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崇明美味,蟛蜞豆腐羹!你吃过吗?

2020-11-01 18: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崇明档案 ,作者丁东

崇明档案

瀛洲历史、人文荟萃,带您领略别样的崇明春秋。

崇明东部沿江地区,多芦荡滩涂,盛产蟛蜞,大多到过的客人,一般都会品尝一道美食——蟛蜞豆腐羹。单看菜名,有人或许以为这是由蟛蜞和豆腐烹制的羹,其实与豆腐并不沾边,仅形似而已,主料纯粹是蟛蜞,那“豆腐花”是蟛蜞汁煮出来的模样。

蟛蜞豆腐羹的做法是将捉来的蟛蜞放在水里养上几天,待其体内食物排空后,掀硬壳、去脐、洗净、捣碎、用纱布包好、挤出汁液。锅里的水烧开后,将蟛蜞汁舀入,放上料酒、姜、盐,再用文火烧开。慢慢地,汤面上便浮起团状和絮状的“豆腐花”,白中略带紫,宛如朵朵盛开的莲花浮在水面。此时,撒上些许葱花,舀入小盅,便是崇明地道的“蟛蜞豆腐羹”。

蟛蜞豆腐羹突出的口感是松软香醇的“嫩”、原汁原味的“鲜”。其“鲜”其“嫩”,全在于蟛蜞的奉献。就生长习性而言,蟛蜞大都栖息于江边芦苇丛的洞穴中,钻洞能力强,行走速度快。相貌与螃蟹相仿,但个儿要小很多,堪称螃蟹的堂弟,属淡水小型蟹类。头胸甲略呈方形,体宽也就3-4厘米。雄性蟛蜞螯足较大,雌性蟛蜞螯足较小,螯足没毛,步足有毛。因其习惯横行,偶尔直行时,两只前螯合抱,一步一叩首,摇摇摆摆,彬彬有礼,犹似古人抱拳作揖状,故而别称礼云子。《论语·阳货》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所述正是蟛蜞。

天下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然也有“第一个吃蟛蜞的人”。由于蟛蜞体型与蟹极为相似,古时曾有人把蟛蜞误作蟹而食之。《晋书·蔡谟传》记云:“谟初渡江,见蟛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食之。既食,吐下委顿,方知非蟹。”此味并非彼味。殊不知,螃蟹食荤,蟛蜞食素,味道哪能一样。尤其是夏天的蟛蜞,以芦苇叶子为食,食之,鲜中带有一股苦涩的草腥味。但冬天的蟛蜞不同,它们躲在洞中冬眠,腹中空空,此时挖来食之,最为上乘,自然少了腥味。

记得小时候,捉蟛蜞是村里一帮小年青的业余爱好。一到夏天,夜晚天气闷热,蟛蜞窸窸窣窣,攀爬出洞,上岸觅食,此时伸手捕捉,一小时便能有半蛇皮袋。回家洗洗,个小的剁了喂鸡鸭,个大的或煮、或炒、或油炸、或做成蟛蜞豆腐羹下饭。在那半年也难开一次荤的年代,能吃上这种不用花钱,又别具风味的江边美食,着实是一种享受。

那没什么肉的蟛蜞,最明智的吃法,是把它烹制成蟛蜞豆腐羹,此举正应了庄子“无用之大用”的况味。现如今,由于过度开发,芦苇渐少,生态遭到破坏,使得蟛蜞物以稀为贵。“蟛蜞豆腐羹”虽说在山珍海味中排不上号,但何尝不是一道不可多得的民间美食?

来源:崇明档案

原标题:《崇明美味,蟛蜞豆腐羹!你吃过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