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晓彤:劳作是手艺人的住所
作者:吴佩悦
对陈晓彤来说,海底的食骨虫像一种文字。
当它们成群沿着鲸鱼的骨骼游动,贪婪地吸食着其中的脂质,所呈现出图景,又像是诗人笔下,不断被替换着词序的诗。这首诗试图描述的,是物质和能量在自然中聚散的过程。写诗的人惟有笔耕不辍,不断拆分、重组那些险些定型成稿的词句,方能抵达所描述之物的本质。
Ode to Oseda(食骨虫之诗)细节图
深海里的食骨虫
十月在纽约Lattitude Gallery举办的“Ode to Oseda(食骨虫之诗)”是陈晓彤对自己在Pratt版画系研修的总结。这四年来,除了对木版、石版、橡胶版等印刷技法的探索,让陈晓彤感触最深的,是不同质地的手工纸作为材料本身时,所能够进行的媒介表达。从那些印刻了图案的纸本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得出,纸张对于她来说,不只是承载刻版图像的基底,它们本身是有血肉和筋骨的造型材料。
Ode to Oseda 展览现场
The Blossom
Untitled
Geometry Suspension
一直觉得,手艺人和诗人很像。他们与材料不紧不慢地相处,在反复打磨之中,为材料寻找到属于它们最为真挚的形态。这整个过程,特别像是一个诗人不断摆脱开那些信手拈来的句子,直到等来那句意料之外的,却最为贴切的表达。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Ode to Oseda,灵感来源于陈晓彤作为一个手艺人的惜物之心。她想利用之前做作品剩下的“废纸”成就另一件作品。由于材料很零碎,陈晓彤不知不觉将它们挨个儿搓成了小细条。当纸片被转换成了棉绳一样的形态,她又自然而然地用尼龙线为它们串起了珠子。就这样,材料在她手中像顺应了宿命般地,开始朝着某个方向生长起来。她也没有想到,它们最终竟然长成了海底的食骨虫。
Jeweled labyrinth (1 path and 216 corners)
Jeweled labyrinth (1 path and 216 corners)细节图
在本次展览中,最打动我的是Jeweled labyrinth (1 path and 216 corners),一个用黑色的纸、黑色的线、黑色的珠子缝制成的迷宫图像。原因很简单,在创作其他作品时,陈晓彤总是在扮演一个聆听者。这更多地是出自她作为一个手艺人的品格。当她尽全力去倾听、理解、成就材料的时候,她需要将自我放在一个较为次要的位置。而在这件作品中,陈晓彤终于试图解释了她自己:究竟为何坚持这种依赖大量劳动力的创作模式。
“我将一切都用黑色来演绎,是因为想要隐藏我在作品中倾注的体力。让人们在远处看的时候,只能大概知道这是一个迷宫。只有在细看的时候,才能意识到这个图像背后承载的劳动。”
之所以选择用迷宫这个图像来探讨自身对于“labor(劳动)”的理解,是因为陈晓彤意外地发现,自己常混淆的两个词汇,Labyrinth和Maze(在中文里都代表迷宫),其实在英文里指代着不同的意义。Maze可有多个入口和出口,在内部结构由许多条死路和一条极难发现的通路组成。Labyrinth可以做到十分回环曲折,但它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终点,且没有分支,终点通常在最中心的位置。当Maze常被设计出来进行科学实验,对人类和生物进行空间意识和智力的测试,Labyrinth则更多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思的符号,指涉人们不断接近真理或者神明的过程。
陈晓彤说自己的创作更像是一直在走Labyrinth。“这个过程非常labor intensive,你只有一条路径,你要耐心地走过每一个拐角,覆盖所有的面积,才能去到达终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很多艺术家都向我提及过他们对于劳动本身的迷恋。他们总把整件事描述成一种悲怆的、徒劳式的向前,但他们其实不是为了去到所谓的“终点”。不同于我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他们不会设想一个较明晰的图景给自己。在我的理解里,他们更多的是在用劳动占据掉理性思考、计算、规划的时间,以免过早地看到一些明晰的东西。他们需要前方是未知的,即便是离他们很近的地方都必须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继续向前行走。
这种对生命进程不设规划,走一步看一步的轻盈姿态,在我看来,是一种只有在距离男性世界较远的女性空间中才能被允许持有的特质。但我更想为这份特质赋能,将之表述成一种“特权”,即可以主动放弃参与男性世界的竞争。因为很多时候,当代男性比女性更受男权社会的枷锁:若不选择那一种策略式的、讲求效率的游戏方式,他们是很难在这个主流世界里找到认同感的。
陈晓彤也在和我的谈话中提到,她坚持去做一些很需要耐心的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对于自己女性身份的认可。这种认可,包括女性细腻的感受力,以及由这份感知力催生的,对于“labor(劳动)”本身的包容。
当看到食骨虫将鲸的遗骸作为自身存活的养分和宅所,陈晓彤曾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它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我花了些许时间琢磨,这份自我投射的源头是什么,以下是我找到的一种解释。对于食骨虫这种简单的生物来说,消耗能量和摄取能量其实是同步发生的,它们需要一直“劳作”来获得使生命进行下去的原料。换句话说,它们活在自身的劳作中。同时它们无法离开鲸鱼的骸骨。就像住在永无止境的劳作里手艺人,无法离开手中的材料一样。
Dionysian Breeze
展览开幕现场
陈晓彤 (b.1996北京) 是一位纽约多媒介艺术家。她在艺术创作中善用材料以及媒介语言来表达连贯的想法。她使用的媒介包括版画,手工纸,装置艺术,书籍艺术,装配艺术和拼贴画。她的作品中善用有象征符号的物体及图像。受极简主义,达达主义等艺术活动的影响,她的作品结合了手工艺和当代艺术,以及亚洲美学和西方艺术体制。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自然和人文,以及个人和普世的关系。
她于2019年从普瑞特艺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如今正在向职业艺术家的道路努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