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月半爱丽丝》失利的背后,国产爱情片要面临哪三个问题?

2020-11-02 2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体量限制、大众共鸣、卡司引流。

文/七月

上映之前就没有足够的市场信心。

根据猫眼专业版,《月半爱丽丝》的排片占比从上映首日的18.4%降到了12%,最初的票房预测只有3500万左右;同时,影片的豆瓣评分为3.8分。尽管《月半爱丽丝》上映的同期并没有其他体量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影片出现,市场也没有对《月半爱丽丝》有太多的期待,甚至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

实际上,虽然每年都有一些爱情片从市场上突围出来,但更多的爱情片难以突破票房和体量的“天花板”,已经成为了整个市场的备选项。

从《月半爱丽丝》来看,影片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故事老套的《月半爱丽丝》并没有展现出有足够说服力的市场卖点,难以吸引观众。再加上,《月半爱丽丝》的内容质量较为一般,缺乏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情节,自然就不会带动更多观众的观影热情。

在失去了上述的市场卖点之外,《月半爱丽丝》的卡司阵容也没能成为加分项。从观影反馈来看,不少观众认为三位主演与影片内容并不是特别搭,难以产生代入感。对于缺乏竞争优势的《月半爱丽丝》而言,难以突破体量限制似乎是一个必然结果。而这应当引起其他国产爱情片进行思考。

1

爱情片不得不面对的体量限制

市场信心不足。

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的大类型,爱情片在国内市场上的刚需永远存在。不过,不同于《致青春》等国产青春爱情片井喷的早几年,爱情片曾经一度成为了市场的热门类型,如今的爱情片不再是市场的优先选择。

以过去两年的市场为例,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上映了43、44部爱情片,但票房占比分别只有3%和8%,与其他大类型影片有着不小的差距;在2019年上映的44部爱情片中,仅有7部影片票房过亿。显然,单靠类型的“外壳效应”,绝大部分爱情片没能在市场上激起多少水花。

与此同时,市场上还是涌现了一批爱情片突围成功,两极分化的市场表现更加清晰。比如2018年《后来的我们》和《超时空同居》分别拿下了13+亿和近9亿的票房,2019年《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着9亿多的成绩。

而同样属于爱情片的《月半爱丽丝》,也逃不开票房桎梏和体量有限这些根本问题。对于《月半爱丽丝》而言,想要被市场看到,影片在上映之前就首先要给予市场足够的信心。

但根据《月半爱丽丝》的预告片和其他宣传物料,影片并没能避免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老套故事情节:胖女孩和青梅竹马双向暗恋,胖女孩意外瘦身之后遇到的人和事,让两人意识到错过。这并没能带来更多的新鲜感,也很容易让影片在上映之前就被市场“抛弃”。

其次,虽然为了打破爱情类型片的各种瓶颈,《月半爱丽丝》融合了奇幻和喜剧元素,但片名的第一感观就是改编了大众熟知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难以对类型产生更多的期待值。再加上,之前的市场上并没有多少“喜剧+爱情+奇幻”复合影片的成功案例出现,市场不怎么看好这种类型影片的表现。

不难看出,因为《月半爱丽丝》缺乏足够的辨识度和市场卖点,仅仅是预判,市场就对影片抱有不小的怀疑之心。

2

—调动大众情绪

成爱情片第一要义—

大众共鸣的重要性。

在近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里,口碑的重要性凸显使得整个环境有所变化,能够满足观众观影需求的优质内容逐渐被市场看到。尤其是,随着观众的共鸣需求开始增强,更易共情、更有现实价值的影片或将更容易实现口碑和票房的双收。

由于爱情所具备的“普世性”特点,爱情类型片对于大众群体来说,本身就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故事共鸣基础。如果在爱情片中贯穿更多普通个人的现实情感表达,更容易实现与大众群体的现实认同。

实际上,纵观近几年从市场上突围出来的爱情片,绝大多数影片都展现出了这种充足的市场卖点。《后来的我们》就是一个站得住脚的成功市场案例:在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影片展现出了“北漂族”奋斗路上的原生态,从熙熙攘攘的春运到群租房的各色租客,再到地下通道的小贩等,这些现实遭遇足以实现与大众之间的共鸣。

当然,确实有一部分获得了市场青睐的爱情片并没有足够的现实感,但这些影片在市场中立足的一个关键——能够调动大众情绪。比如《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前任3:再见前任》等影片或许不具备更多能够引发现实讨论的共鸣,但凭借着“催泪”、“好笑”等核心卖点触动到了大众情绪,从而获得了票房上的高歌猛进。

大众群体对“观影共鸣”有所需求,显然成为了当下市场的必然趋势。然而,从《月半爱丽丝》来看,影片并没有展现出与这一趋势相契合的特点。同样的,影片也不具备能够戳中大众情绪的标签。

具体来看,影片虽然聚焦在胖女孩林晓曦的经历上,但电梯超载下去的是最胖的人等情节没能引起大众对于关注肥胖的现实话题讨论,反而出现了“为什么要消费胖子”的评论;而影片想要表达忽视外表、恢复自信的主题,但变瘦的林晓曦才能引起帅哥的关注这样的情节设置,却带给了观众外表至上的本末倒置感觉,无法实现大众认同,更不用提引起大众共鸣。

其次,《月半爱丽丝》虽然有着奇幻和喜剧的元素融合,但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并没有多少评论提到影片给观众带来了“笑点”。即便是整部影片最悲伤、揪心的高潮,林晓曦发现韩冰因为魔法而不认识自己十分惊慌和难过,也无法传递给观众相应的感同身受。无法触动大众情绪,自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月半爱丽丝》的市场表现。

3

—卡司与影片的匹配度—

卡司能否为影片“引流”。

对于《月半爱丽丝》而言,在内容无法引起大众共鸣、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影片想要实现一定的市场表现,至少卡司阵容需要能够带“人”入场。目前来看,黄景瑜、关晓彤并不拥有这样的作用力,二人的搭档也没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度。像是评论中提到的“还不如关晓彤鹿晗情侣出演有看点”,影片自然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买账。

同时,从不少观影反馈来看,由于黄景瑜之前有过一些负面新闻,他在《月半爱丽丝》中饰演的韩冰这一暖男角色让很多观众无法产生代入感。关晓彤也面临着同样的质疑,因为她曾推出大众追捧的减脂三明治,由她饰演的胖女孩“没有什么共情感”。显然,《月半爱丽丝》的卡司阵容并不高度匹配影片本身,也就无法为影片实现更多的加分。

实际上,《月半爱丽丝》的主演无法为影片“引流”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部影片,大量爱情片都可能遇到。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爱情片都能达到足够的内容深度和现实感,拥有大众共鸣甚至大众情绪的市场卖点,它们想要突破体量和票房的“天花板”还能靠的,似乎只剩下了卡司阵容。

从实际的市场需求来看,影片的卡司阵容不再是决定影片市场表现的核心,但却依然是影响影片市场表现的关键之一。电影本身的内容卖点是能够突围市场的保障,但电影主创的市场作用不应该被过度无视。

那么,对于在内容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市场卖点的爱情片来说,影片想要撬动市场、有所突破究竟需要怎样的演员组合带来“流量”呢?这一问题成为了这些爱情片最为重要的市场困局。其实,之前的成功案例已经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卡司阵容与影片之间需要实现更高的匹配度。

同属“喜剧+爱情+奇幻”复合类型,虽然《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主演不足以吸引观众,但在有爱情片观影需求的七夕档上映,搭配着“催泪戳心”的标签带动大众情绪,突围出来;而《超时空同居》能够成为黑马,除了内容过关,更多因为主演的竞争优势:佟丽娅与雷佳音的搭档带来了市场看点,有喜感的雷佳音负责搞笑,佟丽娅负责美貌,匹配度较高;二人之间莫名的CP感,获得了不少好评。

此外,成为了去年现象级影片的青春爱情片《少年的你》,在聚焦高考、欺凌等现实话题之外,有着易烊千玺和周冬雨这样卖点十足的卡司阵容,能够更多地带“人”入场观影。这两位演员分别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等大小奖项,也说明了演员与影片本身完成了较高的匹配度。

可见,卡司阵容究竟能否为影片带来“流量”,似乎可以成为更多爱情片撬动市场的一个新转折点。尤其是在疫情过后,整个市场对于类型片必然会有更苛刻的市场视角。从《月半爱丽丝》的表现不佳来看,国产爱情片想要突围的关键首先是要给足市场信心,其次大众共鸣和卡司引流最少要二选其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