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唠叨你的人才是世上最深爱你的人?

2020-11-03 15: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晏凌羊 

多少幸福,死于唠叨

文/晏凌羊

01

最近,我近距离围观到了一对夫妻吵架。

男方是律师,跟同住一个小区的业主谈妥了买卖车位事宜,车位买来后,登记在他老婆名下,他就让他老婆出面签约。车位是出租出去的,合同约定买卖双方各收半年的租金,可到了过户阶段,他老婆不高兴了。

她觉得,她的律师老公起草的那份合同是不平等条约,她是相信她老公才没细看合同内容就签了的,签完才发现他们家吃了大亏,接着她打电话劈头盖脸骂了她老公一顿,说她老公不会办事,到处充大款、给人让利。

车位是她老公出的钱,他们家买房、买车、买车位、养孩子的钱也主要是她老公挣的。

她老公之所以那样写合同,也是觉得几十万都给出去了,也不在乎那一千多的车位租金。他们确实也需要车位,而整个小区只有三四个人卖车位,其他车位都离他们家好远,性价比最高就是在售的那个。既然决定要买,那就爽快点,大家速战速决,把时间省下来,花去更赚钱的地方去。邻里邻居的,没必要为掰扯那一千来块钱浪费时间,说不定经由这个机缘,还能认识个朋友,大家互通有无,建立合作联系。

她老公的思维,跟我一模一样,就是生意人思维。我甚至觉得,她老公赚钱比她多且能成为家庭经济支柱是有原因的。

作为旁观者,我觉得这种婚姻模式在现实生活中还蛮普遍的。

如果一个丈夫没有按照“妻子认为对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必定会迎来妻子的一顿贬损。丈夫受够了妻子的叨逼叨,往往选择让步、息事宁人。能量强点的丈夫,对那些pua自己的言论“左耳进,右耳出”。能量弱点的丈夫,则被妻子的负能量吞噬,从此越活越窝囊。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爸妈。

我妈这辈子没给过我爸一句好话。她说话,永远是夹枪带棒的。说出来三句话,只有一句能给出有效信息,剩下两句话都是在抱怨、指责、贬损。

我爸出门老忘记关门,我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解决”,而我妈连续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无数条消息贬低、臭骂我爸自私、懒惰、不长眼睛。

我妈要求我爸按照她认为“对”的方式去做事情、做家务。若是我爸做得不对,家庭氛围就变得特别糟糕。你与其说他们是夫妻,不如说他们的相处模式更像是一个差劲的老师带着一个同样差劲的学生。学生做错事情了,老师就劈头盖脸骂。学生被骂急了,开始反抗、起义,但最终又被镇压……如此,循环反复。

这样的家庭氛围,永远不可能“好”。他们拿毕生的精力去追究所谓的“对和错”,像“家庭氛围”这种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重要的东西,永远不在他们“在乎”的范围之内。

02

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我爸妈他们这样的,绝不是特例。

我有个朋友骂她老公的那个劲儿,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她老公开车,她一直坐在副驾驶叨逼叨,指责她老公车技不行、不认路、不熟交规。

她老公做个菜,她又进厨房叨逼叨,说她老公洗菜不干净、不会切菜、做菜费油。

她老公带下孩子,她又说她老公糙、不讲卫生,非得让她老公用她认为正确的方式带孩子。

夫妻俩收入差不多,对家庭的经济贡献也差不多(说不定她老公更多,因为她要顾娘家,而她老公父母都不在了),可她真的太爱说教、太爱pua她老公了。

她说教越多、贬损越多,她老公就越沉默、越不爱参与家务和育儿劳动,然后她就更加叨叨。

说真的,我才跟他们夫妻俩待了一两小时就受不了她了,不知道她老公日日夜夜是怎么过来的。

这种女的,为数不少。

奇怪的是,性别倒转过来,这种现象就少很多(防杠提示:少的意思,不是“没有”)。男人们似乎很少要求妻子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带娃、做饭、打扫房间、赡养老人、跟外人打交道。

某些义务,只要有人帮承担了就好,至于细节怎么做,他们懒得管。

如果妻子比自己本事大,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他们可能会在分摊家务劳动等方面pua妻子,却很少为妻子已与外人约定好的事宜大动肝火。

也许,他们执着的不是“家庭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也许,他们只是单纯地懒得管那么多,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我感觉大多数男人是天生懂得利己的动物,在家庭里“吃力不讨好”的,往往是女人。家里的活儿都包揽了,义务也都承担了,可最后却落不着好。

为什么?话太多。

03

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常看见我国已婚女的两种形态:

一种是母夜叉似的。她是全家的大母神、差评师。她若是心情不好,全家都别想好过。这类女人嫁的老公,大多没啥原则和界限感,一辈子在家里唯唯诺诺,只为换取短暂的和平。比如苏大强,比如我爸。

另一种是女奴型的,是全家的免费保姆。她们大多低自尊,个性懦弱,不配得感强,把男人和孩子当成天,任劳任怨,被人踩泥巴里也还是会反省是不是自己长得比较吸脚。

与这两类女人相配的,是“妻管严”和“直男癌”。

健康的婚姻好少的,可能十分之二不到吧。

还有的女人,是两种特性兼而有之。她们在家里承担比较多的义务,为全家人的衣食起居操碎了心,热衷于“燃烧自己、照亮家人”,同时也怨气冲天。

很多时候,我觉得她们其实不是爱家人,只是爱一种道德、一种名声、一种“应该”,只要家人有丝毫不领情或忤逆她们,她们都会怨气冲天、牢骚满腹,就会拿自己的付出去绑架你、控制你。

在这里,我可能要说一些“女人就是要为难女人”的话了,毕竟我也不是一个“是个女的就共情”的女人。

一些(看得懂“一些”的意思吧)女性在家庭中跟丈夫在育儿方面发生矛盾,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掌控欲过甚。

她总在抱怨丈夫不带孩子,可观察她和丈夫的相处模式我发现:她丈夫并没有不带孩子,只是没有按照她认为“对”的方式去带孩子。

丈夫不“对”,她就开始指责、试图纠正,要求丈夫按照认为“对”的方式来,甚至直接让丈夫“呆一边儿去”,可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丈夫在育儿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的扼杀。

久而久之,丈夫会认为:我是在“帮”妻子带孩子,妻子才是“带孩子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执行她命令的机器。

而如你所知,即使是在育儿领域,当合伙人和当员工的积极性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女人把丈夫培养成了一个员工,而不是育儿合伙人,丈夫的消极怠工几乎成为必然。

在家务活领域也是一样。

我妈就是这种女人,她一直在怨我爸、我不做家务,我爸、我一旦开始做,她就开始疯狂打压,甚至把活儿都抢过去,以证明她的那种方式才是“最正确”。

结果可想而知!

04

我真的觉得,唠叨其实是很费体力的。

我能量低的那几天,从来不跟小孩唠叨、讲道理。

若是把道理讲得无趣、刻板、啰嗦、居高临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话,别人也不爱听,那这种讲道理就类同于说教。

道理若是讲不好,还不如不讲。

比如,要求小孩自己把毛巾洗干净晾晒好,我就懒得讲什么物尽其用的大道理。

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就已经够累的了,我的力气就够吼一句话:“我数三下,你把毛巾洗干净晾晒好,一,二,三!”

小孩回应我一句“知道了”,然后跑去把毛巾晾晒好。

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事儿就翻篇了。

育儿专家老说不能吼孩子,可我真不觉得这么吼一下,孩子会留下终身心理创伤和阴影。

倒是那种揪着一点小问题巴拉巴拉讲半天道理,接着以“爱”之名温柔地pua小孩的(比如,把“妈妈这么爱你,可你的所作所为无数次让妈妈好失望”之类的),可能比较容易给小孩造成心理阴影。

不管孩子吐槽个什么事情,都表现出“我觉得你需要我的建议和帮助”的父母,真的比蟑螂还可厌。

事实上,孩子绝大多数时候跟你说的话,你只需要回复一句:“哈,这样啊。”

逗号每天都会回来跟我吐槽她在学校的遭遇和烦恼。比如,某个同学最近跟她疏远了,某个同学叫她“小呆瓜”,明天要考英语了,她语文考试这次考得比较低……

绝大多数时候,她只是想表达,并不需要我给她讲油腻的大道理或者提供什么帮助。这些问题,都是她能解决的,或者,暂时不需要我出面去解决的。

我所能做的、最该做的,就是默默听着,然后给点回应。这种时候,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哈,这样啊”。

试想一下:倘若她倾诉任何一个事情,我都要站在上帝视角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发表我的看法,在她身上投射我的焦虑和恐惧,急不可耐地给她提供我自以为是的建议……结果会怎样?

结果只有一个:她会对我紧闭心门,不想再找我吐槽任何。

谁会喜欢一个成天给自己讲大道理、提建议、指点自己该怎么为人处事的人呢?

在我看来,能巴拉巴拉讲一大堆道理的人,必定是精力充沛之人(我是真的觉得说太多话,人会很累)。

当老板也好,当妈也好,当前妻也好,直接发指令好过长篇大论论证自己指令的正确性。

别人接到指令,能执行最OK;不执行,你就另想办法,或是听听别人的意见。

听意见,用的只是耳朵,确实也比巴拉巴拉讲道理更省力。

但是,我也只听得进去那些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意见,偏题的意见(比如没法就事论事)会被我制止。

我不觉得这叫强势。发出指令,只相当于是发出一个邀约,执行不执行的权利在别人手里。你自己也完全可以根据别人接到指令后的反应,确定自己下一阶段要做什么。

想办法,是真正在解决问题;讲道理,很多时候只是彰显自己。

身体不好、中气不足、嫌说话累、有社恐症,把我变成了一个不爱唠叨的人。至于文字里的唠叨,这就真的改不掉了,好在我也不是针对具体的人去说教。

我亲眼看到很多家庭因为唠叨而变得氛围奇差,看到很多原本可以幸福的婚姻毁于唠叨,就决定做一个不唠叨的人。

唠叨只是一种发泄情绪的行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成年人的时间、精力、体力、资源都有限,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得讲求一个“投入产出比”。

不唠叨的人,去到哪儿都可爱,或者,至少不可憎。不唠叨的人,更容易积蓄能量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像唠叨这种只会产生杀伤力,不会产生“好效果”的事情,就少做一点吧。

与你共勉。

全文完

一点碎碎念

这里只是举几个例子说明唠叨的坏处,我见过的案例都是女的爱唠叨,就这么写了,不是只盯着女性批判的意思。这么几个人,也代表不了全体女性。事实上,男性爱唠叨的也不在少数。有的男人唠叨起来,也非常讨厌。

文讲的也不是“指望不上男人所以变唠叨”这种情况......这两者之间是不是能形成因果联系也是存疑的。毕竟,有很多人指望不上别人,那就索性不指望,一切靠自己。毕竟,唠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会消耗能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