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样是主旋律,电影为何比剧集更受观众欢迎?​

2020-11-03 11: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网视互联编辑部 网视互联

作者 | 猫叔

从2018年开始,国内电视剧就拉开了献礼的序幕。10月16日,广电总局更是召开了2021-202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推进会议,对未来电视剧选题进行了5年期的规划,来引导创作方向。

事实上,此前广电总局就推出了“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从2018到2020年,广电总局每年都公布一批,每一批剧目都高达上百部,三年一共三百多部。

从播出情况来看,近两年献礼剧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且已经成了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硬性任务。但从播出效果来看,献礼剧效果远远不达预期,甚至不如同期上映的献礼片。
同样是主旋律,电影为何比剧更受欢迎?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而这里面主旋律电影功不可没。

作为影院复工后第一部上映的主旋律大片,《八佰》票房高达31亿,登顶全球票房冠军。国庆档主旋律片《我和我的家乡》目前票房也已经高达27亿。最近票房超7亿连续9日获得日票房冠军的《金刚川》,同样也是典型的主旋律电影。

事实上,这两年电影市场里的主旋律爆款比比皆是,《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说教味浓”“可看性不强”的固有印象,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商业上的成功。

反观献礼剧,虽然三年三百余部,看似轰轰烈烈,甚至扎堆上映,但真正能够被观众喜欢的却寥寥无几。

2018年《大江大河》和《最美的青春》已经是献礼剧的巅峰,此后的献礼剧虽然明星阵容越发强大,但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情况都不达预期。

唐国强主演的《外交风云》虽然获得了飞天奖优秀电视剧、金鹰奖最佳编剧等国家级奖项,剧作方面也确实可圈可点,但依然没有摆脱以往献礼剧的窠臼,对于年轻受众来说,似乎并没有吸引力。不得不让人感叹,献礼剧终归还是“献礼剧”。

最近在CCTV-1热播的《创业年代》,虽然由冯绍峰、袁姗姗、乔振宇主演,主创偏年轻化,按理说是年轻人的“菜”,结果豆瓣评分4.6,评价人数不达1000,这样的讨论度还不如一部网络电影。

不过,好歹《创业年代》比此前黄轩、杨颖、周一围主演的主旋律剧《创业时代》评分高了0.9分,不知道算不算一种进步。
为什么主旋律电影能够成为电影市场复苏的主力,能够通过实实在在的票房赢得观众的芳心,而电视剧却不行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电视剧“献礼”意味还是太过浓重。

纵观近两年的爆款主旋律电影,基本上都是国内顶级阵容创作的院线大片,不管是制作还是阵容,都具备了一部商业大片该有的一切元素。而主旋律电视剧虽然在阵容上也不断加强并且开始偏年轻化,但在剧作上依然存在“为献礼而献礼”的情况。

或许是受政策约束,大多数主旋律剧在创作上畏首畏尾,还是按照主旋律剧的传统路径,这就导致表现形式僵化、视听语言老套、人物刻画扁平、传播理念陈旧,很难赢得观众的掌声。

献礼剧如何摆脱“献礼”怪圈?

主旋律剧因为选题审批方面都带有计划经济的特征,主题内核又强调宣传和教化功能,所以往往被人们戏称为“交作业”。

但即便是交作业,也有好有坏。目前来看,大多数献礼剧其实是不及格的。

其实不管哪一类献礼剧,不管是近代还是当代,不管是改革开放还是炮火连天,其实都是对“中国精神”的视听表达。在分析了40多部献礼剧之后,网视互联(ID:wxs360)总结出了献礼剧需要遵循的一些创作路径。

1、呈现真实,拒绝悬浮

献礼剧的价值与魅力,就在于“真实”。一旦失去了“真实”,献礼剧就可能变成“献丑剧”。

比如,今年播出的抗疫剧,不管是《最美逆行者》还是《在一起》,都拥有着呈现真实、记录当下的作用。

所以,不管是聚焦医护人员,还是社区工作者抑或是快递小哥,其实都在记录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不惧挑战、不怕挫折的中国精神团结一致的中国力量。具体人物和细节或许各有不同,但表达的主旨却大同小异。

2、关注个体,日常叙事,切忌求全求大

广电总局一直提倡,电视剧创作要秉承着“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原则,这并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作为献礼剧,尽量关注具象的个体,故事的主体是“人”,核心在于“情感”,通过日常叙事来传递人间真情和人性力量。

只有聚焦寻常你我,展现生存的渴望、生命的刚强、生活的艰辛,友爱、至爱、大爱的万千情愫,才以强大的感染力引发了观众的共情。

相反,全景式、大容量的献礼剧,很容易因为细节和情感不够饱满,而显得空洞而且乏味。

3、保持个体视觉,但要汇入时代洪流

作为主旋律剧,虽然要保持个体视角,但也要避免过于狭隘,更不该局限于家长里短。

日常叙事的个体悲欢,应该在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多种关系的纠葛之中汇入时代洪流。日常叙事强化了个体生活经验的捕捉与呈现,它将个体记忆融入了宏大叙事之中,在表达“家国一体”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比如抗疫剧,基本上都是采取日常叙事策略见证平凡英雄对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将时代的荣光与伟大,解构在人的卑微和无助中。在这点上,张译和殷桃主演的《鸡毛飞上天》就很好的成功案例。

4、主旋律表达要温情而克制

虽然是主旋律剧,但其实不必过分强调,甚至处处提醒观众这是主旋律剧。

不管是痛苦、坚韧还是希望,都应该尽量在日常化的场景中温情而又克制地呈现出来。

只有足够“温情”,才能让人感受到充溢其间的烟火味道、人性光辉与人间真情,而只有相对“克制”,才让这种温情显得鲜活而感人,而非流于表面。

事实上,如今的“主旋律”已经不再是侠义上的“主旋律”,在表达范围上已经足够广泛,市场也已经足够宽容,只不过中国电视剧的立项和制播体系,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主旋律剧的发展。

不过,接下来的5年,随着大量主旋律剧的诞生,相信创作者会找到主旋律符合市场创作规律的新路径,只有这样,主旋律剧才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

·END·

原标题:《同样是主旋律,电影为何比剧集更受观众欢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