等人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些变化源于对攀枝花苏铁的保护,源于对绿水青山的守护。

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让路”,矿业公司舍弃了30年的矿山开采,攀枝花西区、苏铁保护区和攀钢矿业公司共开展生态修复,投入资金近1亿元,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曾经裸露的矿山,如今披上了绿装。

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航拍图

【今昔对比】

昔日裸露的矿山如今已绿意盎然

曾经的工业开采声已变鸟鸣声

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区就在攀枝花苏铁生长的山头下方。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8亿年前,作为植物“活化石”,与平武大熊猫、自贡恐龙化石一道被誉为“巴蜀三宝”。“苏保区”总面积1358.3公顷,有攀枝花苏铁38.5万余株,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也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

攀枝花苏铁

沿着崎岖的山路行经石灰石矿区,曾经机器轰鸣、车来车往的“工业开采”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突兀的山石、开采运输的矿道等依稀保留着曾经的印迹。不过,这些痕迹正在逐渐“消失”。一株株攀枝花树、异木棉、凤凰树、三角梅、爬山虎、清香木、小叶榕等错落分布在矿区的绿色植物正在茁壮生长,逐渐形成一片多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区。

绿色掩映下,不时有小松鼠出没跳跃,鸟鸣声更是不绝于耳。曾经“轰隆”的工业开采声音已成绝唱,林木里大自然的“欢悦声”正在响起。

复绿前

复绿后

【有钱不赚】

石灰石采场征用的土地大部分在保护区内

矿山可采30年,退出后企业损失预计过亿

这一切的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必然。1970年,攀钢石灰石矿建成投产。1983年,攀枝花苏铁保护区成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灰石采场征用的土地,大部分都在保护区的红线范围内。

矿山开采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渐入人心,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大前提。位于西区的石灰石采场是攀钢矿业公司的一项环境整治工作。

按照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石灰石矿山尚可开采30年左右。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算了一笔账,矿山退出之后,企业损失预计过亿元。"在生态利益与经济效益方面,攀钢矿业公司坚定地选择了前者。"

因涉及西区、苏铁保护区,在工作中,政府、企业、保护区三方经过70余次商谈、协调等工作,2017年5月,石灰石矿采场1267米水平以上的开采活动停止。2018年10月26日,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开采作业、全部退出苏保区。

【投入巨大】

石灰石矿山修复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

复绿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

退出石灰石矿山的开采,并不是意味着结束。石灰石矿的职工们在告别了昔日的采场后,随即角色转变,从“采矿者”成为了矿山的“恢复者”。在石灰石矿生态恢复治理中,西区负责工期最紧的采场底部修复,保护区负责景观效果要求最高的顶部修复,攀钢矿业公司负责面积最大的采场中部和采场外围的生态修复。

矿山上缺土,就拉土上山;缺水,就建提灌……在艰辛的植绿行动中,昔日的矿山逐渐变“脸”。2019年10月20日,生态恢复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据统计,西区、苏铁保护区和攀钢矿业公司共开展生态恢复面积2541.29亩(苏铁保护区内面积2368.81亩),投入资金9771万元,其中企业实施1941.35亩,投资4771万元。

目前,石灰石矿山修复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对矿区杂草、死树等进行了清除,并种植了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绿植,建成162千瓦光伏提水灌溉工程,抽水260万立方米,建立了覆盖整个修复区的绿化浇灌系统,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

攀枝花苏铁

【下定决心】

公司成立了植被恢复管护领导小组

“要当好生态恢复区的3年‘管家’”

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副矿长程惠壮说,石灰石矿生产的熔剂石灰岩,是专门供给攀钢的,现在停止开采了,只能靠外购,成本大幅上升。如今,企业一方面通过扩大采购半径、推进战略协作等措施满足矿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将通过调整生产工艺、加强竖窑生产管控,提高石灰石矿产品适应性等方式优化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购矿成本增加的同时,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矿山生态恢复,这笔账怎么算也是一笔“亏本账”。但在企业看来,眼下的损失和投入是值得的。一方面,山体绿了;另一方面,攀枝花苏铁也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绿水青山”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矿山修复后的远景

攀枝花苏铁保护区

目前,攀钢矿业公司成立了植被恢复管护领导小组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筹集资金用于植被恢复后期日常管护,确保3年后栽种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今年是3年管护期的第一年,截至8月22日,我们已经植绿和补绿小叶榕、攀枝花树、三角梅等绿植16525株,施肥2150千克。”石灰石矿安全环保室主办唐旭彪介绍,下一步工作中,他们将继续落实好生态恢复长效机制,结合现场土壤特性,合理补植乔灌木,同时认真落实森林防火管理要求,严禁吸烟和带火种进入生态管护区域,加强旱季除草和木豆清除工作,“当好生态恢复区的3年‘管家’。”

(原题为:《为濒危植物攀枝花苏铁让路:矿业公司放弃开采损失过亿,还不惜“烧钱”为矿山披绿装》)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