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制度化反贫困彰显出我国的政治优势 | 评论

2020-11-03 0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沈栖 上海法治报

中国式的扶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将反贫困制度化。国家自上而下、有组织有层次地实施反贫困战略,并将反贫困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加以渐次递进演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在“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意味着我国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规定的减贫目标。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中国式的扶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将反贫困制度化。国家自上而下、有组织有层次地实施反贫困战略,并将反贫困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加以渐次递进演化。

我国于1986年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这标志着中国政府由原来的道义式扶贫过渡到制度性扶贫。

从1995年始,我国制定了以贫困县为主的区域反贫困战略,并建立了“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机制,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尤其是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路,我国扶贫战略开始转向,通过推动经济增长,在发展中摆脱贫困。

从2015—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以解决,2020年中国将消灭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这一奇迹,是因为反贫困不止是措施化,更在于制度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布局展开、循序推进的全民行动。这一兼具系统性、整体性、生态性的伟大工程,只能依靠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靠一个由初心使命驱动的具有强大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领导核心。行政系统内部形成“军令状”式的扶贫攻坚体制,即:扶贫任务逐层分解,直至基层,各地都将扶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州)、县、乡(镇)、村,“五级书记”作为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一套基于精准考评、科学考核机制的压力型责任体制。

制度化带来了举国体制的高效率,但它并非单一的行政式扶贫。四十多年来,我国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实施扶贫战略,政府无疑是最强大、最有力的扶贫力量,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由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两项制度安排构建起的“一纵一横”与“条块纵横”网络,将影响、引导和动员的范围日渐扩大到各个层级,推动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要素融合。

“十三五”时期,我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且日趋完善。可以说,政府扶贫对于解决大面积、集中性贫困问题卓有成效,而社会、市场扶贫则在专业性和效率方面更显优势——扶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完全有赖于现代文明国度理应具备的这一“三足鼎立”的制度性框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们完全有理由深信:制度化反贫困持之以恒,定能日臻这一愿景!

作者 | 沈栖

编辑 | 张旭凡

原标题:《制度化反贫困彰显出我国的政治优势 | 上海法治报评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