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桂梅没有错,张桂梅太少了

2020-11-05 21: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罗发财 视觉志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丨罗发财

01

最近,

帮无数农村女性逆天改命的校长张桂梅,

却被骂上了热搜。

张桂梅是谁?

她是一名扎根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的女校长,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

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她今年已经63岁了,

她创办的这座免费女子高中,

12年间让1800多名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

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张桂梅的每一天,

都是陪着学生跑操、上课、

吃饭、自习,没有一刻停歇。

2019年,张桂梅被查出患有骨瘤、血管瘤、

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

她每天都从睡梦中痛醒,

别人要她接受先进的治疗,

她却说有这个钱,

不如再多帮一个女孩子,

「只要学生们能走出大山,

飞得远一点,

这就是我的梦想。」

02

然而最近一篇被断章取义的报道,

让张桂梅被无数人「围剿」。

有记者采访张校长,

说听说她有个学生大学毕业后,

选择去上海闯荡,

怀孕后又辞职回到丈夫的老家贵州生活;

2018年,这名学生回到母校华坪女子高中捐款,

但是被张桂梅拒绝了。

张桂梅说让她「滚出去」

说辛辛苦苦供你们到现在,

并不是让你们当全职太太的。

「你和丈夫时间长了没有共同语言了,

你就被社会所淘汰了。

他回家跟你没啥好说的了,

他的事业你也没有办法帮忙,

就连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没有了。

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的水准上了。

磨来磨去,连原来的水准都没有了。」

这段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说张桂梅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

有人说张桂梅故意挑起男女对立,

甚至有人说张桂梅就是一个没有男人要的女人,

因爱生恨,见不得别的女人过的好……

03

巡着这条新闻,

去看了那个成为「全职太太」女学生的自述,

我反而更能理解张桂梅。

她和所谓「骂走」的这名女学生的故事,

是一份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和薪火相承的故事。

女学生的经历是这样的:

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哥哥还得了重病。

家里为了给哥哥治病,不让她继续读书了。

然而张桂梅的学校收留了她。

学生时代的这个女学生,只想走出大山,

在小县城有个工作就不错了。

高考结束她过了二本线。

但怕二本万一上不了,三本学费又太高,

于是想上个大专算了,

是张桂梅鼓励她勇敢报二本,

于是她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

从云南去了呼和浩特。

她在大学四年省吃俭用,拼命读书,

毕业后没有像高中读书想的那样,

回到云南家乡的小县城找份工作,

而是从内蒙古来到了上海继续拼搏。

当年小县城工作的梦想变了,

如今她还是努力再上一层楼,

再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7年,她结婚怀孕了,

孕期焦虑期间,

她才决定辞职先跟丈夫回贵州。

回到贵州后,她也没有甘心当全职太太,

而是努力参加了两次特岗教师考试。

2018年,她带着孩子和老公,

满心感恩去学校探望,

但当时她还没有工作,

只有丈夫一个人工作。

张校长知道后就婉拒了她,

有了前面具有争议的那段对话。

而这名女学生被规劝后,

没有丝毫的难堪和不爽。

她说:

「我自己知道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处理好,

知道她让张校长失望了。」

2019年,她成功考上了特岗教师。

她在自述中,把这段回忆说成是:

「迷茫时期的及时整改」

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女孩,

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励,从开始的怯懦,

变成了今天努力和勇敢的自己。

这哪里是一个不尊重别人选择的故事??

在我看来,

张桂梅的及时规劝,

让女孩告别了迷茫走向了独立。

而她也会带着感恩,

把这份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04

叫嚣张桂梅不懂得尊重别人选择的那些人,

他们仿佛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中国底层女性的生存现状。

一个真正社会底层女人的一生,

是什么样子的?

她们往往很少能接受完整的一套教育,

很多女孩子十几岁时,

就会面临两种选择:

一种是匆匆嫁人,从此一辈子困在山里。

还有一种是生在家庭贫困且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

父母认为女孩子聪明勤奋是没用的,

她们被逼迫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或者是把唯一能上学的所有资源给家里的男孩。

她们可能很多都很聪明,

但没学能上,家里也不让上。

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

甚至连县城都没有看到过。

她们可能14岁就生了两个孩子,

因为太小还被家暴,

没过几年就神神叨叨失心疯了。

她们可能终身依靠自己的男人,

哪怕这些男人粗鄙、下流、暴力……

她们也没有选择离开的权利。

(我们经常刷的短视频软件上就能看见好多个)

她们一辈子不知道何为审美、何为享受生活,

没有见识过漂亮的衣服,没有喝过奶茶,

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过工作上的尊重认可。

就这样,世代轮回……

这是生活优越的男男女女,

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场景。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理解不了张桂梅的「极端」

张桂梅的采访中说

她任教期间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十几岁的姑娘,

还没见过什么,

就被嫁出去了……

因为她这双眼看过了太多太多这样的姑娘,

她知道底层女性的人生,

容错率为零。

「你只有读书、疯狂的学习,

才能走出大山,逆天改命。

这是唯一的出路。」

05

还有一种谩骂张桂梅的声音,

来自于「自认为」的高贵人群,

抨击她的教育模式落后。

应该在农村搞「素质教育」「快乐教育」

他们站在高处鄙视地说:

「最好的教育都是劳逸结合的。」

对于贫困到连肉可能都吃不起,连汽车都没见过,

受到伤害都不懂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女孩子,

去谈素质和快乐教育,

是不是有一些「何不食肉糜」?

她们要先走出来,

才有对下一代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的可能。

而那些用「全职太太」挑起对立的人,

或是高喊着全职太太也是一种职业的人,

你有没有环顾你身边,

看看那些活得「体面」的全职太太,

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她们很多是城市独生女,

娘家本来就有钱,或者掌握无数资源。

她们还有一部分是跟丈夫一起努力奋斗上来的,

成为全职太太只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哪天她们不想当全职太太了,

可以随时回社会工作,

她们有这个底气。

全职太太并不清闲,同样辛苦,

她们的压力甚至无人能懂。

但是这个社会给予全职太太认可了吗?

没有一条法律保护着全职太太的利益,

也没有任何一条社会规定承认全职太太的地位。

甚至无数人至今认为:

全职太太就是拿着老公的钱被圈养着。

全职太太获得的唯一认证,

可能就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丈夫。

你必须要嫁给这样一个人:

他们要懂得体谅自己妻子的辛苦,

尊重妻子的生活,

而不是认为自己才是那个赚钱养家的人,

不会认为全职太太很清闲,

更不会把另一半,

看作只是一个依靠自己才能活下去的妻子和母亲。

找一个这样的丈夫容易吗?

我想做过全职太太的人都懂,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家境优越和自身能力本来就强的女孩,

即使当了全职太太也能维持住自己的「体面」,

但那些天生就抓了一副不怎么好的牌的女孩呢?

她们本身就处在及其落后的生存空间里,

唯有读书、唯有题海,

唯有你认为不屑、不堪、不体面的努力,

才能让她们脱离依附别人的生活,

走出自己的路。

张桂梅错了吗?

我们不是张桂梅,

我们没有见过这些没有社会兜底的女性,

凭什么劝她们放弃努力?

06

被骂的第二天,

无数个张桂梅的女学生站了出来。

她们说:

「没有张校长,

我根本不会跟你们坐在同个地方工作。

你们觉得一般的教育,

已经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们很多从柔弱变为强大,

从认命变为不认命,

最终变成大雁,

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无数人寄生于互联网,

热衷造神与热衷毁神的人同样多。

张桂梅校长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但她已经做到了她能做到的全部。

她见过了无数女孩悲惨的结局后,

能毅然决然地说出:

「办这个女高,

我可以把命搭上」

她也这样做了。

12年来她走过12万公里山路进行家访,

途中发过高烧晕倒,摔断过肋骨。

她的学生说她的身体长满肿瘤和疾病,

每晚只有止疼片能让她入睡。

入院抢救的时候,

她拉着县长的手问,

能不能将她的丧葬费预支,

让她亲眼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身上。

她知道女孩子们虽然来学校上学了,

但还是可能会被家里人“抢”回去嫁人或者干活,

所以把自己的床安排在学校最外面的地方,

只为可以第一个跑出去,

为这些女学生再「挡一次」……

那些坐在50层高的写字楼里、

喝着2万块钱机器打出来的咖啡、

一出生就没见过人间疾苦的人,

也没有资格对她的「偏激」指指点点,

犹如蜉蝣撼大树。

如果这叫做「偏激」,

那如果没有这些偏激的「英雄」,

社会就永远不能进步。

我们的这个世界,

张桂梅,没有错,

是张桂梅,太少了。

最后,

如果你是一名还处于迷茫期的农村女孩,

亦或是一出生就抓到一幅烂牌的姑娘,

读到了这篇文章,

请你记住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告诉自己这句话: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原标题:《张桂梅没有错,张桂梅太少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