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读 | 《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展望太行山的蓝图美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以下简称《规划》),此次规划由中央多个部委联合印发,显现了中央对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规划》的出台是2020年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的大事,也是地区产业发展的大事。
太行山是山西继黄河、长城之外的第三张旅游王牌,也是山西着重树立和打造的旅游品牌。对太行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此次《规划》是站在战略全局、区域发展高度提出来的整体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从中央多个部委联合印发来看,这不仅仅关乎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层面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盘活太行山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地理分界线和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是具有国家文化标识性意义的重要山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要传承地和太行精神重要发祥地。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旅游资源,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形势,保护和开发出具有新特点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太行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最终实现推动太行山区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显然,《规划》的出台是对这一宏大命题的注解。
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已开发有西柏坡、红旗渠、云台山、五台山、野三坡、皇城相府、王莽岭等众多旅游品牌。截止2019年,太行山拥有5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124家,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5.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369.7亿元。
太行山绵延400余公里,覆盖山西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焦作等多个城市,依附于太行山这座天然宝藏,太行山城市群自然生态较为良好,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增长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太行山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分布较多的城市,整个区域范围内大面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仰仗太行山这张旅游王牌。大同、忻州、晋中、长治、晋城、焦作在内的城市均将旅游业视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站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太行山旅游资源开发的视角来看,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已然成为了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核心要义。通过对太行山这座天然宝藏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发展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打造出适应新形势和新趋势的旅游产品,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让在地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让太行山区旅游成为中国旅游的一张名片,最终实现通过一个规划,达到区域整体发展的目的。
规划引领发展,太行山区的蓝图美景
从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现状来看,太行山旅游业发展水平低,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滞后,景区呈现出“孤岛式”开发,没有有效惠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缓慢,目前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与此同时,太行山旅游业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东西向交通不畅、煤旅交通混杂、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
面对太行山目前的发展现状,只有站在高位,整体规划,统一布局,全局谋划才有出路。《规划》显示,规划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共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30万人,涵盖范围广,跨度区域大。从规划时间来看,该规划近期至2025年,中远期至2035年。
太行山地理位置,制图@齐天
《规划》将太行山区分为东太行山区、南太行山区、西太行山区,其中,南太行山区包括河南省林州市、安阳县、辉县市和山西省晋城城区、沁水县、阳城县在内的28个县(市、区);东太行山区包括北京市昌平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河北省涿鹿县、怀来县、蔚县在内的30个县(市、区);西太行山区包括山西省昔阳县、左权县、娄烦县等在内的20个县(市、区)。面对太行山区如此广阔的区域面积,如何破题才是关键。
《规划》提到,太行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重视生态绿色、多产联动、全域统筹,发挥“旅游+”和“+旅游”优势,创新旅游新业态,构建现代山地旅游产业体系,立足太行山旅游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要素配置,推出跨区域旅游线路,共同培育区域旅游品牌。在资源利用与调度方面,太行山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多方资源。
从《规划》发布的内容来看,太行山将从规划、内容与品牌多个方面着手,从整体上对太行山区旅游业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包装与打造,在开发打造的过程中对旅游实行能融则融的办法,也就是说,太行山区整体产业的发展将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将太行山区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优势和产业经济价值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从时间安排来看,《规划》提出到2025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树立,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太行山东西部重点旅游交通通道全面畅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35年,太行山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性山脉和国际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太行山东西部安全畅达旅游交通网络全面形成,成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和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样板。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旅游业成为太行山最重要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挖掘太行山在地旅游资源
优化太行山旅游业空间格局
从旅游业空间格局来看,《规划》显示,太行山将构建重点引领、三区联动、板块集聚、廊道串联”的旅游业空间格局。
在重点引领方面,也就是以太行山红旗渠、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林州太行大峡谷、皇城相府、野三坡、白石山、西柏坡、娲皇宫、五台山、雁门关、黄崖洞、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清西陵、八里沟等国家5A级和重点4A级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现有知名旅游景区(景点)的作用,将其视为拉动太行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三区联动方面,充分发挥南太行山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东太行山区对外承接功能,促进西太行山区创新发展,实现南太行山区、西太行山区、东太行山区等三大片区山水生态、文化生态、红色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三区联动着重突出南太行山区建设,在西太行山区着重开发新业态。
分析来看,太行山将从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创新文化遗产旅游、提档升级太行乡村旅游、拓展山地运动旅游、发展研学旅游等多个方面进行旅游业态的打造。山是太行山的基本资源,围绕“山”,挖掘在地性旅游资源,如在地红色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康养旅游资源、古建筑旅游资源、古城堡旅游资源等,充分整合多种资源,将太行山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充分彰显。
值得关注的是,太行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现,太行山旅游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开发,更是体现“太行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最佳载体,不仅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也要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太行山区有以平山县西柏坡、武安市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涞水县野三坡平西抗日根据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也有以红旗渠、大寨梯田、虹梯关挂壁公路、郭亮村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锡崖沟挂壁公路、回龙挂壁公路、济源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等为代表的太行精神文化基地。可以预见的是,红色文化旅游、太行精神体验之旅将成为太行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陵川昆山挂壁公路
此外,《规划》提出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旅游产业集聚带的目标。在重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了建设环太行山国家旅游风景道、跨省市东西向国家旅游风景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和其它重大基础设施。
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不仅仅在于提升太行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在于与乡村振兴战略、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战略相衔接。在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村落或特色旅游村镇,实现一个龙头景区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目标。在资源转型方面,鼓励探索工业博物馆、矿山公园、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综合购物场所等模式,发展工业遗产游、地质科普游等特色旅游,推动资源型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绿色转型。
推动太行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保护传承弘扬“太行精神”,打造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形象、坚定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有利于助推太行山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引领区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太行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有利于加快太行山旅游业恢复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有理由相信,太行山的蓝图美景就此绘就,太行山区蓝图美景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
文旅小编Elisa
文/杜鹃
图片来自网络
原标题:《解读 | 《太行山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展望太行山的蓝图美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